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课件:9.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一)-(共30张)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一)诗歌鉴赏专题目录叁抒情手法贰表现手法的分类壹表现手法的定义导温故知新理总结故温知新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语言风格炼字/炼句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内容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表里考纲解读考纲解读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掌握其他手法:反复、双关、互文、通感、顶真……常见八大修辞手法1.表现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表现手法: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用着眼句子增强整体尺度微观宏观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是根据手法的功用来决定的。2.表现手法的分类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双选题):A.记叙B.议论C.说明D.描写E.抒情2.表现手法的分类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和描写,因此,诗歌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抒情类和描写类,我们把其他的表现手法归为“其他类”。这节课,我们讲抒情手法。3.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如何去表达情感?有没有一种像划分“男人”和“女人”一样的对立的严密的划分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术语:直抒胸臆链接语言风格:明快直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术语:直抒胸臆链接语言风格:明快直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术语:直抒胸臆链接语言风格:明快直白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有哪些途径可以间接诉说我的开心呢?今天的花儿真美!他打我,我都不生气!阿斗乐不思蜀之情,也不过如此吧!眼前景经历事曾经史身边物表现手法抒情手法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对登髙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借景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移情于景: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景物上,把客观景物拟人化,描写客观景物在向人传达情感。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移情于景: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景物上,把客观景物拟人化,描写客观景物在向人传达情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移情于景: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景物上,把客观景物拟人化,描写客观景物在向人传达情感。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与情移情于景: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景物上,把客观景物拟人化,描写客观景物在向人传达情感。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事与情借事抒情:借助一些“事”(即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叙事诗即此类。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事与情借事抒情:借助一些“事”(即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叙事诗即此类。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卖炭翁》《石壕吏》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事借古讽今:借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现实,抒发自己对社会时局的认识。咏史抒情(用典):引用事典或语典,表达个人情绪或愿望等主题。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史与情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事借古讽今:借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现实,抒发自己对社会时局的认识。咏史抒情(用典):引用事典或语典,表达个人情绪或愿望等主题。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史与情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事托物言志: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自然界中的具有某种特征的具体事物中。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物与志/理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3.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事托物寓理:借赞扬或详析某一事物,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物与志/理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4.总结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与景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与物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情与事借事抒情情与史借古讽今/咏史抒怀描写手法其他手法再会
本文标题: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课件:9.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一)-(共30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2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