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堂研修—观课议课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刘杰军2017年10月10日课堂研修是学科教研的核心钻研教材课堂解读课标教学设计作业管理命题测验质量分析老调重弹:关于听课“听”课的结构“听”重点难点的突破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听”课堂的气氛“听”教学细节“听”闪光之点听课后反思与总结观课—聚焦于问题/主题?①课堂有着丰富的信息,无法全面关照②教学改进有着特定的要求和可能(情境化的,因而也是具体的)③学习内在的规律:有限关注,深度学习情况分析:长年以来,学校的课堂研修多数以听课、评课为主要方式。听课教师听课目的有二,一是完成任务;二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听完课后,先是上课教师说课,然后听课的领导、老师评课。结论:好!好!好!实际:流于形式,效果极差!何谓研修研”——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的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用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修”——修养,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评课过程中存在“四化”现象:①评课过程形式化;②评课内容表面化;③评课结论两极化;④评课效果零散化。多数教师对“观课议课”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学习内容:一、何谓观课议课二、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三、如何进行观课四、如何进行议课一、理解观课议课1.“听”与“观”“听”本意是指向声音,虽然在平时听课中并不只有听,也还有多种感觉器官的加入。但给人的感觉是关注声音。“观”是观察,一方面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的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即为“观”;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想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即为“察”。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里所用的“观”主要是强调读懂课堂。一、理解观课议课2.“评”与“议”至于“评”与“议”,我们可以通过表格来区别,在评的话语里大量使用的是下结论。作评价。主要过程参与者关注点做课取向标准“评”做判断,下结论主、客体全面信息展示性做课统一规范“议”发表意见,进行商议平等主体集中焦点发展性做课多样选择一、理解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观课议课要做到慷慨的提供事实,吝啬地给出结论。一、理解观课议课观课注意事项:1.课堂观察与记录2.课堂教学的评价3.根据课堂实录撰写课例研究报告课堂观察和记录是研究的基础议课注意事项:1.明确目的,2.分清主次3.详略得当(如议《马说》中的主旨句与中心句),以事论理4.言简意赅,人人发言5.与人为善,一分为二观课议课目标:——建设理想课堂什么是理想课堂:从生存状态和方式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从目标和结果看,理想课堂是有利于帮助师生获得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意义的课堂。从投入和产出看,理想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案例1:基于学习科学的优质课堂标准与教学改进1.教师了解并熟悉学习科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学习过程中的要素,了解促进深度学习的主要方法,掌握初中语文学习的特点;2.以学习科学的理论主张为主要参照,总结提炼出初中语文学科优质课堂的含义、要素,在此基础上统一优质课堂的标准、评价指标、方式(公输课后之争3.探索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在学科中形成有效、有特色、易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逐步提升教学设计能力;4.通过开展优质课堂的实践探索,形成促进初中学生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优质课堂含义、要素、评价标准的研究(1)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类汇总教师意见:•符合课标。符合学生学情•教学目标适切•教学过程流畅、完整•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且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善用学生生成•情感自然,有感召力•富有智慧的组织教学•注重学法指导•学生知识不断拓展,思维得以逐渐提升•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兴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学生有收获,有提高•以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讨论学习为主学生意见•充满乐趣•纪律好•听得懂•师生互动交流•不一味按书本上课,有课外内容•尊重学生•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拖堂•容量大•让人有回味(2)基于理论研究进行观点建构•知识建构VS.接受•情境化VS.去情境化•合作活动VS.个体头脑内活动•富含资源与技术VS.资源与技术贫乏•开放VS.封闭•个别化VS.整齐划一主题二、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1.提前商议观课主题缺乏课前沟通商议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入和深刻。主题二、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那么该如何确定观课议课的主题呢?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上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LOREMIPSUM其次,主题是参与者共同商议的,是大家共同感兴趣并可以参与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疑心”P42)。LOREMIPSUM第三,进行分解,可议。对主题要使主题可观。LOREMIPSUM第四,在任务分解以后,参与者要做预先准备,比如在研究教材时,就应该想一想我会怎么处理。LOREMIPSUM☑需要说明的是,观课议课的主题既可以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和创新;可以来源于个体,也可以来源于群体。☑问题不同,分解的观察要点也就必然不同。因此.观课议课过程中,生成新的议课主题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观课议课鼓励参与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在议课时可以先讨论预定的主题,再讨论生成的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主持人要致力于把参与者的精力集中在讨论相对重要和典型的问题上。主题二、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2.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提前协商观课主题☑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主题二、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观课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文本的主要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三是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主题二、观课议课前的准备工作3.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需要“到学生身边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生会对教师的观察行为作出能动的反应。为了避免“到学生身边去”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观课者最好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同学寒暄和聊天,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式。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在建立彼此合作、接纳的相互关系之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可能以更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者观课中收集的信息也就可能更加真实和有价值。主题三、如何进行观课?——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赤壁怀古》的樯橹强弩)☑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主题三、如何进行观课?☑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题三、如何进行观课?☑第一,在观察授课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主题三、如何进行观课?☑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主题三、如何进行观课?☑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主题三、如何进行观课?“看而不说,道义何在?”我们认为,从授课老师的教学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主题四、如何进行议课呢?——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主题四、如何进行议课呢?——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主题四、如何进行议课呢?——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体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主题四、如何进行议课呢?——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假如你来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正应了那句话“看而不说。道义何在”。主题四、如何进行议课呢?——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体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主题四、如何进行议课呢?——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
本文标题:如何观课议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6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