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三农问题的专题复习高三历史课件
材料一:明太祖朱元璋曾说:“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之休戚焉。”材料二:2004年3月14日《湖南日报》报道: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指出,必须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粮食生产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请问:两则材料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关于三农问题的专题复习一、两汉、唐、明、清五朝土地赋役制度及重农政策秦汉租、赋、役制度:汉初休养生息,重农抑商:释奴,减租役;提倡节俭等。编户制度下,农民负担仍较重。特点:按田亩收租,按人口征赋;按丁派役。人身控制较严密。秦较繁重,西汉减轻。分析:在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剥削,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均田制、租(庸)调制:北魏开始,隋唐发展,唐后期破坏。特点: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交租、调(户税),服役(纳绢代役称为庸)。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明清鼓励垦荒及地丁合一:明: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摊入田亩,用银两收税。清初:康熙帝更名田;雍正帝摊丁入亩,丁税入田赋中,征收地丁银。特点:政府鼓励垦荒;人头税逐步废除;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影响:汉唐以来的人头税被废除;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驰;导致人口剧增,生态破坏。两汉、唐、明、清五朝初期:(2)、统治者重视农业(民本思想)的原因是什么?(3)、联系当今的农村改革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问题与思考1:(1)、统治者重视农业(民本思想)的措施是什么?五朝重视农业(民本思想)的措施减轻赋税赋役制度趋于合理奖励农耕农民拥有土地兴修水利工程提倡节俭惩治贪官政策的连续性经济作物普及化生产工具的改进、培植技术提高原因:税费改革,使之规范性管理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加大支持、保护农业发展的力度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反浪费、反贪污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科技兴农启示社会贫困农民战争的影响稳定封建统治的需要针对性练习一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其原因之一,据此回答1-2题1、在封建社会有利于农民利益的土地占有形式()①废井田、开阡陌②更名田③均田制④井田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的赋役制度()①租庸调制②编户制度③募役法④一条鞭法⑤地丁银⑥两税法A、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D①③④⑤⑥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形式。据此回答3-4题3、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4、北魏均田制与唐朝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几经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方式经历了由交纳实物到交纳银两的演变历程。据此回答5-6题5、上述赋税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了()①封建赋税的加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④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6、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这是因为()A、改变了过去以土地多少为主的征税标准B、改变了过去以财产多少为主的征税标准C、改变了过去以土地和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D、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二、中国近代、现代有关农业政策或措施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平均地权近代后期: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路线在根据地,农业获得较快的发展;革命根据地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日本帝国主义1、强占耕地,2、低价收购农产品;在国统区四大家族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其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解放区:1947年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国统区: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把大量财富用于战场,加强对人民盘剥——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造成工商业倒闭,农业下降,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2)1956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前,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同时,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问题与思考2:古代与今天农村经济政策比较,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措施实质作用古今农村经济政策比较(相似点)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力度;技术革新;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自身统治比较项时间目的措施的核心根本原因古代政府现今政府稳定封建统治发展生产力及稳定社会主义制度重农抑商稳固小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体系a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调节完善农村的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所决定的。古今农村经济政策比较(不同点)(1)当前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小农经济高度分散的生产方式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二是农副产品市场需求制约全面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趋于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摩擦加剧。问题与思考3:(2)你认为解决当前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措施有哪些•1.加快城市化进程。•2.保护耕地。•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4.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发展高效优质农业•5.努力提高农民收入1、《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之所以无法实现,从根本上讲是因为()A.紧张的军事形势所迫B.与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相悖C.洪秀全迷恋宗教迷信D.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所致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解决土地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据此回答1-3题:D针对性练习二:2、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解决土地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据此回答1-3题:C3、上题中中共之所以要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土地政策表明()A.中共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中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C.中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政治领导D.中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解决土地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据此回答1-3题:A建国以来我国多次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据此回答4-6题:4、以下是关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在农村中大力推行合作化运动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制度C.在农村中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提高生产率,改善农民生活B5、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力建国以来我国多次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据此回答4-6题:D建国以来我国多次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据此回答4-6题: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B.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生产分户经营,自负盈亏A课后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8年我国每公顷耕地的粮食产量只有1035千克,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10千克。1949-195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每年递增7%。1958-1961年出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次大倒退,粮食总产量比1951年还少0.2亿吨。材料二材料三2003年1月8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只有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购买力日趋旺盛,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年份农业总产值备注1978145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2%19885300亿元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自然原因分析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从历史因素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第一次大倒退的原因。(3)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1)答:①有利条件:从气候上看,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地带,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季,光照充足,世界大部分农作物可在我国种植。从水资源上看,总量很大。生物资源种类丰富。从土地看,土地总量多、类型多,有利于多种经营。②不利条件:气候:东西差异大,多自然灾害。水: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多。土地:人均占有少,尤其耕地少。(2)农村政策的失误,“左”的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3)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建设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难点主要在农村。)因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目前农村还有大约300万人没解决温饱问题。因此,能否建设成为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民这个群体能否实现小康。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三农问题的专题复习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