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1-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北宋有一位宰相,名叫赵普。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是从晚年才开始读《论语》的,但是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因此倒留下一个佳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人、对治国的影响之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及《论语》:、孔子思想核心“仁”、“礼”,到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篇,章,多字,内容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思想。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人物语言个性化。师:谁能解释一下文中的“求”“赤”“点”是什么意思?他们在干什么?生:他们分别是孔子的弟子:求——冉有,赤——公西华,点——皙。他们和子路一齐陪孔子闲坐。师:我们把第节读一下,看看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孔子作为一个什么家的风范。生:教育家的风范。师:何以见得?生:他抓住闲坐的机会教育学生,因为学生们平时爱说“不吾知也”。师:这是一种——生:怀才不遇的言论。师:那么,孔子这次谈话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孔子教育家的风范还体现在哪儿?生:如果有人了解、赏识你们,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生:他怕学生因为老师在场,不敢畅所欲言,所以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认为我了不起,意思就是说:我也和你们一样。很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心谈心。师:说得好!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以诚恳的态度自我表白,是一个大宗师的器度,这就是所谓的“满灌水不响”。和它意思相反的俗语是——生:半瓢水荡呀荡。半瓶醋。师:“子路率尔而对曰”这句话,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生:说明子路很轻率,抢着说话。很冒失。师:那么他的答话内容是不是很草率呢?(学生低头读文)生:他说他能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并且这个国家的状况很糟:①处在几个大国中间,②又经过连年的战争,③还不断的发生灾害饥荒。师:对,这说明财政上也非常困难。他能把这么个国家怎么样呢?生:他说给我三年时间,我可以让军队里士兵有勇气,百姓知道怎么做人。师:对,这叫军有军的样,民有民的样,你觉得子路——生:我不喜欢他,他狂妄自大。生:我觉得他很自信,说话够气魄,有大将风度。师:的确。子路在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中是很名的,他的政治才能让我们觉得:他的这番发言是不是吹大牛?生:不是。他很有大政治家的气魄。师:可不是嘛!大约太有才的人都会有点傲气(学生笑),我们就原谅他的冒冒失失吧(学生轻轻地笑)!如果子路出生在三国,你觉得他像谁?生:曹操,很有英雄气概。(老师板书:力挽狂澜的子路)师:作者并没有在子路的神态和性格上花费太多笔墨,我们却感觉好像能亲眼看到子路怎样“腾”地一下跳将起来,说话时在怎样昂着头,怎样挥动着手,怎样慷慨陈辞,这一切我们都是靠什么感觉到的?生:齐答:语言。师:对,这就叫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什么性格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本文的人物语言就是具备这样的特点。你从公西华的答话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吗?生:公西华也很有个性。他谦虚多了。他说只能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更小的国家,三年时间内,可以使国家的百姓过上温饱的日子。但他认为自己只能办到这一点,而礼乐这方面的事自己能力不够,只能等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办到了。师:这句话是公西华的——生:谦虚的话。师:也是老实话。(学生狐疑)我举个例子吧。(老师在黑板上抄下李煜的《破阵子》,下课铃响了,让学生课下思考,提醒班上参加“唐宋诗词兴趣班”的学生准备)附: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第二课时(学生公推一学生讲解)生:“四十年”是李煜任南唐后主的时间,“三千里”是指他的国土大约的面积。“凤阁龙楼……烟萝”是用写建筑写他当年的奢侈享乐的生活。他自己感慨:那个时候,哪里懂得什么叫做“战争”!是自责没有当好一个国君。下阕是写自己沦为阶下囚后,运用典故说明自己身形消瘦、两鬓斑白。最难忘的是离开国都的那一天,“仓皇辞庙日”是说自己愧对宗庙里的列祖列宗。也就是愧对国家。最后两句写离别之景是了表现自己当时内心的屈辱。(学生齐鼓掌)师:讲得非常好。的确是首好词,读来令人感叹。我最欣赏的是上阕前两句。如果不是有位居圣上这样的经历,是断断写不出像这样大气、深沉的词句的。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他的生活经验,都是他的真感情。由他写来,非常容易。但若不是有做了皇帝又变成臣虏这样的经历,他又怎能写出这样的好词呢?几千年也才出了这个一个李煜。可见,文学的培养,文化根基建设之难。(学生点头)我国搞经济体制改革这么多年,大家的日子是过好了,但谁又能说每一个中国人走出去就是“素质”的标志呢?(学生摇头)所以管子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礼义兴”,就是这个道理。这层意思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是怎么说的?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师:对。可见冉有这么说,说明他是深懂这个道理的。书:谦谦君子的冉有师:下面我们看公西华这个人,他是怎么表现的?生:他说我什么都不会,但我愿意学。师:跟冉有相比呢?生:还会谦虚些!(众笑)师:他跟冉有的个性是一样的吗?公西华是怎样个人呢?(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会看老师脸色。)我们这篇课文节选自《论语》的哪一篇?生:先进篇。师:对。在这篇之前,孔子曾有一句评价公西华的话:“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意思是说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生:外交官。师:对。他平时总是衣冠整齐,仪容端肃,应对之间很得体,从来不马虎,是一个标准的外交官。我们看他说话像个外交官吗?(学生疑惑)所谓外交官,能干的就是他那张嘴,那嘴是可以把稻草说成是金条的(众笑)生:我觉得他说话有点那个意思(生笑)。