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遵义市经济发展现状现状及问题分析
遵义市经济发展现状现状及问题分析一、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市中心城区距省会贵阳市144公里、距重庆市239公里。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14个县(市、区),总人口765.5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0万人,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黔北粮仓”之称,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区、全国七大毛竹产区之一。已探明矿产60多种,其中锰、硫铁矿、硅石、镍、钼钡为优势矿产,储量居全省或全国前列。煤炭资源总贮藏量在26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66亿吨。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06.82万千瓦,可开发量428万千瓦。200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655.73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102.67亿元,增长1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7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增长8.2%。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投资大,工业经济发展快。近年来,该市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循环经济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结构战略性优化升级,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在该市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投资额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增长速度,2008年产业投资达到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工业投资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6%。2008年,该市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金融危机蔓延的双重影响下,完成了第二产业增加值3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规模工业企业达4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21.5%,形成了以能源、烟酒、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要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而且随着今年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构皮滩水电站、绥阳重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桐梓电厂、80万吨/年氧化铝、桐梓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黔北竹浆林纸一体化等10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以及34个投资额在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在建、续建产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或即将建成投产,遵义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将明显增强,遵义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二是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全国旅游资源分8个主类、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该市旅游资源涵盖了8个主类(100%)、21个亚类(67.7%)、52个基本类型(34.2%),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历史景观遗址3处,国家级古墓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还有多个省级旅游景区。该市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共有6大项目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近年来,随着该市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得到迅猛发展,08年旅游综合收入81.5亿元,增长48.1%。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近年来,该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连续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据资料显示,该市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41.1亿元,2008年其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315.96亿元,比上年净增56.16亿元,是历史上净增数额最多的年份,比2004年增长了2.24倍。特别是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后,该市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大了资金争取力度,截止今年5月,该市共争取到三批次新增中央投资共9.89亿元。目前该市正在实施遵义机场改扩建、黔渝快速铁路、茅台高速公路、习水至新站等5条二级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城区污水管道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该市基础设施条件。而且该市习水经正安、务川至德江高速公路、遵义至绥阳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余庆高速公路等也都进入了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也即将开工建设。二、发展面临的问题全面分析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其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1、经济总量小,人均差距大。这既是遵义过去存在的问题,也是今天仍然面临的矛盾。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尽管达65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2亿,人均生产总值8600多元,但无论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即使与省会贵阳比,其生产总值不及贵阳的81%,财政收入不及贵阳50%,而人均值只有贵阳市的37%和全国水平的38.7%。2、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低。2007年遵义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1%、43.9%和34.0%。由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经济中“两高一资”产品比重大,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制约企业和地区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提高。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平均水平悬殊。以北部务川、正安、道真3县为例,2007年其国土面积占全市27%,人口18.4%,但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7%左右,人均生产总值2800多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8%,比两城区低18517元,比中部遵、绥、桐三县低3150元,比西部仁、赤、习三县低5748元。北部三县不论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都与全市有较大的差距。4、城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收入少。200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仅为33%,全市生活和劳动在农村的人口仍有67%以上,低于省会贵阳市的47%,低于全国45.7%的水平。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大多数农民只能依靠传统种养植业维持生计,农民收入水平低,与城市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2005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5:1,2008年差距扩大到3.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8.7%和41.4%,城乡差距更加扩大。5、富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遵义是人口大市,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为744.02万人。农业人口数628.57,非农业人口数115.45。其中18—35岁219.09,占总人口29.4,35-60岁242.96占总人口的32.7。两项合计占总人口的62%以上。不论是总人口还是农业人口和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在贵州都首屈一指,由于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待业人员都高居贵州省首位,劳动就业压力非常突出。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流,造成就业形势更加严峻。6、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遵义无论工业或者是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水平普遍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耕作技术和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不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而且劳动生产率低。加上许多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观念落后,大量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除此之外,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商品房销售、环境污染、移民搬迁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这一切都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加了难度。三、应对措施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必须立足遵义市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构建特色经济产业集群。遵义既是自然资源宝库,又是矿产资源富集地。丰富的资源为遵义发展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遵义市委和政府提出的,集中力量建成以构皮滩电站为代表的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以铝钛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基地、以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为代表的化工基地、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基地、以江南航天集团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业基地和以忠庄药业园区为代表的药业基地等“六大基地”建设是符合遵义实际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形成产业配套完善,技术领先、质量一流的富有遵义特色的产业集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以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旅游业既是无烟工业,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遵义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地区,具有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当前必须围绕打造“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目标,紧紧抓住2009年全省旅发大会和中国(遵义)茶博会、酒博会等系列活动在遵义举行的契机,加快高星级酒店、会展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建设遵义会议会址景区、赤水风景名胜区、海龙屯保护与开发等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力争把遵义建成旅游产品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服务设施配套,人民热情好客,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集革命传统教育,娱乐休闲度假,品尝山水园林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3、以打造“六大”环境为目标,塑造全新遵义形象。丰富的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固然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八方游客的必要条件,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条件。能够真正吸引投资者和游客的因素还必须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诚信友好的人文环境。过去遵义在这些方面重视不够,失掉了许多发展机会。总结经验教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六大”环境的工作任务。这就是:“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认真落实好这些目标,不仅能全面改善遵义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而且能塑造全新的遵义形象,极大提升遵义知名度,对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业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4、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要以“一建双创”为载体,开发建设新区,实施旧城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推进强县强镇建设,抓好以县城、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率;通过加大城市交通疏解、供水、电网、污水处理和学校、社区卫生、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通过加快城乡市场规划建设,加大工业集聚区、物流园区、金融街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园区配套建设,搭建城市经济发展平台,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5、加强地区间合作交流,推动共同发展。遵义地处通江达海要冲,川渝南下两广咽喉,北距重庆308公里,南下贵阳153公里,有黔渝高速,川黔铁路和国道210,326纵横全境,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主动与四川、重庆和省内贵阳、毕节、铜仁和安顺等省市开展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遵义的物资和商品,通江达海,扬帆远航。6、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条件。当前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切实做好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工作,大力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就业,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活动。要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推动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民选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提高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要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和加快保障性廉租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继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户补助和五保户供养水平。7、加强区域协调,继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实施非均衡推进战略,是符合今天遵义发展实际的有效措施。要按照“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的思路,强化分工协作,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区域合作。既要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区别对待,促进四大区域各展所长;又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按照明确的目标和发展重点,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推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大对工农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着力解决煤电油运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本文标题:遵义市经济发展现状现状及问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7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