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古诗文常及赏析整理
古诗文常及赏析整理1.氓年代:春秋选自:《诗经》文常补充:《诗经》:诗三百记录春秋-战国305首,分风,雅,颂写作手法:赋比兴典型手法:赋比(对比)兴“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作者看见复关就非常开心,表现了作者对于新婚的期待和对恋人的思念;“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写作者思及经历过的事情,只能自己悲伤,表现了对婚姻的失望;前后形成对比,强调突出了主人公命运的曲折。2.国殇年代:战国(楚)作者:屈原文常补充:屈原: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离骚》西汉刘向汇总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统称《楚辞》《楚辞》:楚地民歌“兮”典型手法:通篇直赋其事有别于屈原其他诗歌,渲染了战争场面的宏伟残酷,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深情。3.归园田居(其一)年代:东晋作者:陶渊明文常补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诗人,辞赋家。开创田园诗派,古代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桃花源记》典型手法:比喻,对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通过把自己比作在外飞翔的鸟,和在外游荡的鱼,写他们对原来居住地方的眷恋,表现了作者在外做官的厌倦,和对归隐闲适生活的向往。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年代:初唐作者:王勃文常补充: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滕王阁序》体例:五言律诗近体诗一种,讲究对仗(中两联),押韵(只能压平声韵),格律。典型手法:对仗主题:送别诗此诗是经典的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深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劝慰好友不要在临别之时悲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送别诗名句,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也体现了两人的情谊江山难阻,格外深厚。5.梦游天姥吟留别盛唐年代:唐作者:李白文常补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诗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代表作多首。体例:古体诗典型手法:夸张,正衬“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四句,作者通过正衬的手法,借五岳和天台山的高突出天姥山的高,写出了天姥山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它的向往之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想要游玩的急切心情。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年代:唐作者:李白体例: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有严格押韵,格律要求。典型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首联通过描写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7.春夜喜雨年代:盛唐作者: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五言律诗典型手法:正侧面描写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8.蜀相年代:盛唐作者:杜甫体例:七言律诗近体诗一种,分首颔颈尾四联,每句字数一致,偶数句押韵,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典型手法:拟人颔联中,“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9.登高年代:盛唐作者:杜甫体例:七言律诗典型手法:借景抒情,对仗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为千古名句,写出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10.琵琶行年代:中唐作者: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人将其并称“元白”。语言风格平易,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体例:乐府【又名歌行体,古体诗一种。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典型手法:侧面描写,比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正衬托出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作者还用“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等词语,以声写声,表现出琵琶女的记忆高超。11.泊秦淮年代:晚唐作者:杜牧文常补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樊川文集》典型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年代:五代十国(南唐)作者:李煜文常补充:李煜:南唐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典型手法:比喻,对比,象征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忠诚,以及心中的悲愁悔恨。13.苏幕遮(碧云天)年代:北宋作者:范仲淹文常补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苏幕遮》《岳阳楼记》主题:羁旅思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阔远,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14.念奴娇•赤壁怀古年代:北宋作者:苏轼文常补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例:豪放词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典型手法:用典主题:咏史怀古作者借周瑜少年有成的例子,写自己如今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表现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历史沧桑的感慨。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年代:北宋作者:苏轼典型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全诗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16.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南宋作者:李清照文常补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体例:婉约词【中国古代汉族词学流派之一,通常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典型语言:连用叠词,平易。开篇一连七个叠词的使用极富音乐美,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全诗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的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感情真挚。17.书愤年代:南宋作者:陆游文常补充: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书愤》《示儿》典型手法:用典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18.钗头凤年代:南宋作者:陆游典型手法:借代,对比开篇写妻子红润的双手为自己斟上黄藤酒,来代指过去的美好生活,与后面几年离索形成对比,表现出主人公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对于故人思念却有不能相恋的痛苦和悲伤叹惋。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年代:南宋作者:辛弃疾文常补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典型手法:大量用典上阕怀念孙权、刘裕,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2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年代:南宋作者:辛弃疾主题:建功报国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21.窦娥冤(滚绣球)年代:元作者:关汉卿文常补充: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体例: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内容以抒情为主。】22.沁园春•长沙年代:现代作者:毛泽东文常补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典型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阕写景由远即近,由高到低,由静即动。运用众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使整个秋景多姿多彩。几个动词的运用,如:“击”“翔”“竞”写出了景物的生机勃勃,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透着一种豪迈。而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更是将情感提高到了一个极致,问苍天问大地地,实则问百姓。可见毛泽东当时已志存高远,意在天下了。
本文标题:高考古诗文常及赏析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9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