他明明想出入的都是一些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样的大场合,参与的都是国家大事,却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只愿意去学,而且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是做一个小相。师:小相小吗?(学生摇头)再怎么谦虚地说“小相”,也在宰相这个级别,大约相当于今天国务院总秘书长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公西华这么说话——生:太有才了!(众大笑)老师板书:外交家风范的公西华师:孔子在和其他三位同学讨论时,曾皙在干什么?他怎么面对老师的点名提问的?生:他在旁边悠闲地弹瑟。老师问到时,他才缓缓地停住琴声,说:我跟其他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这个人的心境很恬静。师:注意:“作”是什么意思?生:站起来。师:请注意:曾皙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的人,显得他——:很懂礼貌。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前三个人依次回答问题时,他同时在做几件事?生三件事:①弹瑟,②听别人说话,③在内心里与他们三个作比较。师:你看,他在最忙乱之中却能忙而不乱,同时应付几桩事情,你见过这样的人吗?生:我看见有的人一边走路,一边打手机,手上还拿着一张报纸看,路上遇到熟人还打招呼。师:我在电视里也见到过:有个人一边在一件一件忙着批公文,还在删改文句,一边听别人向他报告紧急重要的事情,同时电话里还“唔!唔!”应着,然后笔一放,立即吩咐报告的人去怎么怎么做,公文也批好了。这样的人就叫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那么我们看看曾皙的理想是做什么呢?大家自己在下面出声读一读。师:我刚刚课间听一个老师说:你知道我们班学生说什么?他说曾皙的理想是洗澡。(生大笑)我们的答案一定会很高明的。生:他不想参与到政治中去,想过悠闲自在的生活,与大自然多亲近。师:有点道家的味道。有人这样理解这一段: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因为他一生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碰壁,晚年教书是不能已的选择。心灰意冷之下,听了曾皙的描述,觉得深有同感,愿意一道去过那种归隐避世的生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生:真要那样,那就不是孔子了(学生点头)。师:那么,曾皙究竟要说什么呢?: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为什么能不能解释为成人三十个,少年四十二个?师:你为什么这样解释?生:因为我知道“年方二八”是指十六岁。师:我知道这是谁的解释:《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去求见一灯大师对渔樵耕读四位中的“读”就是这么回答的。说孔子门下贤人七十二中有大人三十,小孩四十二。这应该属于巧问妙答了。大家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好一些?生:我认为只有五六人的好一些。这些随行的人应该是和他一样的文人吧,文人在一块儿就爱辩论来辩论去,人多了一定很吵。生:不一定是文人,但那么多人一齐去游泳,一个个往河里跳,跟下饺子似的,画面一点都不悠闲。生:我觉得曾皙描绘的是一个天下都治理好了的、太平盛世的和平图景。师:从哪里看出来呢?生:因为大家都有闲心去游泳、吹风、唱歌,说明肯定不存在饿肚子的问题。师:说得好!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应该是——生:战争不断师对。我们从子路的答话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和平、安居乐业是老百姓共同的心愿。所以古人有那么一句话:“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每个人都愿意像这幅画面所描绘的那样生活: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安居乐业。生:我认为曾皙还和《醉翁亭记》里面一样: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师:这种思想叫——生:(齐答)与民同乐。师:你认为这是我国古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吗?”曾皙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实现它?(有人摇头,有人沉思)我们从曾皙回答问题之前的表现里面可不可以找到答案?生:我认为可以。曾皙答话前做了三件事:①鼓瑟,说明他很有音乐修养;②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说明他很知礼;③回答之前有一句谦让的话:“异乎三子者之撰”。这些都是他“礼”的思想的表现。师:说得非常好!这里所谓的“礼”,是在“仁”即爱民的基础上,倡导用文教的方式来治理百姓,所谓礼乐教化。而不是用武力。孔子后来也说“为国以礼”。曾皙的话最能反映孔子思想的精髓,所以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意思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只有你曾点最明白我的思想啊!板书:深得师心的曾皙师:大家看(指板书):短短的一篇对话体散文,却能使师生五个人个个有性格、有思想,这都得益于人物的——生:(齐答)个性化。面对着学习,你就要有毅力。因为你就如身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你有的就仅仅是最后的那一点力气和时时蒸发着的那一点微少的汗水,你在这种地境里,不可以倒下,要坚强,要努力走出这个荒芜的沙漠,找回生存的希望,仅此无他。在学习的赛跑线上,你就应该有着这不懈的精神,累了,渴了,你仍要坚持下去,因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的作业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你会更出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希望你一生平安,幸福,像燕雀般起步,像大雁般云游,早日像鹰一样翱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就是如此痛快,它能放松人的心灵,但必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瞧!学习就能带来如此奇妙的享受!学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学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
本文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1-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6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