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机理、判断、自救中暑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健康教育巡讲课件天气越来越热,中暑越来越多。中暑非常危险,千万麻痹不得。中暑(heatillness)是指由高温条件直接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健康伤害事件。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中暑的发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严重。当前夏季已经来临,中暑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问题。一.概论年,我国将高温中暑病例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Ⅰ级: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Ⅱ级:重大高温中暑事件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Ⅲ级:较大高温中暑事件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Ⅳ级:一般高温中暑事件指符合下列情形的: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高温中暑气象划分高温中暑气象划分可能发生中暑→四级预警(蓝色预警)1较易发生中暑→三级预警(黄色预警)2容易发生中暑→二级预警(橙色预警)3极易发生中暑→一级预警(红色预警)4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二、中暑是怎样发生的?•人的体温恒定.环境温度变化•环境温度冷了,人体产热增加——提供热量•环境温度热了,环境散热增加——减少热量体温调节机制散热机制:对流、辐射、传导、蒸发。1.为什么会发生中暑?2.为什么同样的气温,有时容易中暑,而有时不容易中暑?有的地方容易中暑,有的地方不容易中暑?3.为什么同样的温度环境,有的人容易发生中暑,而有的人则不易发生?当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无法完成散热任务时,患者的体温就会急剧升高,而高温带来的细胞毒作用将导致一系列的损害,于是发生了中暑。中暑是怎样发生的?在高温(32℃)或高湿度(60%),以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下长时间作业,尤其是从事强体力劳动,是导致中暑的外因条件。容易导致中暑的外因条件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可能导致机体损伤的温度/湿度气温31℃,相对湿度大于85%气温38℃,相对湿度大于50%气温40℃,相对湿度大于30%•体温在37℃时,每升高1~2℃,人体内的酶活性将下降20左右。高体温还可以导致神经递质周围的磷脂液化,使机体出现各种机能的紊乱及脏器的损伤。可能导致机体损伤的温度/湿度•婴儿.高龄.一些女性(更年期.排卵期末.产妇).肥胖.睡眠不足.饮水不够.发热.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汗腺功能障碍等,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和化学品的人。12容易导致中暑的内因条件——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苯丙胺.阿托品.利尿剂.抗组胺药.神经松弛剂.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酒精.可卡因.致幻剂.麻醉剂及其它物质等如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⑴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⑵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的症状加重,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全身疲乏、心悸、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偏低、动作不协调等,体温升高至38·5℃左右。14三、中暑的判断⑶重症中暑①热痉挛:大量出汗后水盐大量丢失,导致肌肉痉挛伴疼痛,尤以腓肠肌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②热衰竭:脱水、电解质紊乱、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其中病情轻而短暂者称为热昏厥,发生短暂意识丧失。如病情得不到控制,可发展成为热射病。③热射病:患者的调节机制失效,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出现高热、无汗、神志障碍,体温高达40~42℃以上。日射病:烈日长时间直接照射头部,导致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昏迷等。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其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中暑的判断•当中暑患者的核心体温(肛温)达41℃时,死亡率达10%;当该温度达42℃时,死亡率则升至70%。•临床判断中暑患者危险性的指标:•体温大于39.2℃.心率大于127次/min时为热危险。患者危险性判断小结:中暑的判断外因内因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婴儿.老年人.女性.患者等身体不适.体温升高表现热天突然发病,要想到是否中暑。救治原则迅速降低体温脏器功能支持四、现场急救•⒈先兆中暑:立即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及温度较低环境(如空调房等),口服淡盐开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即可恢复。•⒉轻症中暑:除上述措施外,对孕妇.老人.病人应及时呼叫120,在救护车到来前可选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有条件可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滴速不能太快,并加强观察。四、现场急救⑴医生治疗:医疗降温.补液.脏器功能支持等。四、现场急救3.重症中暑⑵现场自救:散热机制:对流、辐射、传导、蒸发。四、现场急救3.重症中暑①改善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有条件时使用电风扇及空调。②迅速叫救护车③迅速降温采用冷敷.擦浴或将患者置于水中,并不断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用装满冰块的塑料袋紧贴两侧颈动脉处及双侧腹股沟区等。④补充糖盐水及有条件者吸氧⑤原发病的控制和预防降温速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患者f的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越差。⑵现场自救:降温速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患者f的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越差。四、现场急救3.重症中暑⒈大量饮水:天气炎热时,不论是否进行大量体力活动都应常饮水,而不要到口渴后再饮水。如运动量大,每小时至少要喝500~1000ml水。但最好不要饮冰水,也不要饮含酒精或大量糖的饮料,这些饮料会使体液丢失更明显。五、中暑预防⒉及时补充盐和矿物质:人体在大量出汗时,许多盐分和矿物质会随汗液排出体外,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因此必须及时补充。但对需要限制每日摄入量的部分患者,在补充时应该向医生咨询相关事宜。五、中暑预防⒊外出做好防晒准备:天气炎热时应尽量选择轻便、色浅且松紧适宜的服装。日光灼伤会影响皮肤的散热功能,从而加速体液的流失,因此在外出时应佩戴沿帽和太阳镜,并在出门前30分钟涂抹防晒霜。五、中暑预防⒋科学安排工作和出门时间:在炎热的夏天,应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外出应尽量安排在早晨和晚上,在室外活动时也要尽量在阴凉处活动,以给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提供一段适应室内外环境变化的时间。五、中暑预防⒌放缓活动节奏,避免强体力活动:对不习惯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活动的人而言,应放缓节奏,在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后再逐步增加工作量或活动量。五、中暑预防⒍加强监护:重点照顾高危人群,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时,要时刻相互监测对方健康状况。小于4岁的婴幼儿必须有成人看护,大于65岁的老人、体重过重、患心脏病、高血压、循环不良的人都应重视,增加探视和询问,每天不少于2次为宜,值得提醒的是不要将婴儿单独放在汽车内。五、中暑预防•⒎发现不适,尽快处理:一旦在工作、活动中出现心慌、气短,特别是头晕、无力、胸闷等先兆中暑的症状时,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休息。这样可以很容易控制病情发展,把中暑遏制在萌芽中。反正如果不加重视,一旦患者症状加重,病情就难以控制了。五、中暑预防小结(三连环)症状3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昏迷.发热先兆轻症重症体温<37.5C°体温37.5~40C°体温>40C°祝您健康长寿谢谢
本文标题:中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5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