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流行病学知识点(DOC)
一、名词解释1.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2.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流行病学)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从理论上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3.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欲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状态或特征。4.个体疾病的自然史:疾病在个体中由临床前期、临床期和临床后期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5.疾病的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6.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7.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8.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9.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10.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11.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12.暴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13.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14.地方病: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15.长期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16.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17.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18.现况调查: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19.普查:为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某一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20.抽样调查: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21.偏倚:调查或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或样本的统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22.选择偏倚: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研究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最终导致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而使研究结果不能外推。23.信息偏倚:在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暴露或疾病资料时出现的系统误差,主要发生在观察、收集资料及测量等实施阶段。24.生态学研究: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在群体的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25.生态比较研究:生态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然后根据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或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差异,探索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提出病因假设。26.生态趋势研究:连续观察平均暴露水平的变化(或者给予干预)和一个群体中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其变化趋势,通过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的变化情况,判断该暴露与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联系。27.生态学缪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疾病或者健康状态)间的关系,得到的资料是群体的平均水平只是组线条的描述,会削弱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成果与真实情况不符。28.队列研究: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29.队列:具有同一暴露或特征且被随访一定的时间的一群人。30.基线资料:在研究对象选定之后,必须详细收集每个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个体的暴露资料及其他信息。31.累计发病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例数(n)与观察开始时总人数(N)之比。32.发病密度: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其分子仍是一个人群在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n),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贡献的人时的总和。33.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0)之比,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34.归因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发病密度)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3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36.人群归因危险度: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37.相对危险度: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最常用的指标。38.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39.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非处理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40.匹配过度: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41.混杂偏倚:当研究暴露于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的因素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42.比值比: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43.随机对照试验: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人群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措施的效果。44.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可减少来自研究对象的偏倚。45.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及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可减少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双方的主观影响。46.诊断试验: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47.真实性: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反映客观事物的正确程度。48.灵敏度:由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49.特异度:由金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阴性例数的比例。50.约登指数: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反映了诊断试验发现病人与非病人的总的能力。51.ROC曲线: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取诊断试验的多个不同界值(5个以上)分别与金标准比较,计算得到多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将各个界值对应点连接而成的曲线。52.Kappa值:表示不同操作者对同一试验结果,或同一操作者不同时间判断同一批结果的一致性强度的指标。53.平行试验:同时做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结果为阳性即诊断为阳性。54.系列试验:依次相继做几个试验,当所有试验均为阳性才能判断为阳性。55.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下降。56.充分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或是辅助必要病因致病的必不可少的因素。57.必要病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因子。58.初级卫生保障(PHC):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59.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它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60.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对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61.冷链:为了保证疫苗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运输和储存,疫苗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应均配备冷藏、冷运设备,这一系列设备称为冷链。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63.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就是“防范于未然”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64.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和转为慢性。65.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以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促进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66.疾病监测: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67.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简答题1.简述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1)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2)对象: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3)内容:不仅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而且研究健康状态4)研究方法的重点: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5)目的: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3.简述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4)解释疾病完整的自然史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是学习和应用流行病学的最基本观点2)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3)概率论的观点:流行病学多使用频率指标,是对相应问题的概率参数的估计值,而不是决定值。5.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1)更新医学观。2)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3)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群体角度关心病人的转变。4)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6.试述疾病地方性的三种类型。1)自然地方性:因传播媒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2)统计地方性:因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造成,与自然环境无关。3)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完成绵延繁殖,一定条件下传染人。7.简述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1)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2)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该病的发病率均低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4)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5)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符合上述标准的数越多,说明该病与该地区的有关致病因素越密切8.试述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三间分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1)地区分布: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使某些疾病仅在某一地区存在或发病率高2)时间分布:
本文标题:流行病学知识点(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6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