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德国史高三历史课件
教学目标:通过德国史的专题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德国的历史,了解不同时期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学会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帝国主义阶段的德国是重点。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迎头赶上先进国家,科技起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教兴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是难点。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对德国的政治有较大的影响,富于侵略扩张性,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也是受害者,联系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1)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陆上与法国等九国接壤,是欧洲临国最多的国家。(2)有稠密的铁路网,连接欧洲东西部和南北部的铁路经过德国。(3)境内三条河及其支流内与运河相通,外与海洋沟通,水网密布。复习导入:问题:请同学们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明德国是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经济: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政治: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代表:伊拉斯谟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2、宗教改革发端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一、四分五裂的德国二: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1、条件工业革命发展要求结束分裂(根本原因)普鲁士具有统一优势(实力强、民族纯、政策硬、外交活)俾斯麦的“铁血政策”2、经过:3、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1866年,普奥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1、经济发展:统一开辟了市场,割地赔款,补充了资源、资金,采用新技术、设备2、工人运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3、争霸活动:英德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组织三国同盟4、一战中:在西线和东线两面作战,参加几次大会战与苏俄签订条约5、覆亡:1918年11月11日投降经济:政治特征:(容克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19世纪成为半封建性的贵族地主,是德意志帝国右翼势力的支柱)对外侵略非洲:亚洲:中国(三、义、辛)目的:重新瓜分世界,导致英德矛盾尖锐。结盟:三国同盟(市场、资本、资源、科技)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发展迅速,20世纪初居世界第二位。(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1879德奥1882德奥意魏玛共和国(1919—1933)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时间:1919年6月28日。2.内容:①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③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④德国需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赔款。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1、法西斯上台: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的宣传欺骗2、战争策源地形成:英美扶持德国复兴,1933年,希特勒上台,对内独裁,对外扩张3、发动大战: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4、覆亡:1945年5月8日投降大事年表:1939年9月突袭波兰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1941年占领欧洲十四国1941年6月突袭苏联1941年—1942年莫斯科战役失败;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攻为守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希特勒的冒险与失败背景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①对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②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西方大国未予反击。③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英法意炮制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侵占苏台德区,随后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年8月,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样,德国就为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冒险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被打败德国及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纽伦堡审判柏林危机联邦德国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火车头。政治:1949年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4年结束被占领,加入北约。经济:经历恢复—“黄金”—“滞胀”—“低速增长”时期,60年代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原因:民主德国:1949年成立,1955年加入华沙,照搬苏联经济模式,改革成效不大,80年代后期政局动荡。东、西德分道扬镳二战后,长期分裂,最终统一崛起的原因战后,联邦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原有的劳动力素质和工业布局的基础良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一)经济概况及特点①19世纪早期,工业革命在德国开始,普鲁士的莱茵地区尤为突出;但其分裂状态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②1871年完成统一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及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0世纪初工业生产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③30年代受到经济冲击尤其严重,法西斯上台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④二战后,依靠美国的援助,联邦德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发挥了市场经济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60年代初,德国成为欧洲最强的经济大国,居世界第二。⑤1967年做为发起国之一加入“欧共体”,在经济上与美国展开竞争。①德国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②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济。③利用机遇,为经济发展制造了条件,如二战后积极利用美援和外资。④抓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经济发展特点(二)德国的政治概况及特点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盛行;②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反法联盟;③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运动,建立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帝国,是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容克地主阶级一直起着重要作用,1882年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同盟正式建立;⑤1919年德国在巴黎和会上被迫同协约国签定《凡尔赛和约》;⑥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⑦二战后被四国分区占领,后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⑧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两德统一。①较长时期处在分裂状态;②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有较大影响,富有侵略扩张性;③对外战争较多,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④政治上,德法两国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双方之间的战争比较多。德国的政权更替(分分合合):神圣罗马帝国——莱茵同盟——德意志联邦——北(962—1806)(1806—1815)(1815—1866)德意志同盟——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1866—1871)(1871—1918)(1919—1933)纳粹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四国分区占领时期(1933—1945)(1945—1949)东德和西德对峙——统一后的联邦德国(1949—1990)(1990—现在)(三)德国的对外扩张1、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2、1870-1871年对法战争3、1914年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4、1933年,希特勒上台扩军备战,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5、30年代干涉西班牙内战,组织三国轴心6、1938年吞并奥地利7、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8、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发动世界大战(四)德法关系演变1、普奥联军(1792)干涉法国大革命,并多次参加反法同盟2、普法战争(1870)法国割地赔款3、法德矛盾成为三大基本矛盾之一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对抗5、一战中法国西线作战击败德国6、巴黎和会上,德国遭到严厉制裁体现了法国的意图(称霸欧洲)7、30年代法国对德推行绥靖政策8、自食恶果1940/6法国被德国灭亡,北部被占领9、二战后,法国参加对德国的分区占领10、联邦德国建立后,法和西德同为北约成员,后又同为欧共体的成员国对德法关系的认识①法德两国出自同一祖先,都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②法德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一种敌对状态,因双方都想称霸欧洲,故矛盾重重,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其中普法战争对双方的关系有重大的影响,埋下互相仇恨的祸根③本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同西德的关系有所改善,由于双方的国际地位都有所下降,故同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五)英德关系演变1、英普奥组织反法同盟,共同对付法国2、19世纪末德国扩张对英国威胁最大,英德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3、一战前,英德分别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国形成对抗4、一战中对抗并击败德国5、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委任统治)6、三十年代对德推行绥靖政策7、二战中对抗德国侵略8、二战后参加对德的分区占领08高考试题感悟(08上海历史,B组14)某份晚清画报刊登一则人物图像,称他是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大豪杰”,此人是A.俾斯麦B.威廉一世C.兴登堡D.威廉二世解析:A.注意题干中的“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信息,很明显此人物是在德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俾斯麦。答案为A。(08年广东单科,20)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A科学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解析:B。这是《共产党宣言》里面的话,《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恩讲的“他们”,显然不是自己的。(08江苏,1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解析:A.B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C项是英国的,不符合德国。德国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中。D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正确的是A项.两国君主都为国家元首,但是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08北京卷,2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平④民族矛盾消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A。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在面对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威胁,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影响,加强了联合。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国家间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错误,应排除。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德国史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