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年第四讲移民认同与身份建构
第二讲移民、认同及其身份建构一、作为社会学概念的认同(一)认同的含义◆“认同”译自英文identity。“认同”一词起源于拉丁文idem(即“相同”,thesame)。对“认同”一词的英文含义,简金斯做了考察(Jenkins),他发现,“认同”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同一性,即A和B的相同或同一。第二,独特性,它表现为在时间跨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由此可见,“认同”揭示了“相似”(similarity)与“差别”(difference)的关系。◆认同(identity)是人们对自我身份确认的依据。英文identity源自拉丁语identitas和古法语iedentite,与存在、本质!(拉丁语essentitas)相关联,表示相同、同一、类似等。在现代社会,认同主要是确定“我是谁”的问题;;它包含了一个多层次价值系统,诸如国家认同、族群认同、血缘认同、地缘认同、党派认同、信仰认同、方言认同、乡党认同、行业认同、性别认同、年龄认同甚至兴趣认同等◆认同,简单说来,就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追问和确认。就个体指向而言,指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信任什么样的人,以及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共同体指向来说,指个体对不同社会组织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归属感。后一个方面就是所谓“文化认同”问题。(二)认同研究的历史脉络★“认同”问题,60年代才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后来很快成为学术讨论的焦点问题。最初,研究多基于人格认同,即如何才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人。研究者往往以约翰·洛克的研究为出发点,这成为心灵哲学的主要论题。后来,认同研究范围扩大,出现自我认同、政治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等等。★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与认同相关的研究比较活跃,相关的著作纷纷出版。例如,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这些著作主要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现代人认同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而更加具体化的研究是塞缪尔·亨廷顿的《我们是谁: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挑战》、《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曼纽尔·卡斯特的《认同的力量》等著作从理论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入手,对文明之间的冲突、国家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危机的结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著作都从不同角度指出,现代国家在建构国家认同的过程中,面临着因种族和宗教的复兴,移民乃至各种跨国力量的兴起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三)认同的特性1、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变性)2、认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惯常性)3、认同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实体,而是分裂的、交叉的、多元的和多维的,包括生理的、主观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层面;(多维度或多层次性)4、人的认同的形成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需要选择、维护、创造和管理(Fornas,1995),更具体地说,好的、积极的和正面的认同需要维护、表达和传播,而不利的认同则需要避免、掩盖或抗争。(包容性)5、认同的形成是遵循了一定的规范、原则和标准的,违背这些秩序就会有被“污名”的危险。人们接受了某种与之对应的认同框架,并在这个框架内从事对认同的管理、维护和创作活动。6、弹性(灵活性)7、迁移性(四)认同的类型1、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认同可分为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社会认同: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名声。是有关某个集体的共同认同,它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似性以及集体成员相信他们具有某种(些)共同的或相似的东西。而一个集体的相似性总是同它与其他集体之间的差异性相伴而存在的。社会认同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社会认同的内在方面是指群体认同,即群体成员在主观上所具有的群体归属感。社会认同的外在方面是指社会分类,即社会对某一社会成员的群体归类和划分。★个人认同:指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心理品质,包括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价值、特质和愿望等。与社会认同相对,但不与社会认同相对立,它是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连续体中的另外一极。个人认同也涉及外在方面和内在方面。个人认同的内在方面指的是个人在主观上的自我认同;个人认同的外在方面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分类和综合评价。(2)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来看,人的认同还有主观认同与客观认同的区别;★主观认同又可进一步分为个体主观认同和群体主观认同。个体主观认同(或自我认同)是个体在主观上意识到的认同,是反思层次上的认同,即内心接受的认同。★客观认同是体现和显示人的认同的客观的符号、象征和交流工具,如依据肤色、方言、口音、习惯、风俗、生活方式、行为举止等表现的认同。(3)认同还可分为正面认同和反面认同;★正面的认同就是社会予以肯定和个人主动接受的认同;★反面认同则是社会予以否定和个人常常力图避免的认同(或者是在客观上继承了的但在主观上感到矛盾的认同)。(五)移民认同的种类★学术界对移民认同问题的研究包括三个主题:族群身份层面的文化认同、民族身份层面的国家认同及全球化时期多重身份层面的全球认同。1、基于族群身份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也因此而表现为对其文化的归属意识。不同的文化认同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并且赋予不同的文化本性。原因:移民由于在居住国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获取社会的普遍接受较难,所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移民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首先需要将自己归入一个群体中,才能从心理上获取一定的保障,这样,基于族群认同是第一选择,而且从中他也能缓解移民过程中的不适感,降低移民的各种风险,这构成了移民的族群认同选择需要,而族群的认同是以文化认同为主体的构成,所以移民认同问题的第一步骤即是基于族群身份的文化认同。