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学生姓名:刘斌考籍号:910909202910专业年级:09级人力资源题目: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指导教师:王金龙评阅教师:2011年4月目录1引言4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42.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4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42.2.1老年人口数量大,并呈高龄化趋势发展52.2.2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发达,未富先老52.2.3老龄人口在城乡、地区之间分布不均5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63.1人力资源的概念63.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63.2.1直接降低人力资源的社会供给总量63.2.2减少最优质的人力资源数量73.2.3影响家庭对人力资源的社会供给73.2.4促成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断老化84我国政府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8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84.2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94.3实行差别的老龄政策94.4促进科技进步,加强教育培训10结论11致谢12参考文献13摘要随着我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达1.67亿,且人数将不断攀升,标明我国已进入明显的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将产生诸多的挑战和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作为研究视角,描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影响的具体方面,探讨我国人力资源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具体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政策措施1引言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根据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的国家定义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很显然我们已明显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几个显著特征,包括老龄人口的基数大,并且高龄化趋势较为突出;在经济社会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加速不如人口老龄化时代,即俗称的“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的城乡、区域之间分布不均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社会条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开始进入,并且老龄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明显,因此我国在解决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下面临诸多挑战。从人力资源的分析视角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状况的冲击最为直接,影响也甚为宽广。人口老龄化将直接降低我国人力资源的供给总量,减少最优质的人力资源数量,影响家庭对人力资源的社会供给,促成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等负面影响。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人力资源层面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寻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下人力资源的发展走向就显得尤为必要。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2.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人口老龄化概念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5,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另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因此,从人口结构上看我国不仅已明显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具体特征如下:2.2.1老年人口数量大,并呈高龄化趋势发展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已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正在逐年增加,如前所述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7亿,且绝对数字正在迅速不断增加。同时,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正迅速向高龄化方向发展。据统计,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正以年均5.4%的速度增长,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以7.1%的速度增长。80岁以上高龄老人总数,1997年为800万人,2000年突破1000万人,2010年则已超过1700万人,2020年将增至2780万人。2.2.2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发达,未富先老老龄化是在经济已经进入发达时期才出现的,此时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已具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还不发达时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属于明显的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缺乏解决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条件,因此给给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不小挑战。2.2.3老龄人口在城乡、地区之间分布不均不平衡的经济产生不平衡的人口,不平衡的人口产生了不平衡的人口年龄结构。首先,与我国一直以来的二元经济相一致,城乡老龄化发展也存在二元特征。城市老龄化发展进程快于农村,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按城乡分城镇老龄化比例为7.3%,农村为6.3%。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陆续流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却由于流出的绝大多数是青壮年而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其次,与我国经济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是,老龄化进程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北京市等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相对于东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则相对较低。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3.1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这一能力要能够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并被组织所利用。3.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还得依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必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为虽然中老年劳动力人口因其工作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但由于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体力和精力开始下降,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能力随之降低,生产效率往往低于青年劳动力。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行业、职业和工种将不断涌现,社会分工将更加复杂和频繁,而这些都要求劳动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新的知识技术结构,显然,中老年劳动力过多将不利于社会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具体如下:3.2.1直接降低人力资源的社会供给总量从人口学上来看,我国将15-59岁的人口称之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供给数量一般则是由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人口老龄化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应下降,从而在人力资源上降低其总量的供给。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本身也会出现老龄化。长此以往,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力供给出现困难局面。当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短缺。从劳动的时间供给上看,随着人们平均受教育时间的延长和工作年龄的延后,用于社会生产的有效工作时间已大大缩短,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将进一步使社会劳动时间的总供给减少,从而在间接上照样影响人力资源对社会的供给。3.2.2减少最优质的人力资源数量根据学者Feyrer所构建的著名人力资本扩展增长模型,通过大量的统计实证发现,不同年龄劳动力对人力资源的社会贡献率是一种倒U形结构,且40—49岁年龄段劳动力贡献最大。因为经过年轻时的学习实践与磨练,彼时其综合素质达到了一个最优状态,劳动生产率也最高。而当劳动力达到临近退休年龄时,劳动者的体力和创新能力开始迅速下降,继而其要素生产力的贡献也开始大幅下降。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其40—49岁劳动年龄人口出现的负增长越早,且波动幅度较大进而对人力资源的社会生产力构成不利影响。具体就我国而言,40—4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从1990年后波动幅度开始加大,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下降趋势。1990—1995年,40—49岁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一度达到5.37%,然后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即使在最低点这一增长率也大于零。2000-2005年这一增长率再次达到极值点,但已经衰减到3.94%。2005年后,随着我国加快不如老龄化社会,40—4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2015-2020年其年均增长率甚至将达到-2.71%。此后虽然在20252030年间这一增长率将再一次转变为正值,但大势已定,40—49岁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在多数年份里出现负值已经不可避免。这就意味着2015年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社会生产力将遭到严重削弱,经济增长将变得越来越乏力。3.2.3影响家庭对人力资源的社会供给家庭作为人力资源供给的最小单位,其人力资源供给决策决定了社会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人口老龄化主要将从时间决策和分工决策两个方面影响家庭的人力资源供给。首先从时间决策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在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上对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两方面相反的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增大,在家庭内部则表现为一对夫妇所需赡养的老人数目增加,赡养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家庭中的老人特别是一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其他家庭成员的特殊护理和照顾,在没有雇用外来家政人员的情况下,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不得不减少原本用于闲暇和工作的时间来照顾老人,甚至还有可能因承担的家务过重而被迫放弃外出工作。其次从分工决策来看,由于家务负担的加重,家庭成员还不得不做出分工决策,即根据家庭总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由谁外出工作,由谁负责家务的分工。3.2.4促成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断老化从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内部结构看,人口老龄化将造成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断老化。据预测,1990-2050年,15-29岁的劳动力规模将会逐渐缩小,从3.53亿减少到2.57亿,所占人口比重将从48.76%下降到30.20%,下降18.56百分点;45-59岁的劳动力规模将逐渐扩大,从1.37亿增加到3.16亿,所占比重从18.88%上升到37.16%,上升18.28个百分点。从上述分析看,人口老龄化造成我国人力资源的老化趋势十分明显,而人力资源结构老化必将对人力资源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为从生理结构分析,超过50岁年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即意味着优质人力资源的不断减少,从而直接降低我国人力资源的社会生产力效率。4我国政府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时代正逐步走向过去,因此必须改变原有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也就是“转方式、调结构”。多年以来,我国依靠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客观的看,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的就业难题,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比较优势。然而,这种发展方式的弊端却是产品的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同时需要足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支撑。因此,在我们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力资源正将逐渐变为稀缺时,我们就必须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日本和东亚的几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早期人多资金少时,也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但随着资金的积累,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稀缺,资金由相对稀缺变为相对丰富时,其主导产业
本文标题: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2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