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历史课件西方思想史的理性高二历史课件
西方思想史上的“理性”概念王加丰一、理性的概念二、古希腊人的理性概念三、希腊化到宗教改革时期的理性概念四、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概念五、从启蒙运动后期到浪漫主义对启蒙理性概念的批判一、理性的概念指自然秩序(自然理性)或宇宙秩序(宇宙理性)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准则,是先天存在的,有时又称客观理性,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客观规律。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如归纳、演绎、判断、推理等,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理性认识”,这时它与“感性认识”或“非理性”(本能、无意识、潜意识)相对应。人的一种属性或能力,如追求善和美德,能使用归纳或演绎等符合逻辑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等。这时也可称为人性,与神性相对应。二、三希腊人的理性概念1、古代希腊理性概念的产生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到公元前四世纪中期的希腊,哲学家形成了相当系统的理性概念。从其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理性的最初意义是关于宇宙秩序的看法。比如,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470年)认为:宇宙进程不是偶然的或随意的,而是依据“定则”;在一切变化和矛盾中唯一保持不变的,是—切事物中的理性或逻各斯(logos)。这种认识中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赫拉克利特本人强调事物的这一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没,而是火。也就是说,把世界的“基质”归之于某种物质,而不是某个神或某种神秘的力量。2、古代希腊理性概念的特点把宇宙看成是一个万物通过平等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整体;宇宙的各个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这是希腊人特有的观念。他们认为:“任何部分都不能统治其他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那种吉和凶、天堂和地狱的关系,而是“相互的、对称的、可逆的”,因此这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几何学性质”的宇宙秩序。3、古代希腊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理性概念?这种思考方式来自于希腊人的社会现实,是他们的公民平等及宗教控制力薄弱这两大现实条件的产物。4、希腊人的理性观的意义这种理性观最符合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循着这条思路,他们展开了如何更好地认识这一宇宙秩序的探讨,其结果是发展起一整套至今仍十分宝贵的认识方法:推理和论证、公理和假设、演绎和归纳、反思和怀疑、从现象探索本质,还有揭露矛盾的辩证法等。这些在古代其他民族中是少见的,因为任何以某个神或某个神化的人间领袖统帅万物的观点来认识宇宙秩序都很难得出这么一套科学的认识方法。5、全面认识古代希腊人的理性概念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比作囚禁在洞穴中的囚犯,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只能面对反映到洞壁上的影象,把反映到洞壁上的影象看作是真正的现实。苏格拉底于是提出:人应当摆脱捆绑的绳索,也就是社会的习俗,走出洞穴,到阳光下去看各种真实的事物。这样人才能真正得到自由、真理与快乐。苏格拉底被指控犯“不虔敬”罪而被处死。他的死把理性与公民贵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留给后人思考。他被判处死刑,是民主制度的产物,民主并不一定合乎理性。但从总体看,从荷马史诗开始,希腊文化是理性的。三、希腊化时期到宗教改革时期的理性概念希腊化到罗马帝国晚期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1、希腊化时期到罗马帝国晚期的理性概念变化主要有两点:(1)眼界扩大了,这是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特别是与后来罗马帝国的建立分不开的,理性被认为是全人类共有的特征。(2)宗教意味越来越浓,为理性(逻各斯)最终向上帝过渡打下了基础。理性向上帝转变,宇宙秩序向上帝创世的规则转变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塞浦路斯的芝诺[ZenoofCyprus]创立了斯多葛学派,他生活于公元前344–262年)。该派基本观点是(1)世界为理智和天意所主宰……因为理性渗透在世界的每个部分,正如灵魂渗透在我们身体中的每个部分一样;(2)头脑有能力构成一般的观念,用概念按类别来概括许多个别情况和形成判断,这种能力叫理性。本质上它与上述普遍理性相等,因此,人的头脑能够再现上帝的思想。罗马帝国晚期出现新柏拉图主义,进一步发展了上述两种趋势,是古代理性向中世纪理性过渡的重要步骤,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Plotinus,公元205—270年)。2、中世纪的理性概念:集中于讨论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中世纪是基督教“万流归宗”(恩格斯语)的时代,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但基督教神学统治一切,不意味着理性这个概念的消失,而是有了新的解释。(1)安瑟伦(Anselm,1033—1109)坚决主张使用理性不会破坏信仰。他有一句名言:“我不寻求为了相信而理解,而是为了理解而相信。”这是当时一种普遍的思想。(2)阿奎那:理性和信仰各有自己独立的认识领域中世纪在理性问题上提出重要思想的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年)。他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上帝根据一定的规则(理性)创造出来的,人也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人是拥有理性的;上帝拥有神性或天启理性或最完美的理性,而人类拥有的只有一般的理性即自然理性;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来源于前者;人只能认识上帝的部分理性,其最奥秘的部分是人的理性无法认识的,只能靠启示或信仰。阿奎那把理性和信仰的认识领域分开的客观意义: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靠人的理性(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认识,另一部分只能靠信仰来感悟。这为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留下了独立的空间。当然,阿奎那的主张是为了维护信仰的权威,但无形中使理性认识有可能摆脱信仰的控制,因为“理性所在,信仰便不见;用理性从事科学探讨时,人便会把信仰抛在脑后。这种相信人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各种准则(自然秩序)的思想,对未来西方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阿奎那留给理性的这个领域并不大,但毕竟是一个重要起点。