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3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必修复习PPT课
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知识研读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化(1)旧中国①衣:“洋布”“”进入城市百姓生活,、旗袍与传统服饰并行。②食: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面包房、咖啡店。成为有钱人的时尚。③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或中西合璧的豪宅。洋装西服吃西餐洋房西餐馆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新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衣着朴素、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拥挤、物资匮乏。②改革开放以来a.衣:服装颜色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b.食: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c.住: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多样化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社会习俗的变化(1)旧中国①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废止缠足”。②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色彩。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等法令。④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⑤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传统坚若磐石。(2)新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勤俭节约、,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②改革开放以来: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断发易服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风俗习惯无私奉献赈济灾区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1)铁路时间成就19世纪70年代________19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铁路“九五”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实现几次大提速2006年全线通车淞沪铁路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第一位青藏铁路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②随后,近代传入中国。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筑路技术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水运轮船招商局时间成就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________洋务运动时洋务派创办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________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____轮船公司较快发展萎缩轮船招商局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航空时间成就1909年制成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业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至天津航线开通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________冯如北京民航大国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丹麦电报机房有线电报无线电台2.通讯工具的变迁(1)变迁①电报a.19世纪70年代,电报公司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b.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线。c.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设立无线电报局。知识研读知识梳理②电话a.1875年,开通第一部电话。b.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开办第一个电话局。c.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d.到2003年末,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2)作用①使变得快捷和简便。②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和生活方式。上海招商局上海南京第一位信息的传递思想观念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时间成就1833年《》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和《万国公报》等19世纪70年代起报刊越来越多,呈现繁荣景象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中国丛报知识研读知识梳理时间成就20世纪前期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改革开放后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红色中华红旗光明日报党报党刊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影视事业(1)电影①,传到中国。②1905年,《》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③20世纪后,发展迅速。④20世纪中期后,走向辉煌。19世纪末定军山20年代80年代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电视①1958年,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③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北京普及知识研读知识梳理60年代末个人电脑1994图像三维动态高度互动3.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2)发展:90年代随着的普及而风靡全球,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①集文字、、声音于一体,能模拟效果,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②可以、双向传受。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与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原因(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文明的窗口,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2)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考点整合知识研读(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这一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特点(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随着中国民主化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考点整合知识研读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一】(2010·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通过歌谣中“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②。【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一】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答案】B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1872年,《申报》记载:“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所以别内外而防淫欲,意至深也。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目贻不禁……此风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引文直接说明()A.清政府不再坚持封建传统B.新风尚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C.洋务派大力提倡西方习俗D.中国传统妇女观念发生改变【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二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1.特点(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3)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考点整合知识研读3.影响(1)积极方面:①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②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③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消极方面:①有利于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②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考点整合知识研读【特别提醒】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产物和表现,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列强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控制沿线地方,把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于在军事上镇压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二】(20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和迁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题中关键信息是“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而引起慈禧太后不满,反映的是封建等级制度思想,但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因此B项符合题意,而排除D项。由于在北京西苑修建了铁路,就证明已经引进了西方科技,故A项不符合史实。天朝大国的观念是固步自封、盲目排外,能够引进蒸汽机车就不属于这种情况,故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二】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修建铁路受到顽固人士的反对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此人认为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此人认为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是不适宜的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由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是不顺利的,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材料并未涉及风水问题。【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三认识四大媒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四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种信息传播媒介。2.影响(1)从媒介的本质功能看,可以使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从其娱乐功能看,可以给民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3)从其联系功能看,可以加强民众间的交流与沟通。(4)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5)可以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三】下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①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影响非常复杂②有新闻导向的作用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④有利于社会化程度的加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大众传媒对人的思想产生两方面的影响,既有相同的或相似的价值取向,又有不同的或截然相反的评价与认识,因此其影响是复杂而矛盾的。另外,大众传媒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需求的产物,因而其发展也必然会促进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解析】A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三】1.“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3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必修复习PPT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