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5《河中石兽》复习导学案学生
万泉中学“四标”课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审阅人:25.《河中石兽》复习导学案一、课前展示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扬鞭策马倔强海阔天空坚韧二、复习目标(树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三、习题训练(学标+解标+检标)(一)基础知识应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圮.()于河募.()金重修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没啮.()沙溯.()欤.()2、本文作者,字,是朝的、家,也是《》的总篡官。3、本文选自《》一书,这是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4、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5、解释下列加点字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棹.数小舟曳.铁耙是.非木杮湮.于沙上不亦颠.乎啮沙为.坎穴反溯.流逆上可据理臆断..6、翻译下列句子山门圮于河译:二石兽并沉焉译:尔辈不能究物理。译: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遂反溯流逆上矣译:(二)知识提升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后特征为.洛阳令C、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D、山门圮于.河果得于.数里外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4)一老河兵闻之.5)至石之.半6)求之.下流,固颠7)然则天下之.事……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之”指代(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四、课外古诗词默写回顾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2.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五、名著导读回顾《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的歌颂;二是对的崇拜和赞颂;三是。
本文标题:25《河中石兽》复习导学案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5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