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20泉州质检卷讲解
2020泉州质检卷讲评一、积累与运用1.(1)泪落沾我衣(2)阴阳割昏晓(3)蓬山此去无多路(4)化作春泥更护花(5)会挽雕弓如满月(6)夕阳西下几时回(7)小桥流水人家(8)虽不能察(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课标要求背诵诗歌:七年级上册《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泊秦淮》八年级上册《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浣溪沙》八年级下册《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标要求背诵:九年级上册《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天净沙.秋思》《无题》九年级下册《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满江红》《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课标要求背诵古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八年级上册《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马说》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继巴黎、伦敦、洛杉矶和雅典后,东京两次成为亚洲首个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B.我国即将发射的火星探测器,预计大约需要经过七个月时间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C.能否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D.复学后,各校要举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让学生了解、学习防控知识和防控意识。B(A.语序不当,可改为“首个两次举办”;C.前后不一致,去掉“能否”;D.搭配不当,可改为“让学生了解、学习防控知识,增强防控意识。”)3.(1)①A②A(2)甲A乙B(3)A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为赠友之作,标题“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交代写作时间、酬赠对象。B.开篇以金波四射的转轮和重新磨光的飞镜比喻月亮,描写了月满中秋的美景。C.“直下看”指目光一直往下看,这看似简单的口语化表达增加了词作的趣味。D.本词运用嫦娥奔月、砍斫桂树等典故,让表达的意思直白、抒发的情感直露。D5.词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从“被白发”的惆怅(或彷徨等)(1分)到俯视大好山河的渴盼(或热爱等),(1分)最后是誓为人间带来更多清光的激昂(感奋)(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晚,遂集南楼。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②。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尝作一赋以自广。及徙成都,两秋皆略见月。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然余以病丐骸骨③,傥④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节选自南宋范成大《吴船录》)【注释】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高低不一。②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修:效仿;南楼故事指晋庚亮在南楼欢宴宾客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是庚亮的话。③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④傥:同“倘”,如果。【参考译文】晚上,就在南楼宴集。南楼在州城前面的黄鹤山上,建筑华美,高大爽朗,荆湖以南数第一,楼下就是南市,居民的房屋高低不一。岷江从西南来绕过州城的一角东流,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色异常明朗,江面犹如舒展的白练,天光水色相互辉映,生平见到的中秋佳月,像今天夜里的可以数得出来(不多)。何况又是效法晋代庚亮南楼集会的故事,老夫对这景色兴致也不小呵。以前在桂林的时候,暗中计算九年的时间内在九个地方过中秋节,彼此间距离或许有万里之远,不免有漂流不定的感慨,曾写过一首赋用来自我宽慰。等到调到成都,两个中秋都只能略微见到月色。十二年中间在十个地方过中秋节。去年曾经写过几句话留在成都大慈寺的楼壁上,今年却又忽然到了这里。总计十三年中间,在十一个地方过中秋节,也可以说是背井离乡漂零异地的人了。然而我因病请求退休,如果获得皇帝的恩准,从此以后归耕田园,在月亮出来后扛着锄头回家,此生也就心满意足的了。【链接材料】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天性爱好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4分)(1)遂集南楼(2)沙鸥翔集(3)其间相去或万里(4)或王命急宣聚会(或聚集、集合)停息(或栖息、歇息)或许(或大概、大约)有时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B.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C.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D.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2分)(2)及徙成都,两秋皆略见月。(2分)生平见到的中秋佳月,像今天夜里的可以数得出来(不多)。评分说明:“似”1分,句意正确1分。意思对即可。等到调到成都,两个中秋都只能略微见到月色。评分说明:“及”1分,句意正确1分。意思对即可。9.范成大“以病丐骸骨”、陶渊明“自免去职”前的人生经历有何不同,两人的共同追求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析。(5分)【链接材料】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9.