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张田依-《霸权之后》读书报告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读书报告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多媒体方向)张田依201408223007【摘要】《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从基欧汉的角度分析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思想,它奠定了新自由主义制度的基石。基欧汉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个中心命题:在没有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合作能够维持下去吗?如何维持?作者认为霸权之后的合作是可能的,也是必要可行的。本书先从霸权稳定论出发,引出国际机制,通过国际机制来证明霸权之后的合作是可以维持的。作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理论著作,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霸权新自由主义制度合作纷争国际机制美国霸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在没有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合作?这个问题使得新自由制度主义向正统的现实主义“霸权稳定论”发起挑战。在基欧汉看来,霸权的衰落并不必然意味着既有的国际机制也会相应衰落,机制维持的惯性是它们对世界中的合作与和平仍然起作用。机制的维持和建设成为霸权之后合作与和平能否持续的关键因素。基欧汉通过不懈努力,重新诠释了变化中的世界政治,创立并完善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体系。一、《霸权之后》内容总括及重要问题概述《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一书,有四大部分,共11章。作者理论论证的核心主要是集中在第一部分的“问题与概念”和第二部分的“合作与国际机制理论”第三部分是经验研究,考察了战后美国霸权在实践中的运作,第四部分是结论,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了本书主要旨是解决的霸权后合作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四、五、六、七章,这一部分是该书的核心部分,主要论述了没有霸权的合作是可行的,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国际机制的作用而得到促进。第三部分主要包括第八、九、十章,通过战后美国的政策来说明了当代国际机制的创立;第四部分即第十一章,主要对前面的论述作了总体回顾,并评估了合作的道德价值及其对政策的含义。以下是对书中前三部分各章节的基本内容的概述。在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一章首先展开对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合作的阐述,为本书做论述上的铺垫。第二章探讨了关于一些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概念,以作为本书有关理论问题的第二部分的必要准备。第三章为更严肃的合作分析做铺垫,通过考察霸权稳定理论,分析制度对合作的影响。第二部分从探讨两个关键的概念出发,即“合作”和“国际机制”,这两个概念是本书理论分析的核心。在第四章关于合作和国际机制的概念基础上,第五章到第六章介绍的是国际机制的功能理论,第五章作者通过博弈论和集体行动理论,论述了即使在没有中央政府存在的情况下,合作在利己主义者之间的出现也是可能的,但合作的程度将取决于具有不同特征的国际制度或者国际机制的存在;第六章借助了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的理论和更加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去探究发展一种关于国际机制的功能理论。第七章将关于理性和狭隘的利己主义假设进一步拓展。作者通过分析世界政治经济的两个特征,探讨了国家行为的利己主义和移情观点的优点和缺点。总的来说,第二部分构成对现实主义理论批判和修正。第三部分的论述说明当代国际机制的创设,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战后美国的政策得到解释,也是通过战后美国的力量得到执行的。第八章探讨了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二十年期间的霸权,探究霸权状态下合作的根源与实践。第九章作者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国际货币、贸易和石油机制的研究,来界定霸权稳定论的适用性问题。第十章作者通过对1971年以来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建立起来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机制的详细研究,进一步研究机制是怎样影响合作的模式。二、重要概念解读作者在书中的第一部分(问题与概念)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制度”、“国际机制”、“合作”、“霸权”等,在论证之前,作者首先解释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国际体制”与“合作”。作者还提到了世界政治经济,把政治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国际体系,从而引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在第一部分开始,基欧汉就提出了其主要打算解决的问题,“当存在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是如何以及怎样才能组织起来的。”作者指出了两种对合作的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现实主义的看法,其认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纷争盛行,偶尔的联盟合作也只是均势的结果;相反,“制度主义者”则认为相互依赖而出现的对政策协调的持续需求,导致合作的出现。对此,基欧汉的观点是,在有些条件下,合作在互补利益的基础上是可以发展起来的,并且国际制度影响着已经出现的合作模式。(一)和谐、合作、纷争作者基欧汉认为,合作是各国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标的手段。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合作中的道德问题:如果合作的目的是不道德的,那么更多的合作是无意义的,只有在合乎道德的前提下,更多的合作才能算上是更有效,更有价值的。作者将国际交往分为三类,即和谐、合作和纷争。和谐是利益完全一致。纷争是利益存在冲突。最核心的一点——合作,它介于和谐与纷争之间,合作是政策上的相互协调,已经不仅仅是利益方面的问题了。它需要通过谈判的方式使得各个独立的个体或组织的行动变得相互一致。同时,合作并不是意味着没有冲突,合作中经常会便随着冲突,所以作者强调要采取措施去克服冲突来完成合作。(二)霸权第三章开始,作者首先否定了传统的霸权稳定轮,定义了霸权概念,之后主要研究霸权对合作的影响。作者指出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霸权是指一个国家必须能够自由使用关键原料,控制主要的资本来源,维持庞大的进口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商品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基欧汉认为传统的霸权稳定论所主张的“强实力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能力越强,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就越多”的论点是一种粗糙的“未经提炼的霸权稳定论”。基欧汉把霸权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个国家是足够强大的,能够维持管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规则,而且它愿意这样去做”。并指出了物质性霸权对于合作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要的。