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高三历史课件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初——1901年第二单元阶段特征:1、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屈辱史《马关条约》——基本形成《辛丑条约》——完全形成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斗争抗争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3、中国近代化历程不断发展政治:探索救国道路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史发展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经济: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思想: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维新思想产生洋务运动原因概况失败评价内忧外患;中外“和好”;洋务派形成;慈禧支持。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机构:总理衙门原因:外阻;内挠;分散;根本-不触动封建制度。开启近代化人物:奕訢,曾,李,张,左…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内容:军工;民用;海防;育人。标志:甲午战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剿发捻,勤远略”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1)引进了近代大工业和近代生产方式,这是洋务运动最大的贡献;(2)举办的民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资,刺激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军工和海防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实力;(4)培育了一批近代的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影响深远;(5)大规模引进西学,促进先进思想传播;(6)孕育了维新派和维新思想。(引,抵,刺,防,人,学,孕。)总之:洋务运动作为地主阶级的探索,在近代化历程中有里程碑意义,它开启了军事,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近代化,当然,由于其阶级局限,未能将近代化推进到改变封建制度层面,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概况原有资本主义萌芽;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特点: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时间:19世纪60、70年代地点:沿海地区企业:发昌;继昌隆;贻来牟。资产阶级:特点企小,技弱,资少,轻工,沿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阶级无产阶级成因:民资与帝封的双重关系;影响:资本主义方案难以走通.产生:三批企业-外,洋,民.来源:破产小农小手工业者特点:诞生早;革命性强;联盟性;组织性强.曾安庆内军械所李江南制造总局左江南福州船政局崇天津机器局李轮船招商局李开平煤矿张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这些企业分布特点?成因?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地区成因: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列强侵略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引进西方的技术设备思考:1、19世纪60、70年代存在的三类近代企业和不同影响.外国在华企业:掠夺中国原料,占领中国市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但也传入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促进无产阶级产生。洋务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引进了西方技术和设备,培养了科技人才,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但具有买办性封建性,为封建统治服务,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面。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近代最进步经济形态。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队伍,诞生民族资产阶级;为新的政治变革提供经济阶级基础。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破产结果中国封建势力强大,未形成经济阶级基础;而日本封建制度相对薄弱,形成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维新集团。关键是中未触封制,日改封制。差别原因资产阶级改革封建地主阶级自救性质全方位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学习西方科技,建立军工,民工,兴办海防教育。内容不同都面临内忧外患,在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的环境下发生。背景相似明治维新洋务运动项目2、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背景,内容,性质,结果.1、(2005广东历史)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2、(2005全国文综3)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巩固练习AC3、(2001年春季卷)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C4、(2001年广东、河南综合卷)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下列企业中不属于他们创办的是A安庆军械所B开平矿务局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5、(2002年江苏、河南综合卷)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6、(1997年上海卷)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于A外商企业B官办军事工业C商办企业D官办民用企业DBA甲午战争背景必然经过惨败结果马约影响重大资帝代;日国策;中腐败;西支持;朝时机。时间:1894--1895。标志:丰岛海战-不宣而战战役:平壤叶逃-黄海邓烈-辽东城惨-威海舰灭割宝岛、赔巨款、开内口、设工厂。对中:大灾难:侵华新阶段,半殖大加深;新觉醒:维新革命义和团;资初发。对日:进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对朝:逐渐沦为日本独占殖民地。远东:列强掀瓜分狂潮,争夺剧烈。台湾斗争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败因: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日资产阶级改革强大二、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体现了列强帝国主义阶段的侵华特点—分割世界和资本输出—直接导致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重要一步。(四步。)结论大规模资本输出,掠夺原料劳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设工厂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开内口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导致经济命脉被控制;日本利用来发资,海军,教育。赔巨款严重破坏领土主权;刺激瓜分野心,引起划分实力范围狂潮;祸害延今(台湾问题)割辽台危害内容马关条约的危害思考:甲午战争是日本侵华的开始,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历程来看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试结合有关史实概括回答“转折”的含义。答:从列强侵华看:1、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2、英法为主——日美德为主;3、勾结为主——争夺为主。从中华民族危机程度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看: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从中国人民的探索看:1、阶级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探索的主体;2、内容,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制度,“维新”“共和”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流。戊戌变法背景准备民族危机深;民资初步发;民资初成;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人物,主张突破(制度)。维新派变法(1)办学-万木,时务;(2)著书-康考梁议-特点;(3)上书-由思潮而政治,舞台标志;(4)办报-三大报纸;(5)建会-强学;(6)论战-内容三,性质,意义大.意义纲领:应诏书统筹全局折-退化.组织:保国会—具备资政党性质.标志:定国是诏-内容;意义—看教材背.失败:戊戌政变.根本性质资产阶级改良;首要目标爱国救亡;突出意义思想启蒙.失败原因:主观软弱依封帝;客观顽固反扑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革命性:思想-提出变法理论,和顽固派进行论战,正面和封建思想交锋;组织-建立变法团体;实践--公车上书把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妥协性:思想不彻--不敢和封建思想决裂,从儒家寻找变法依据;力量不彻--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甚至希望袁世凯和帝国主义支持变法,而脱离了广大群众;实践蜕化—在变法活动中其主张不断退化。结论: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思考:1、资产阶级两面性在戊戌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说明了什么?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承上启下。是继洋务运动后对近代化的继续深入发展阶段。(1)启动政治近代化: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2)推动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4)大大推动教育近代化: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近代高等教育开始形成。2、如何理解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1.(2004年广东卷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2.(2000年春季卷)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3.(2002年上海卷)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A俄、德B德、英C英、美D美、俄巩固练习4.(1998年全国卷)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AACA6.(2005全国文综2)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A.《时务报》B.《中外纪闻》C.《国闻报》D.《循环日报》7.(2005上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司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A.烈士精神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D.厌世心态8.(2005全国文综3)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设立译书局D废除科举考试AAD5.(1997年上海卷)下列城市,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C9.(2005辽宁大综合)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2005广东历史)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嬉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顽固守旧势力11.(2005全国文综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ADC12.(2004年上海卷)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问题:(1)这首诗写与哪一年?(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要点](1)1896年。(2)甲午战争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3)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经过意义1.根本-民族危机;2.直接-反洋教斗争.序幕:1898,山东,赵三多.口号:扶清灭洋高潮:抗击联军-京2,廊坊,杨村,津3失败:中外联合绞杀;主观局限.粉碎瓜分计划;加速封建衰亡.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目的瓜分中国;镇压义和团.经过国家:英法美德日俄意奥;罪行:天津都统殖;北京分区占.辛约内容:赔款,划界,拆炮,代理,设部.影响: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发展:鲁-直-京津(清廷政策-剿-抚-杀)(1)背景:该口号的提出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体现了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情感。(2)分析:该口号的实质涵义应是保国反侵略。但由于农民阶级不能将国家和清政府区别开来,不能将西方侵略和西方文明区别开来,更不能区别中外反动势力的本质勾结关系,所以提出了模糊的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是由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决定的。(3)评价:一方面该口号具有爱国革命性,有利于动员群众参与到反帝斗争中;另一方面该口号容易丧失对清政府警惕,更流于盲目排外。(4)结论:此口号再次印证了农民阶级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先进阶级领导。思考:1、对“扶清灭洋”口号如何分析评价?主要反帝主要反封建矛头都反封建反侵略;都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