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究性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五问
究性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五问贾晶晶1、何为节奏?2、何为研究性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3、儿童节奏能力发展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要在研究性音乐课堂中突出节奏训练?5、教师在研究性音乐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何为节奏?广义上的节奏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切具有规律以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节奏在音乐中,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的组织者,有人称为音乐的骨架,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的总的感觉。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就是“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应当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韵律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体会到了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何为研究性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研究性课堂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而音乐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音乐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也有“寻疑”式探究。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教师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节奏训练的规律技巧,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让孩子们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提高音乐节奏感。●儿童节奏能力发展有什么特点?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就儿童的的节奏能力发展能力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人在性格、气质与节奏感和身体运动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儿童的节奏能力的水品主要分成四个层次,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四个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一、儿童节奏能力的层次类别1、完全没有节奏感。2、节奏感发展较好的孩子。3、天生具有好的音乐耳朵和节奏感的儿童。二、儿童节奏能力表现的差异。1、易于领会或理解节奏,但表现节奏困难。2、用嗓音表现节奏容易,但用身体表现困难,或反之。3、表现已知的节奏容易,辨别和记忆生疏的节奏困难。4、当音响和动作停止时,难以保留节奏印象。5、以固定速度的动作表演节奏容易,变化其速度困难。等等以上关于儿童节奏能力的研究,揭示了音乐学习的一个基本原理:音乐感,特别是节奏能力的获得,取决于生理器官和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水品。●为什么要在研究性音乐课堂中突出节奏训练?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的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一、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音乐和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节奏,它由连续不断的多重组合单位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作为由多种功能的综合和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谁体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是潜意识的自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控制着进行交替。二、通过节奏运动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但是,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教师在研究性音乐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一、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衡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例如,以四分音符为恒拍,其他的节奏就与四分音符相对照,并找到之间的关系。新生的第一节课,我就拿出一个节拍器让学生观察。老师问:“你看见了什么?指针左右摆动幅度是相同的吗?是一会快,一会慢摆动,还是怎样的?”这一切学生都能很快观察清楚。教师总结:“指针没有受条件的影响,而是有规律的,永恒不变的摆动,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什么相同的例子?”学生会说出很多:“心脏跳动、时钟的指针、脉搏。。。”教师这时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按照一定的,有规律进行的节奏我们称之为恒拍”。恒拍的建立对以后节奏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恒拍是节奏的核心。恒拍为四分音符,掌握到恒拍的匀速后,再以恒拍为参照,学习感受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等,相对简单。恒拍最重要是做到匀速,这与人的均匀平衡感有关,是培养人的自控能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培养学生心理恒拍的方法很多,我亦总结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进行恒拍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黑板上写出1234四组数字,先给学生一个恒拍,让他们按照均匀的速度来念,这是最初最基础的练习,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给的恒拍匀速进行。