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键词:破除迷信和陈规陋习提示: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与各种迷信活动以及陈规陋习。清明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返回欢度春节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返回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返回跳大神数字的迷信算命接财神简介跳大神”是一种活着的人和死着的人的“交流”方式。一般来说,跳大神要有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是一神(一说大神),一个是二神。他们认为一神是灵魂附体的对象,二神是助手。在跳大神过程中,一神多是在“旋转”,二神耍鼓。有固定的曲调和请神词,神请来之后,由二神负责与神(灵)“沟通”回答人们的问题。“请”来的有的时候是所谓的仙,有的时候是死去人的“灵魂”。“跳大神”有真有假,假的当然是以欺骗钱财为主,真的也确实存在。真实的“跳大神”,虽然很多现象依照目前自然科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但是在治病、占卜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虽然主流媒体否定“跳大神”,称之为“封建迷信”,但,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农村,“跳大神”仍然非常普遍。并且,也有很多人以此为职业谋生。返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返回长久以来,在基督教国家一直流传着十三为及其不祥的数字,原因很简单,在耶和华最后的晚餐中,叛徒犹大正是第十三人。中国人忌讳四,原因更加直白,就因为四和死谐音。中国人喜欢6和8.认为象征这顺利和富裕,西方喜欢7,认为这是灵数。近年高考之时,那些为子女叫出租、订宾馆的家长又讲究起数字来,车牌号尾数为“4”的统统不要,楼层和房号带4的也一律排斥,怕的是“落第”呀、“输掉”呀、考“零分”呀。有些外地家长,却又格外青睐“6”和“0”,说是“六六大顺,灵”的。中国人迷信8,八通发,可以带来财运。多几个八似乎更好,上海经贸大楼就设计为88层。返回算命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与上古的占卜术无关。事实上算命源于宋初的理学。而理学极尽臆想和编造之能事,将复杂的古代易学简化为批命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愚弄人民,混淆真理算命是迷信的代名词。算命之案例,在正史上皆无记载。正史上只记载过占卜,并没有算命批八字等等假易学的实证。是公认的迷信,是经不起科学的检验的。返回•我们要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中的各种民风、民俗。•我们不能迷信于一种说法,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以及陈规陋习。让迷信和陈规陋习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本文标题:关于家乡民风民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5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