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陆金融管理制度:演变、改革与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曾筱清Peg_zeng@hotmail.com2009-5-27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才从财政部独立出来。银行体系及其基本职能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加强,但仍然是兼有中央银行职能和商业银行职能的“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系。在这种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具体的商业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的经济实体。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行政区划在全国普设分支机构,并统一按照总行的指令性计划办事,实行存贷分离、统存统贷。一、大陆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沿革大体而言,可分为五个时期(一)1949-1978年,单一制银行体制时期(或称一级银行体制、大一统银行体制时期)特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与银行业务经营一体;金融管理与具体业务操作一体;中国人民银行的营业网点遍布城乡。(二)1979-1986,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逐步建立起适应大陆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二级银行体制,又称中央银行体制。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实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以行政法规的高度确认了该体制。在恢复、分设专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执行央行的职能;设立中国工商银行办理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三)1987-1993,试办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中央银行体制的时期在这期间,重新组建了交通银行等全国性综合银行,设立了中信实业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区域性商业性银行;大力发展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中外合资银行或财务公司等。到1993年底,大陆除了四大国家专业银行外,还有交通银行等9家银行,4000多家城市信用合作社,50000多家农村信用合作社。还有各类保险公司20家,信托投资公司380多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50多家,金融租赁公司14家,证券公司80多家。还有225家外国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和营业性分支机构。至此,大陆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制。(三)1987-1993,试办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央行体制的时期(四)1994-2002,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时期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据此,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金融体制的多方面改革。改革的总目标:建立“三个体系”、实现“两个真正”。具体包括:(1)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2)建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3)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4)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国有专业性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并为此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银行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果。(四)1994-2002,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时期(五)2003年至今,进一步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期以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设立中国银监会统一行使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为发端,以同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大陆进入了进一步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时期。第一,深化各类金融机构的现代化、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二,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第三,稳定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以建立健全货币、资本、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金融调控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第四,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金融监管手段,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并接受社会监督,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各金融监管机构相互间以及同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的协调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依法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开公平有序竞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第五,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丰富、细化了前述改革目标和内容,并强调改革主要通过法律手段,辅以经济手段加以落实,同时,注重将改革措施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形式确定下来。明确:金融改革的最终任务是要建立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和金融法律制度体系。(五)2003年至今,进一步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期围绕前述目标,相继进行了以下改革:——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改革;——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金融监管分工与协调机制改革。二、大陆重大金融监管改革事件回顾(一)机构改革1、监管机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的三次职能转变(1)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1月1日起,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金融业务,至此,中央银行制度基本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三次职能转变(2)1992年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成立;证券、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先后从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中剥离出来;(3)2003年3月1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2003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设中国银监会行使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监督管理职权的议案,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职能与对银行业(包括信托业)监管职能的分离。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管理体制得以从组织上建立,即“一行三会”。其中,“三会”,也并业界称为“三驾马车”,对金融机构实行机构监管;“一行”即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行功能监管。2、严格分业的法律逐步松动变化,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2002年,修改《保险法》:监管机构批准的其它业务。2003年,修改《商业银行法》: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2005年,修改《证券法》: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立法例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将《商业银行法》第43条第2款修改为:“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立法解释:“为国务院将来适当放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留有余地。”立法例修订前的《证券法》: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修订后的《证券法》: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修改理由: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严格分业经营的做法在实践中已经开始被突破,出现了在集团控股下分设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模式,特别是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基金公司,保险资金按一定比例直接进入资本市场。修改后的《证券法》增加“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将既成事实合法化,并为以后金融改革留下空间。(二)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2001年12月,以加入WTO为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金融监管制度。2002年1月,以中国银行在美分行违规操作案为契机,严格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2004年6月,以逐步放款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为契机,全面推行保险公司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风险管理。1、商业银行内控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5年1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2007年7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在2002年5月之前,大陆并没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专门立法,仅仅有个别关于银行信息披露的原则性条款散见于《中国人民银行法》及《商业银行法》之中,以及相适应的《公司法》、《金融业会计准则》等。上市商业银行则遵守《证券法》、以及证券业监管部门制定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法律和管理规章。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暂行办法》),迈出了我国银行信息披露的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一步。2003年12月,修改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并通过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银行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完善和协调。如,《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五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监管制度,都初具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视。每推出一项新的金融业务,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出台。小结从2001年12月11日,大陆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起的七年多时间里,大陆的监管者、金融企业,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金融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已经结束,大陆的金融监管制度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金融企业的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立法在安全与效率的兼顾方面还需要做出更优的选择与安排。以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的分割管理为例,分析多头管理和市场分割的不良影响。三、大陆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成绩和问题(一)改革取得的成绩1、现代金融监管理念正在逐步形成2、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秩序正在形成3、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胡平西,在2005年3月份接受记者提问时,回答道:金融生态可理解为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的监管理念共六章,50条,是大陆第一部对银行业监管的专门法律。从该法的内容看,一方面,这部法律大量吸收和借鉴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银行监管最佳做法和相关文件,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银行业法律制度中的立法经验,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反映出先进的监管理念;另一方面,这部法律明确了监管机构的职责,可以说是一部授权法,而且在授权的同时,强化了行使监管权力的手段和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该法从制度架构上设置了监管机构行使权力的必要程序和约束与监督机制。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就是所谓的金融生态环境,它包括法律法规和司法执法体系、经济基础和企业改革、金融部门的独立性、社会信用体系、诚信环境、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内容。(1)征信信息数据库建设(2)中介服务机构的诚信建设(3)金融机构的独立性和透明度(二)改革存在的问题1、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成本加大,协调机制尚未建立;2、混业经营趋势增强,相关立法过于分散;3、政府行政型的监管模式仍占主导,市场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三)需要面对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依法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行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法》第9条规定:“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该法第35条第二款规
本文标题:大陆金融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