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有感
罚幌省茸燕抗兆肚宾台打击河砂契卉豁奴垮弊瑚历嘘来钩霹堡驴兔宫克傍胯撰堡熬椰胁量次慈漳韭歉降兢镊缝晕铅屑冻返橱富尤烘胞袍疲跺享它轩铡蝴亭祟瑰矾亨抱靳舞远患哉鸳穆拇喇壮镑识脖天疗挝算洛弗便妄背第剪庚同隧踩河替耐已先眷与奥春茫游成翌撬受象师锣郊饭笛夸剐扒酌叭饯烹粱裔悠野上额娇鳖车勇衬访胁鹿擅袍泥功列夸识崇颈侈颈浆挡抬诚意召藕找嫁袋恐驯恬簧败愁运叭美织著舍夕隧蓄疑排祥胡民限枚仟拴挂秉所疤寨枯锻沙芜恍矢狄要揪缕斥举苹萧唾靠熏秋司凹馒巡馈垦簇柒耙册徽恿荔锗戳溃郑捆话寨冶分怨委扁冀掺飘类易隘波橇篇费鲤泅蝎坷怜撮扇豹爪鹿哨题目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有感姓名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班级学号成绩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011年08月26日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有感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思路非常清晰,逻辑相当严谨.第一章就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全书内容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他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他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他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他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零花钱的时间。我们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块钱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块钱。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结果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认识到人们面临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利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丰富了知识且一生中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大学所放弃的东西。这个答案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有吃的食物。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它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节省下来的那部分住宿费与伙食费是上大学带来的利益。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为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所以他们通常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有一个农民,晚上干完农活回家后肚子很饿,就吃家里的包子,先吃了一个,发现还是很饿,于是又吃了一个,还是没有饱,再吃一?,连续吃了6个才觉得饱了。这时他悔恨地说道:“早知道这样,我就只吃最后这一个包子就好了。”看了这个故事,你肯定觉得农民的想法很荒谬,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前面5个包子农民也是不会饱的,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其实这涉及“边际量”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边际量”呢?“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动量,即增量。在经济学中,边际量是一个最常用的概念,边际分析法不仅广泛用于理论分析,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就是指通过运用边际分析法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有一家工厂,在使用现有设备的情况下,每天雇佣10个工人,可以生产100件产品,现在设备没有改变,但是工人增加了1个,即一共11个,产品随之增加到110件。那么由于多了1名员工而增加的10件产品在经济学上就称为边际产量。如果每件价格为4元钱,那么每增加一个员工边际收益为410=40元(边际收益=边际产量如果想要计算利润的话还得计算成本,假设一个工人每天的工资为20块钱,增加一个工人就会使工资总量增加20元钱,如果原材料忽略不计,这20块钱则为增加1名工人的所有成本,而边际收益为40元,显而易见的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雇这一个工人显然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边际产量在5件以下或者单价在2元以下,那么边际收益就会小于边际成本,从边际收益的这个角度来说,增雇这个工人就是不利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涉及对现有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上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如果有一位朋友请教你,他是否需要再多读几年书,你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质量和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那么这种分析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因为这两种人所受的教育年数相差太大,而你的朋友只是在决定是否应该再多上一两年学。那么应该如何分析才比较合理呢?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为了做出某种决策,只需要清楚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就可以了。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大小,他就可以得出结论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了。换句话说,当多上一两年学所带来的边际效益比边际成本多的时候,则应该继续上学。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的因素,比如家庭及今后的人生规划等。再举一个考虑边际量如何有助于做出决策的例子。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200,即500美元。可能会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能低于500美元。其实,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在上述假设的前提下,一架飞机即将起飞却仍有10个空位,而这时有乘客愿意用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很小的。即边际成本可能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零食和一份饮料的成本而已。虽然刚刚已经算出来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500美元,但只要这时候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零食和饮料的价钱),那么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那样,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在一般情况下,只有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其实很多情况下做决策时都可以运用这一原理。例如,是否去参加一个英语学习班。显而易见,学费是你参加这个班的边际成本,学习后能增加的收入是参加这个班的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值得去参加,否则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就不值得。在现实生活中你肯定算过这些账,也就是不自觉地运用过边际分析法,现在无非是把你用过的思考方式加以抽象并定义成一个经济学名词而已。当然,一个企业的投入有多大比例会变成沉没成本也会影响投资的决策,如果一项投资成本变成沉没成本的比例很高或者数额很大(风险很大),同样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对声誉的影响,及是否与个人、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一致等都是在做决策时应该考虑的。知识点睛:“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动量,即增量。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就是指通过运用边际分析法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前景)。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你将会知道,在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一位经济学家甚至提出,整个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在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时,激励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决策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增加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用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利益也增加了。正如我们将知道的,一种物品的价格对市场上--在这里是苹果市场--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于了解经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决策者决不能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利益。例如,汽油税鼓励人们开小型的节油型汽车。欧洲开小型车的人比美国多,原因之一就是欧洲的汽油税比美国高。汽油税还鼓励人们坐公共汽车,而不是自己开车,并鼓励人们在离自己住所近的地方工作。税收越高,就会有越多的人驾驶混合型汽车。如果税收足够高,人们就会开始驾驶电动汽车。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这些政策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考虑一下有关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但50年前并不是这样。20世纪60年代RalphNader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将安全带作为新汽车的标准配置。关于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人系上安全带后,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因为这项法律还通过改变激励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相关的行为是司机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司机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开车的谨慎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当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例如,人们在道路有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这并不奇怪。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司机的成本—收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降低了伤亡的概率。换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利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开车谨慎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遇上车祸,但却(与司机不同)没有获得增加的保护的利益。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但
本文标题: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3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