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石油政治理论复习题(附答案)
1政治理论考试复习材料一、单项选择题1.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B)。A.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指(A)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C)。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A.唯物史观√l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釉基本矛盾的显现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A)。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9.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C)。A.唯物论B.辩证法V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学说10.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C)。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B.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D.无产阶级政党11-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很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又成了时尚’’这一现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论和辩证法1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D)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B)。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B)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C)A、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3、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这是代表了一种典型的(D)A、唯物主义观点B、有神论观点C.原始神秘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6、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C)A、唯物理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7、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B)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0、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B)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11、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D)A、辩证法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绝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D)。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9;捌彬把F爹仙.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声跏讥彤7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B)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辩证法D.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实物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A运动B.客观实在性c.自为性D.主观能动性1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D)。A.是否被意识所反映来界定的B.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法三大规律D.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夭委暮丽凰舌藏酶面聂王_藉蓊i瓦丽吾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各自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这里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是(C)。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20.意识从其起源看,它是(C)。A.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人类文明的产物21.毛泽东同志有句话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指的是(A)。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广延性22.毛嚣舔同志1958至函殛瘟神》诗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反映了事物的(C)。A.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B.因果关系的普遍性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时空的一维性和多维性2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2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理解,正确的有(C)。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4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运动,没亳塑梦静止2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26。丛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的实践形2式是(D)A.经济建设实践B.人类社会交往实践C.阶级斗争D.科学实验27.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操纵自动化机器生产,用电脑遥控指挥道路交通,这显示了实践的(C)。A.目的性B.物质性、C.社会制约性D.客观性28.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B)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9.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A.生产实践C.科学实验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D.各类行业的分工30.社会生活的本质是(C)。A.存在B.物质C.实践D.矛盾31.工程师先在头脑中构建出大厦,接着画出工程设计图,然后由工人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32.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其中包含的含义是(A)A.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世弄否画豪_百毫丽没有差异的33.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3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20万美元。这种算法强调了(B)。A.事物的运动变化B.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36-有这样一则古代故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漉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137.在19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比火车跑得都要快,人们往往讥笑火车的低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之后,火车早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运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哲学依据是(C)。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D.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38.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3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的实质是(B)。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0.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c)。A.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B.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4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D)。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42.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A.实践观B.矛盾观C·对立统一规律d矛盾分析法4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d)。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4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是(c)A.是否承认联系b。是否承认发展√c.是否承认矛盾d是否承认物质4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d)A.普遍性和特殊性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46.“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们(c)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B.内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47.孔与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下列对“和”与“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d)。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4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哲学原理依据是(d)。A.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5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d)。A.两点论方法B.重点论方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矛盾分析法51.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在1927年实际上就已经在井冈山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一部分人民已经率先获得了解放。那么1927年在解放区实现的是(c)。A.爆发式飞跃B.阶段性部分质变c.局部性部分质变D.非爆发式飞跃5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该变化(c)。A.是否显著激烈B.是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5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b)。A.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B.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54.“让一部分
本文标题:中石油政治理论复习题(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2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