基欧汉还运用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所谓“意识形态霸权”概念的意义,指出次级国家中精英们认识到牺牲有形的短期利益可以获得无形的长远利益,形成的“服从”对于解释霸权合作有重要价值。(三)国际机制作者引入了克拉斯勒的定义来解释国际机制。“国际机制”就是指在国际关系的议题领域中形成的“一系列隐含的或明确的原则、规范、规则以及决策程序。”具体地说,原则是指对事实、因果关系和城实信仰;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方式确立的行为标准;规则是指对行动的专门规定和禁止;决策程序指的是执行集体选择政策的习惯。国际机制可以被看作是世界政治经济中调节性因素,在合作与纷争的选择中发挥着调停的作用,或许合作,或许纷争。而从当今的国际形势看,国际机制一直都是每个国家致力于建设的,可现实仍存在种种冲突,因此,我认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机制并不是简单的,而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三、中心思想提炼作者的中心思想必然是围绕其中心命题展开论述的,基欧汉提出的中心命题是:在没有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合作能够维持下去吗?如何才能维持?当然,在书中,作者给出了我们答案: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是可能的。作者认为,共同利益可以为各国的合作提供必要条件,虽然它不是充分条件。围绕这个命题作者展开研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霸权之后的合作是可能,但是与霸权稳定论不同的是,基欧汉引入了国际机制,霸权之后的合作需要通过国际机制来协调与促进。“国际机制的创设与作用”是本书贯穿全文的关键,为基欧汉的论述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并非完全否定霸权稳定轮,霸权稳定论认为“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秩序是由一个主导国家创立的,国际机制的形成一般要依赖霸权国家的存在。”,作者对此是赞同的,而霸权稳定论的其他观点与作者却恰恰不同:如,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国能够并愿意为国际体系的稳定提供必要的国际公共物品,那么国际体系就会保持一定的稳定与和平,如果没有霸权国家或霸权国家衰落了,国际体系就可能陷入混乱。也就是就是国际秩序的稳定需要霸权国家的领导;而作者则认为霸权稳定和国际机制的崩溃之间存在一个“时滞”,霸权的衰落并不必然意味着既有的霸权国家领导下创设的机制也会相应的衰落,机制维持的惯性会使它们对确保霸权之后世界中的合作与和平仍然起着独立的作用。霸权稳定论认为,在霸权之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走向封闭,这些国际机制也将走向灭亡。然而,在《霸权之后》这本书中,基欧汉又通过事实论证与理论依据表明因为制度存在的惯性以及其他国家的相互认可与协调,国际机制仍然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促进了更多的国家间的合作。也就是说,霸权的衰弱并不一定造成了国际机制的消失。四、对中心思想的思考站在各人角度,我是从两方面看待基欧汉的观点的。一方面,我十分崇拜基欧汉对新自由制度主义所做的贡献与深入的研究。自由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潮,基欧汉在《霸权之后》中的国际制度理论的思想包含着被称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原因。在对世界政治的哲学认识上,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现实主义常常夸大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霸权,认为单一国家的霸权更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稳定,而基欧汉分析了现实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霸权的论述。从某种程度来看,霸权与合作的关系是紧密的。霸权后合作是基欧汉提出的新鲜思想,他所用到的论证方法同样使我感到震撼,这种积极的思想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道路铺垫了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虽然说基欧汉的国际制度理论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之下的,但是事实却不然,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是满足了利益要求,又有国际机制的保证,国际合作也通常以失败告终,国际合作很难达成共识,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之间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争论激烈,难以达成一个共识。这是因为气候大会这个国际机制并不能确定各国的法定责任或者初始权利。各国都从本国利益出发,尽量把责任推到他国身上。因此全球气候会议开了一年又一年,却很难有重大的突破。在符合基欧汉的国际机制理论的前提下,国际合作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就足以说明理论的本身是存在漏洞的。比如说,在提供信息方面,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吗,要如何让解决?正如基欧汉自己也承认的,“一个机制所提供的信息也许并不完全是充分的”。不但信息不充分,有时候信息甚至是错误的。成员国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所以只要发表错误信息有利于其国家利益,也是可以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国际机制对于提供错误信息的成员国或者违反规则的成员国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制裁,所以这种国际不良风气更加恶化了提供信息的不确定性,更加阻碍了国际制度理论的理想化状态,使得国际合作与稳定屡遭威胁。同时国际机制中也存在着对于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不平等限制。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现在的国际机制更有利于发达国家,也是这些不平等,使得国际合作失去了理想状态下的公平性,因而大大降低了国际合作该有的效果。所以,即使国际机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起到了向导作用,但是实际上,复杂的国际关系仅仅依靠制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若要使国际合作和平且高效运行,除了国际制度理论之外,还需要下面一下几方面:各国之间找到共同利益,并理性分析国际局势;与不同国家合作,不能只顾自己利益,更不能敌视其他国家或者给其他国家造成威胁。五、结语《霸权之后》中基欧汉所提出的制度理论主义开创了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的新领域,从共同利益的角度探究国际机制与霸权合作的问题;在研究世界政治经济问题上,基欧汉也有其独特之处,与传统自由主义不同,他是从现实主义出发,得出自己的自由主义理论的,他不是现实主义者,而是自由主义者,他的理论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但是仍然不尽完善,有很多因素没有融合到现实环境中。所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只能把理论作为一个支撑,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各国选择最好的途径,来达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参考文献: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文标题:张田依-《霸权之后》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5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