(5分)范成大十三年间在十一个地方宦游,(1分)尝尽漂泊之苦;(1分)陶渊明违背本心,(1分)为官做事八十多天(或短暂的为官时间)。(1分)归隐田园。(1分)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对“树林”“飞鸟”“山峦”等景物展开了详细地描写,成功地营造出沉郁、悲凉的氛围。B.文章通过原国民革命军参谋长王尔琢令人惊喜的报告间接地介绍了毛泽东的部队及其发展情况。C.文章通过毛泽东对井冈山的介绍,揭示了人口少、产粮不多的井冈山能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D.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塑造革命者的形象,带领读者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A11.请简要概括第⑲段插叙的内容。(3分)⑲“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发动的武装起义多达百次。其中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渭华起义、百色起义,规模最大的起义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虽然都未成功,但是这些起义所点燃的烈火,一直没有熄灭。“八七会议”前后,(1分)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发动多达百次武装起义,(1分)虽然未成功,但点燃了烈火。(1分)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怎么办呢?好办,打游击呀!(赏析句子)(3分)(2)江西宁冈砻市的龙山书院,在1928年的4月24日,也成了一本大书中的一页。(赏析加点词语)(3分)方案一:(3分)采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1分)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强调打游击的办法。方案二:短句的形式,(1分)简洁明快,(1分)有力地表明朱德处事的坚决果断。(1分)(能从设问的角度或从短句形式的角度来作答都可以得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中国革命历程比喻成一部“大书”,(1分)形象地表现了中国革命历程(或革命经历等意思相同的词语)的厚重(深厚或丰富等意思相同的词语,能宽泛解释出“大”字的意思即可)内涵。(1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①在同一个金秋十月,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一部也辗转进入了江西。这支队伍在激战三河坝之后,一无供给,二无援兵,连打带跑,处境艰难。②“朱军长,”行进在树林里的队伍有人喊,“我们怎么办呀?”③穿着一身破烂军装的朱德站住了。林间厚厚的枯叶在他的磨烂的鞋底下嚓嚓作响。他看见了许多眼睛。这些目光都带着思想的饥渴。朱德一路上说了许多话,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他知道他还必须说更多的话。㉕“想我朱德,这四十年,也就是这样爬山爬过来的啊。”山风很大,朱德的半个月没有洗的头发飘了起来。朱德后来这样说:“润之啊,山路再崎岖,我们打紧绑腿,一步一步走,终也能走通它的!”13.文章中朱德“破烂军装”“磨烂的鞋底”“半个月没有洗的头发”,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点明革命的艰苦,(2分)突出了朱德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坚韧的革命精神(或吃苦耐劳、简朴和坚韧的意志等相近的词语即可)。(2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文章多次写到朱德和毛泽东“双手紧握”,请结合全文分析“双手紧握”的寓意。(4分)⑯江西宁冈砻市的龙山书院,在1928年的4月24日,也成了一本大书中的一页。这一天,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终于到达井冈山砻市,与毛泽东会师。⑰两人脸上都是阳光与笑容。⑱两双手紧紧相握。㉔毛泽东指着山峦说:“......地势险要,风起云生,进宜攻,退宜守,实在是龙藏虎卧之地。从今之后,蒋介石心中最大的石头,就将是这座山了。”㉕“想我朱德,这四十年,也就是这样爬山爬过来的啊。”山风很大,朱德的半个月没有洗的头发飘了起来。朱德后来这样说:“润之啊,山路再崎岖,我们打紧绑腿,一步一步走,终也能走通它的!”㉒毛泽东与朱德就这样手拉着手,走到山坡上。㉖“听朱军长这番话,我就知道你我同心了!”㉗两双大手如山峦相连一样,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要点:朱德和毛泽东的红军部队会师;朱德和毛泽东志同道合、共担使命(或必胜的革命信念等);革命队伍力量更加壮大。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贵柏在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介绍了许多创新药物及它们的研发过程。B.本文的语言朴实严谨,“常常”“可能”等词语都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增强了说服力。C.钟南山和一位学者合作研发新药长达40年,却因无数次失败及评审否决,也曾想过放弃。D.文章最后认为,对21世纪的新药研发来说,像《新药的故事》这样的科普书籍越多越好。“40年”错;“曾想过放弃”错。C16.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这本新药研发历史科普书中体会到创新的真谛”,“创新的真谛”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③药物创新是一个艰苦的历程。什么是创新的动力?我相信每一个原药创新的科学家,在研究开始时绝不是先想到这个药研发出来后会给他带来多少利益,而是出于对“未知的未知”或“已知的未知”的强烈好奇心,以及对广大患者,特别是完全无助、在当时无药可治患者的强烈责任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青霉素的产业化,以及有关艾滋病、河盲症药物的研发。科学家对未知的好奇
本文标题:2020泉州质检卷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0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