(3)奥卡姆扩大理性认识范围14世纪时奥卡姆(WilliamofOckham,约1285—1349)进一步指出:“不可能对基督教教条作理论上的说明;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相信那些教条。因此,没有神学的科学这样的东西,关于宗教真理的确实性完全依赖启示。哲学和神学互不为谋。”也就是说,科学与神学互不相干,信仰只用来感悟上帝的伟大,而理性则用来认识人们面对的世界。此后,理性地认识世界慢慢成为潮流。3、宗教改革时期的理性概念:自然神论(Deism)的产生17世纪时一些人提出了“自然神学”或“自然宗教”,强调“只使用人类的理性就能获得关于上帝的知识”。这就是自然神论。自然神论认为:上帝是一个全能的、仁慈的但远离人类的、不具人格的创世者,上帝以一定的计划或法则创造了世界,并给了它第一次推动,接着就远远退居天边,懒洋洋地躺在自己的宝座上(17世纪一个诗人的诗句)欣赏自己的杰作,不再加以干涉,宇宙万物不停地按创世时的准则运行着,这个计划或准则是人类理性能够理解的。斯宾诺莎1670年写的一部著作干脆把上帝看成自然或宇宙结构的同义词。代表人物牛顿的自然神论四、启蒙运动的理性概念启蒙运动的概念大陆的理性主义和英国的经验主义启蒙学者理性观的四个特点1、启蒙运动的概念启蒙运动(英语Enlightenment、法语lumières、德语Aufklärung)是“用来描述18世纪的一场重大思想、文化运动的术语,这场运动的特征是深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关于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康德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关于启蒙运动的时间则一直存在争议,“大数人同意把1680年作为一个大致的起点”。一些人认为它结束于法国大革命,但另一些人认为应定在法国大革命结束的1815年。还有的主张延续到这之后,至少是德国的启蒙运动要推迟到1815年以后。2、大陆的理性主义和英国的经验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思想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又称唯理论或唯理性主义或唯理主义,另一类是英国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或经验论,被称为客观理性。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就是他的答案。他与其他理性主义者的基本主张是:上帝依照数学模式创造出世间万物,因此人类理性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人类只要识别出若干关于世界的简单的类似于几何学公理的假定,就可以借助演绎推理完满地说明世间万物,正如几何学家从少数简单公理推导出可靠知识的完备体系一样。简言之,只要具有理性的能力,人就能揭示世界的真理。英国的经验主义笛卡尔,还有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他们所说的理性既是宇宙秩序,又是人类的理解方式和人类的理解能力。但这一理论有一个前提:人生下来就有成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又称天赋理性)。英国的洛克和牛顿等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人的心灵需要借助于经验才能发展和完善起来,心灵不象理性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在其出生时就已基本成型,而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既然心灵随着经验而发生变化,那么“通过控制经验来影响人的发展”的想法促使人们对教育产生了兴趣,因为通过教育能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两种理性的区别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区别:理性主义主张通过假设来认识世界,而经验主义主张通过经验观察,再把观察得来的材料加以归纳,然后才得出有关自然规律的正确结论。经验主义的先驱通常追溯到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年)。两种理性的关系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各有千秋,在启蒙运动中它们都有重要影响。有人说,理性主义是“从某种抽象的概念下降到感性事物”的思路,经验主义是“从感觉经验上升到普遍的理性概括”;前者着重使用的是演绎法,后者着重使用的是归纳法。它们各自的缺点是:经验主义由于“固守经验的壁障,无法解决人类认识的普遍必然性、科学有效性和逻辑确定性的问题”;理性主义“由于轻视感觉经验的作用,无法确保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和拓展知识的新领域”。两者都有互相补充的一面,都曾对当时的思想和科学作出过重要贡献。牛顿的成就众人皆知,而大陆的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在理论力学上的成就就是受到数学理性主义的启发。3、启蒙学者理性观的四个特点1、理性是最终评判标准。在启蒙运动家那里,任何事物的判断的最终标准就是“理性”。2、通过日益有效地运用理性,通过运用理性来控制自然与文化的环境,可以使人类走向进步。这里的运用理性,主要指运用科学知识3、世界上不管什么地方人类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正如人性一样。也就是说,理性是普世性存在的。犹如牛顿物理学对于物理世界一样。4、虽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追求,但启蒙思想家所强调的人类普遍价值观实际上具有纯功利的性质,即“食物、住居、物欲的满足、财富与权力”。这导致了后来价值的失落。也就是说,这一崇高追求下的实际发展是物欲横流,这一趋势不可阻挡。(启蒙时期的沙龙)五、从启蒙运动后期到浪漫主义对启蒙理性概念的批判1、启蒙思想的缺陷2、德国最早批判启蒙运动并向浪漫主义发展的原因3、从古典理性向现代理性过渡1、启蒙思想的缺陷否认人类的差异,或者说没有处理好人类社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放弃了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客观上造成价值失落。这就是艾恺说的:启蒙运动虽然改变了欧洲的世界观,但由于其本身即包含了“道德真空”的基因,因而为日后“价值失落”’播下了种子。认识论上的机械主义。他们以机器的原理来认识理性(这方面最著名的是法国拉美特利的著作《人是机器》),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化了,造成既割断历史又割断现实的人相互之间的血肉联系。另外,理性本身就是一种批判精神,所以当启蒙学者无情地批判封建教会和宗教学说等时,他们所主张的一些观点同样也会被人怀疑和批判。2、德国最早批判启蒙思想并向浪漫主义过渡的原因1、文化民族主义形成,作为反抗法国政治文化侵略的主要手段。所谓文化民族主义,就是“把思想的触角始终停留在文化层面,把德意志民族视为一个自然的文化有机体,沉浸于对德意志民族古老文化传统的追忆。期望以此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弘扬德意志的民族精神,从精神文化上统一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的德意志。”2、文化传统上强调非理性的认识手段。有人说:“在德语地区,对理性的批判孕育出一种独特的认识论,直觉和想象等心智机能与理性同样受到关注。在美学这一新的领域,想象和直觉成为获得创造性思想或知识的主要思维方式。根据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课件西方思想史的理性高二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