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闻稿件写作及图片拍摄
新闻稿件写作新闻图片拍摄新闻稿件的写作新闻图片的拍摄通讯和消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记叙文的一种。消息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和消息的区别标题不同●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后面,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通讯不采用三行题形式;消息标题则一行、两行、三行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时效性不同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通讯和消息的区别详尽程度不同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可以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主题结构不同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通讯则必须提炼出主题,作者要将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用这一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通讯和消息的区别表现手法不同●通讯与消息的表现手法和写作要求有很大区别。●出于反映事实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中;通讯则不然,第一、二、三人称都有,“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真实性”。总结:通讯感染力远远超过消息,甚至让人伤感、落泪,也可以让人兴奋、欢呼,而消息一般做不到。还有一项特别功能——情感传播。通讯的特点●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通讯的写作技巧准备工作全面了解采访对象。这里指的全面,要求不囿于采访对象本人,可以从对采访对象的家人、同事、朋友的采访中获得更多有用信息。在采访过程中,一是要注意观察细节,二是要留心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采访获得的材料越丰富,越有利于写作顺利完成。通讯的写作技巧写作步骤第一,明确主题。先从繁杂的材料中提炼中心思想,确定中心思想后,进一步思考打算怎么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叙写。第二,精选材料。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第三,拟定小标题。把小标题拟好,将文章大致分为几个版块。小标题定好后,用事实来论证小标题。第四,精心打磨。初步成稿后,再进行“精加工”——哪些地方细节不够细,哪些地方语言不够感人,哪些地方文法有误,都要精心修改。美丽的劳动,壮丽的梦想——全国“最美职工”事迹综述•新华社记者董峻、徐庆松•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光荣,劳动创造伟大。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24日发布了王进等10位“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这些“最美丽:的劳动者,有人长期扎根一线坚守岗位,有人勇于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有人无私奉献谱写亮丽青春,在热爱与奉献中追逐着自己壮丽的中国梦,成为亿万劳动者学习的楷模。•(小标题)坚守职责•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最美职工”群体用辛勤劳动绘就最美人生。•1967年出生的谢坚是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邮政所邮递员。由于外伶仃岛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在岛上的所有部门采取轮休制,一般工作人员在海岛工作时间不超过3年就会轮换一次,谢坚却一干就是27年。岛上流动人口多、出海渔民多、通讯不发达,邮政几乎是渔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信方式,每月寄到岛上的200多件邮件,很多都没有详细地址。27年来,谢坚凭着对工作的负责、对渔民的热爱,妥投疑难邮件3万多件,救活“死信”3000多封。•(小标题)开拓创新•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最美职工”群体的又一个共同特点。•沙夕兰是南京港集团港口机械厂技术管理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她主持开发设计的系列港机产品,创造了多个第一:40吨煤炭带斗门机创下了国内卸煤炭带斗门机吨位之最;28吨木片带斗门机填补了世界港机行业的空白;50吨单臂架门机、双四连杆臂架起重机、28吨高门架木片带斗门机和手自一体旋转锚定装置等4项新技术,相继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被称为“华夏第一炼钢工”的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首席操作技能专家、热轧部转炉车间高级技师郑久强,摸索出的“大渣量、低温度、全程化渣冶炼法”在国内率先实现转炉一次成功冶炼气体保护焊丝钢。他还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应用“两长一短高拉碳控制法”“造渣、调渣、溅渣”等多项技术,为全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数控铣工秦世俊,工作14年来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85项。他首创的“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等20多种新型加工方法已纳入到产品工艺规程中。2014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了攻关课题1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电网公司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班主责王进,2011年10月成功完成了±660千伏线路世界首次带电作业。