美国学者塞缪尔·施弗勒(SamuelScheffler)指出:“人们常说,移民提供了民族认同的线索。一个经历大规模移民流的国家会发现它更不容易维持被他们奉为神圣的那些民族传统和实践形式。一个国家统一体的表达和持续,既通过其公民所共享的历史感;也通过他们共同认可的民族节日、象征、神话和庆典;也通过他们忠诚于共同的价值观体系;还通过他们所践行的实质上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系列非正式的风俗和旨趣,其中包括服饰模式,思维习惯,音乐、幽默和娱悦风格,劳作和休闲方式,对性和性生活的态度,还有饮食口味。移民将这些文化统一的资源置于竞争和冲突的场地。移民来时带有他们自己的历史和传统、风俗和价值观、习惯和节日。那些界定东道国的特殊认同的状态和活动——给予非移民公民属于单一民族的归属感的真实的状态——对于移民而言,好的说是陌生的,坏处说是异在的或压迫性的。”★移民文化认同的情况(1)东道国拒绝新来者的文化和传统,强制他们改变文化模式和文化行为,以便保持单一的文化传统,这就给移民群体的文化认同形成压力(2)东道国也可以部分地接受新来的文化,采取多元文化的策略,使各种文化平行存在。(3)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以上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交替使用,既有多元的外观,又尽量实现文化整合。(4)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多元文化和语言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承认,认同就是与他者的区分。(5)但是对于人类而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文化认同,毫无例外地都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2、民族身份层面的国家认同★我们知道,移民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居住地生活与生存先去,他除了生活在族群为主要的社会场域中,仍需要和社会主流社会的交流与互动,传统的族群内向社会组织在过去能够基本满足移民某种程度不与外界交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必须要与外在社会环境的互动,这就是移民融入居住国社会成为必然和必须的选择。在当今以国家构成的全球社会来说,国家的主权象征也与国族认同有关,所以移民能否认同或融入居住国,在保持自己民族身份的同时,对居住过的国家认同也是移民需要调适的过程,这构成了移民认同的多重性。(民族认同、居住国的国家认同、祖籍国的国家认同)★面临的问题A、移民要融入到当地社会,成为居住国国家的国族成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国家认同。改变国家认同,要完全接受另一种“国家民族文化”,从而改变自己的身份,这对移民往往是一件难以作出决断的事情。同时,移入国对移民的接纳程度及其移民不同的经历,都一定程度影响了移民民族身份的国家认同。B、在国家整合的情况下,要区分族群,界定族群显得特别重要。而国家整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相对自主与有相对距离的人群整合至包容一切的国家结构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同一族群成员多半强调社会文化的同质性而忽视自身的差异性。是少数移民群体会丧失自身各种权益,从而影响了移民国家认同。C、民族身份的国家认同受到外在国际形势的影响;3、二者的关系A、族群的产生和族群的认同鲜明地与国家以及国家建设的政治过程相关联。(陈志明)B、国家的政治认同是认同构造中最核心的价值;在认同层次中,国家的政治认同是第一位的,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从属性的。C、一般来说,族群认同与态度、价值观等有密切的关系,涉及个体对共同体及其成员的看法,更涉及个体对内群体与外群体的类属关系的看法。由于族群与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族群的发展只有凭藉文化认同,才能自觉且有选择地与其他文化交流,维持自己主体性的地位,反之,若一族群失去了自身文化认同,而任由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对一个族群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具有同质性。因此,大多数多元文化主义者在谈论族群认同时,就是指族群的文化认同。国家可以运用族群认同达到经济、社会、政治目的,同样,族群认同可以借助国家认同实现合作与双赢。D、从国家角度讲,国家的政治统一和认同情感,需要共同的民族性发挥至关重要的合法化作用。这样,国家整合通常要求放弃族群特性,使族群文化边缘化。这恰是引发民族国家内部危机的重要原因。从族群的角度讲,每个族群都有独特的权利要求。这些权利要求的实现往往需要国家推行差异政治,对少数族群实行制度或法律上的倾斜。一旦这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少数族群就会产生背弃感或歧视感,就有可能对国家权威和政府合法性提出质疑。结果只能是,族群认同过度强化,促使族群中心主义产生,进而威胁国家认同。E、对于多民族国家,族群差异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需要处理好族群差异与国家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族群差异与国家认同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3、“他者”身份的社会认同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新的环境,身处异域,从进入一开始社会对其就有了“他者”的认知。此外,移民自身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区隔化,导致社会对其角色认识的刻板化、固化,“我者”与“他者”的界限在社会上泾渭分明。这对移民的融入形成了阻碍。4、全球化时期多重身份层面的全球认同★全球认同一是指认同与全球性问题相关并因全球化而产生;二是指这种认同与全球化密不可分。★全球认同是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人民追求贸易效率和幸福指数最大化,应对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全球性危机而逐步形成的一系列法规、惯例和共识。它将全球视为一个有机的共同利益体,以追求全球系统的安全与效率为目标,通过联合国、WTO、世界银行以及各种合作组织、慈善基金和跨国公司等,从减少地区冲突、降低贸易成本、扩大各民族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涵养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等实质性行动开始,进而维护和实现超越各民族自身利益而又为它们一致认可的全球利益和人类公理。但是,只有全球化的某种主张与各民族国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利益追求相吻合时,全球认同才会出现。★移民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产物,由于特别的经历,移民在建构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同时,一个全球认同的观念在其迁移中逐步形成。他们关注全球时代与个体利益有关的全球活动,如气候环境、人权、社会进步等观念。移民也成为全球公民的主体。★全球化时代的移民,在居住国与祖籍国,第三国及至多国之间的跨国活动十分频繁。移民的生活方式、社会情境和时空观念经常处于转换之中。多样化文化之间的理解、尊重和沟通、融合,使移民能够在各种”社会场景“中实践全球化利益,从而催生了认同的多重性。二、移民身份的建构(一)关于身份建构的理论框架1、何为身份?从根本上说,身份就是
本文标题:年第四讲移民认同与身份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8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