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三历史课件
考纲要求: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6、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7、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日本、西欧、德国)8、亚洲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印度、西亚)9、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可持续发展)命题趋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是世界史中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察题型在历年高考中均有涉及。从考查内容看,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途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发展的多样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知识是考查重点。考点阐释: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概况1、简单协作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5世纪,在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1)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西欧诸国的早期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英国、北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经济的发展,革命后对经济迅速发展的促进。3、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初――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先后完成工业革命(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建立(4)这一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兴盛发展起来4、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大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国(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6)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要形式。5、一战至二战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这一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征:危机――调整――危机(1)一战使得资本主义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英法经济凋敝衰退、德国、意大利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2)美国和日本在一战中受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3)国际经济力量结构发生变化,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4)各国在一战结束后的20年代出现了经济复苏的局面(考纲不要求)(5)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经济遭受重创(6)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调整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走向两条道路:一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模式,二是德国、日本发展军国主义经济。(7)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法西斯侵略扩张把整个世界引入战争,二战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再次遭受重创6、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1)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关注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945年至50年代初:经济恢复时期(西欧、德国、日本)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70年代-80年代初:出现滞胀阶段80年代以后:经济的温和发展和缓慢上升阶段。(2)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和原因(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由战后期初期的美国独霸,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5)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支配力量。7、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2)知识经济的兴起。(3)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连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先局限于地中海、波罗地海的贸易扩展到大西洋,世界贸易中心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结在一起。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世界市场的扩展时期,也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此间其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海外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的激增引发了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接着扩展到美、德、法、俄、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至此,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了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社会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还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充满了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对落后国家的奴役,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1、19世纪40年代前后一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同时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值超过法国、德国、美国。美国、法国、德国由于工业革命起步较晚,又有着各自发展经济的阻碍因素,所以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俄国经济基础薄弱和农奴制的限制,发展极其缓慢。2、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德国发展迅速,英国、法国发展缓慢,俄国、日本虽有发展但经济基础薄弱,总体发展仍然落后于美、德、英、法四国。由于上述各国发展的不同情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向拉美、亚太地区进行资本输出,参加列强对世界的争夺。德国位居世界第二,急剧对外扩张寻求更广大的世界市场。英国由于不采用新技术大量资本投资国外且经济对殖民地的依赖性很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法国、俄国经济发展缓慢。日本成为亚洲经济最发达国家。3、一战后,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由于一战的破坏性作用,英法被严重削弱,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日本利用一战期间欧美忙于战争大力发展工业,抢占亚洲市场。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战后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成为世界经济的运转中枢。二十年代,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日本在亚洲受到限制。经济危机对各国的打击都非常严重,但总体经济格局没有改变。4、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拥有最强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建立,其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正式确立。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其中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5、20世纪90年代以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和区域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格局形成。四、三次工业革命1、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以生产技术革命,即机器的发明制造为主要内容,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英国首先发生,主要新发明在英国,拓展欧美,其他国家发展缓慢;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生产组织形式,英国居“世界工厂”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科学技术同工业生产相结合,科技推动生产,新兴电力、石油、化工、通讯工业崛起为主要内容;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垄断组织成为大规模生产的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日益重要,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结合,相互促进,科研领域不断开阔。以原子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包括合成材料、分子生物系统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为内容;高技术产业成为发达国家主要支柱和竞争领域,它们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2、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首先,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统治基础;力量壮大的资产阶级提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推动了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其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机器制造业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闭关占据主要地位;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再次,大大密切了世界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强国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同时也在落后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冲击了落后地区旧的思想和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垄断组织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利益的代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加剧。在瓜分世界的基础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首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劳动手段的改进。其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高新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人类日常生活发生变革。再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思想1、重商主义:(1)盛行于16-18世纪的欧洲。(2)主要内容: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如果没有活着无法获得贵金属矿藏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要发展工商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减少进口,对外贸易要保持顺差。(3)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舆论和条件。2、自由主义:(1)19世纪以后在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2)代表人物: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代表作《国富论》。(3)主要思想:经济自由,即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有发展,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3、凯恩斯主义:(1)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20世纪30年代提出。(2)代表人物:凯恩斯。(3)内容: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这种思想符合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集团日益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要求。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成为各国制定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