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高一历史课件
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背景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高度重视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1)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第一阶段(1921—193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逐步结合;1、1921年中共“一大”建党,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方针政策:确定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将工作重心放在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实施: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2、1922年中共“二大”,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实施:参加民主革命,以完成反帝反封建为革命的首要任务。3、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确定了国共合作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促进国民党的改组。实施:与国民党实现合作,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中共放弃领导权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4、1927年八七会议方针政策: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实施:组织工农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民主革命新道路。但对革命道路认识不清,出现“左”倾错误。第二阶段(1935一1949):共产党走向成熟1、1935年中共遵义会议方针政策: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实施: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取得了长征的胜利。2、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方针政策: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实施: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抗日救亡团体纷纷出现;奠定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3、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方针政策: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抗战路线。实施: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战的前线。4、1945年中共“七大”方针政策:提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施:战略大反攻,取得抗战最后胜利;与国民党进行斗争。5、1949年中共西柏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方针政策:确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确定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实施:建立新中国;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6、政权建设方面,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并逐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①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各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政权,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②抗战时期,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③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④建国后,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第一阶段(1949一1978):特征与表现①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是走苏联道路。②政治上,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③经济上,生产关系方面由多种经济基础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曲折发展。④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消灭和改造。⑤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1956年中共“八大”方针政策:在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提出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经济建设上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实施: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在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批判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党员4、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5、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为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6、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第二阶段(1978—):特征与表现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总体来看,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革命与建设,经历了“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1、1978年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进行拨乱反正。实施: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上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4、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邓小平关于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这是我国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5、针对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摆脱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提出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7、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还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8、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9、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关于党风建设1、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整风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3、1951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国家高级干部刘青山和张子善堕落成为大贪污犯而被处决。“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纯洁了干部队伍,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新政权起了重大作用。4、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党重新进行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5、新时期党风建设就是要发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要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本文标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高一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9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