今年1月,他凭借“±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历史的见证永恒的记忆——亲历者及后代谈万隆会议印象•新华社记者•60年前,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齐聚一堂,召开了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60年后,新华社记者走访万隆会议亲历者或其后人。过去的21000多个日子,并未令那段记忆蒙上烟尘,许多点滴细节至今说起,依然那么鲜活。•(小标题)万隆精神应当继续弘扬下去•1955年,时年31岁的新加坡《南洋商报》采访主任李炯才,赴万隆采访那次历史性的会议,他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如今已91岁高龄、历任新加坡外交部政务部长和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等职的李老先生回忆说,中国代表团成员从酒店步行到会场时,沿路都有华侨华人热烈掌声相随。•李老先生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上台演讲前,有些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不少指责和非议。轮到周恩来演讲时,他临场发挥,做了一场令人震撼的演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周恩来说完,整个会场气氛就变了。周恩来成了最中心的那个人,”李老先生边说边竖起大拇指。•1959年步入政坛后,李炯才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1975年,他随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首次访问中国,周总理当时甚至抱病接见他们。•后来,他又以官员、游客和商人等身份访华100余次,除见证两国关系的发展外,也目睹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谈到万隆会议对今天的意义,李炯才说,当今国际事务中应继续提倡和平共处原则,万隆精神应当继续弘扬下去。•(小标题)“我曾为周总理献花”•梁思谋今年74岁,60年前,还是翩翩少年的他,被选中在印尼万隆向周恩来总理献花,这一幕,他一生难忘。•“周总理穿着浅灰色中山装,步子迈得不是特别快,但特别稳健,他眉毛很浓,双眼非常有神,”梁思谋在香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55年4月17日,中国代表团到了。周恩来总理走出飞机舱门,朝着人群挥手。梁思谋跟随时任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上前迎接。“两位总理握手、拥抱、问候。阿里总理回头来招呼我:孩子、孩子,过来……”梁思谋说。•“我把鲜花献给周总理,提前想好的话都忘了,只说了一句‘敬爱的周总理您好’。周总理握住我的双手,他的手修长而又柔软,”梁思谋回忆说。摄影师为梁思谋记录下这珍贵一瞬。••向周总理献花并与他握手,让梁思谋激动万分。回到学校,同学涌过来争着与他握手。•高中毕业后,身为华侨的梁思谋放弃了去德国或新加坡读书的机会,回到中国念书。•“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更愿意回到自己的祖籍国,我知道中国未来有发展。我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他说。•眼下,梁思谋正热心投身亚非会议博物馆的发展事业中。2014年9月,包括他在内的团队已将有关亚非会议的珍贵历史资料申报为“世界记忆计划”,希望这一重要的历史过程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记忆。•(小标题)做中泰友好的使者•西林·帕他诺泰(中文名常媛),是泰国著名政界人士桑·帕他诺泰的女儿。•作为时任泰国总理的最高顾问和密友,桑·帕他诺泰推动泰国派代表旺·威泰耶康亲王参加了万隆会议。•常媛回忆说,旺亲王回到泰国,来她家见她父亲时第一句话就是:周恩来是“天才的外交家”。•“上世纪50年代还没有‘软实力’这个词。可实际上,周总理就是中国的软实力,周总理在万隆会议、在国际舞台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他让所有接触到他、领略过他风采的人折服,让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都能信服中国。”•……消息的特点●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叙事朴实,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消息的写作技巧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组成,以吸引读者。概括叙述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方(Where)、什么人(Who)做了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和怎样做(How)。主体把其他资料按重要性陈述,一段一个重点,并以第三人称叙述,句子保持简洁,多用句号。主体可以包括泛写和特写。1.泛写:就是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大略地叙述出来。但不是流水式的叙述,要挑其特点。2.特写:特写时抽取其中一个片段,从侧面描写带出主题。特写一般较富人情味和趣味性,描写也较一般新闻深入。结尾升华总结一下此次活动,写一下此次活动的意义。消息写作原则1.“新”闻重点既然是“新”闻稿,讲的就不能是“旧”闻,就算是“旧”闻,也要想办法“旧瓶装新酒”。消息稿写作原则2.强调主题,其他以辅助资料整理一则新闻稿一定只强调一个主题,次要的可以放在后面,更次要的或是补充说明的,直接提供附件或辅助资料即可,否则太多的主题反而会模糊焦点,变成没有主题。新闻消息稿写作原则3.“倒三角”写作,每段均可独立除了特殊的特稿、新闻分析或专题报道之外,一般新闻写作最典型的就是“倒三角”写作,也就是越重要的越放在前面,因此最重点的内容要放在第一段的导语部分,同时导语也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100个字。实在很长的,也要多开几个段落。现在我们的新闻应该提倡快速直接的特性,直接告诉读者到底要说什么,因此应该以最简短的方式让读者明了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在新闻写作上,起转承合可以不多作讲究,直接开门见山就好。消息写作原则4.五个“W”和一个“H”上面提到导语里面包含的五个“W”和一个“H”。很多人都误以为必须将这6个要素塞到新闻导语里面,结果导致导语毫无重点。因此在这六个要素中,判断哪几个比较重点,就写哪几个。一般而言,两三个就足够了,其他的可以留到后面交代。这一点,需要作者作出判断。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消息写作原
本文标题:新闻稿件写作及图片拍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0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