这组数字可分成全班念,小组念等多种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牢牢掌握恒拍。然后教师随意的擦掉一个数字,和刚才给的恒拍一样匀速念出数字,要求将擦掉的数字在心里念,其他的数字念出声。更可以擦掉更多的数字或增加数字始终让学生按照恒拍来念。从这个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心里恒拍,同时增加思想的集中力,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二、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将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贡献。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概念的体现。选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为更突出音乐本身的音乐艺术性,笔者认为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最利于音乐节奏的培训。几乎每个儿童一生下就会听到妈妈和大人们给她说、唱儿歌、童谣,开始学语言后也就会学习念儿歌童谣。从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儿歌开始,运用节奏朗诵进行入门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而运用本土方言的儿歌、童谣进行教学将更加受欢迎。除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挖掘保存各民族、各地方的本土文化,为世界大文化宝库保留更多的人类文明珍贵遗产还有深远意义。孩子们在掌握单声部儿歌节奏后,可适当配合进行多声部的朗诵教学,让孩子一脑多用,通过学习和别人的合作,培养和锻炼对自己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这更是一种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具有高素质音乐素养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声部练习即卡农:有规律的先后说同一首儿歌的多声部练习,就像横向发展的音乐,它对专注力的训练,可以从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发展到一首儿歌,并随着儿歌节奏的变化,音乐性更加丰富。下例是笔者运用童谣训练多声部节奏的一节课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多声部节奏朗诵(4小节)卡农,体验乐趣。教学建议:1、跟唱法学习《老虎、狮子、豹子》2、一边念歌谣,一边拍手。要求:念一个字拍一下手。教师注意一直用脚踏恒拍。3、心里默默念童谣。手拍节奏,教师给恒拍。4、提问:这首童谣有几句组成?每句的节奏是相同的吗?是什么?5、这条固定节奏型中,第一小节,恒拍踏一下时,手拍几下?第2小节,恒拍踏了几次,手才拍一次?(教师可单独指出基本节奏,进行比较)6、全班分成四组:一组做恒拍动作脚踏地二、三、四组隔一小节轮说童谣。教后记:这组童谣节奏训练一定要有节奏基础,学习过、、等基本节奏。同时教学中也有一定难度,例如:一个等于几个?一个等于几个?这些都要引导学生通过恒拍与拍手的节奏的比较先去发现。教师可放慢速度进行,找到这些基本节奏之间的规律关系。三、客观与主观节奏相结合生活中节奏千千万万,有前面提到的客观节奏:脉搏、心脏跳动等,也有敲击硬物发出主观节奏,如鼓点。。。这些身边的节奏都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师何不利用这一切进行节奏训练呢?先提供两个节奏训练的小游戏。例1:尝试摸自己的脉搏,摸到跳一下就发一声“哒”,大家渐渐找到自己的脉搏后,在场内按脉搏的跳动走,当摸不到时就停下来,找到脉搏再走。整个教学过程要非常安静。这个练习适合中高年级甚至成人,同时人的注意力是周期性的,必然在摸脉搏时会有听不到的时候,所以每个人必定是走走停停。但它的价值是利用人的客观节奏——心跳进行节奏练习。例2:听鼓走在观察学生心脏节奏的基础上,教师轻轻击鼓,让学生听鼓走,要求学生自己走自己的,不要碰别人,也不要跟着别人,寻找自己的活动空间。鼓一停就停下来;鼓声一起就一起走。这就对听觉做出反应的训练,每个孩子不需要任何动作技术的准备,马上就能做到。这就开始了人们的节奏教学。这2个小例子一个从客观,一个从主观进行节奏训练,围绕学生身边的熟悉节奏进行不同组合,共同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训练的好方法,只要开动脑筋,节奏训练的方法就在我们身边。四、音乐唤起动作、动作唤起音乐。初听这句话,是在一节“奥而夫”教学法的“律动课”中。所谓的动作指的是根据一条节奏,用动作表现出节奏的力度、速度、韵律感等。这是一种由内而发的较高层次体现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的表现。只有先对节奏做出理性的分析,再通过动作,身体表现出这条节奏。例如这样的一条节奏:1、首先先对这条节奏进行分析。通过不断拍,感受到这条节奏分成三个乐句2、感受这条节奏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再通过不停的拍奏,感受到第一个乐句相对最弱,第二乐句渐强,第三个乐句将这条节奏推向最高潮。3、分析完节奏后,我们就要想到用适当的动作表示节奏的韵律等变化。第一乐句最弱,在力度上可以用小幅度柔软的动作表示,空间上以原地收拢为主;随着节奏的推进,力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空间的扩张,动作的加大表示;最后甚至可以加上跺脚、拍手等身势将节奏推向最高潮。这样将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定基础节奏,编出相对完整独立的节奏再通过学生自创的动作表现出,在增加节奏训练兴趣的同时,真正体现“音乐唤起动作,动作唤起音乐”的内涵。如果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那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在研究性课堂中,节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初步感知音乐,初步掌握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使学生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等有多方面的了解。
本文标题:究性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五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7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