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先秦早期的西域一、古代西域界说新疆古代称为“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古代人称“西域”,其界定范围有广狭二意之分。就广义而言,西域是指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部及印度北部的地方;就狭义而言,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历代我国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理统辖的地方。二、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情况。新石器时代分为以下三大类:①以大量细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在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乌鲁木齐的柴窝堡,木垒县城南郊及吐鲁番的阿斯塔那、雅尔湖等地。②以大型磨制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主分布在喀什疏勒县的阿克塔拉、温古洛克、库鲁克塔拉、得沃勒克及阿克苏县的喀拉玉尔衮等地。③以彩陶为重要特征的新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分布较广,主要地区有哈密的五堡水库、三堡焉布拉克,伊吾县盐池牧场的土尔衮,巴里坤石人子,奎苏地区,鄯善的连木沁、鲁克沁,吐鲁番的阿斯塔那、雅尔湖、艾丁湖,乌鲁木齐南山鱼尔沟、阿拉沟、奇台半截沟,木垒白杨河牧场及和硕、库车、皮山等地。三、原始居民的种系族属及大体分布情况。种系:①大约在青铜器时代,具有某种古老形态和西方高加索成分特征的居民就深入到新疆腹地的罗布泊地区。②大约在公元前几世纪或更早的时期,另一种在体质上与地中海东支类型接近的成分由中亚进入新疆西部,并由西向东,沿塔里木盆地南缘逐渐移殖到罗布泊,与那里先期占居的居民混合,成为古楼兰国人民的基本种族。另一些地中海成分沿塔里木盆地北部渗入到天山地区与当地的早期居民汇合。③大约在公元前几世纪或更早的时期,某些以短颅为特征的西方人种就已经出现在伊犁河上游,以及更东的天山地区。④大约在距今3000年或更早的时期,蒙古人种就出现在东疆,并逐渐向西延伸。族属:①从文献学方面讲,塔里木盆地南缘若干地区的早期居民主要是羌人。2此外,这一时期活动在天山南北的还有匈奴人、丁零人、乌揭人和汉人。②从语言学方面讲,新疆古代居民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此外,罗布泊以东至敦煌还流行窣利语,又称粟格底语。属汉葬语系的有羌人、汉人,属阿尔泰语系的有匈奴人、乌孙人。第二章汉代西域要点:①“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②“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③汉朝对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绸。④“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欧中部东西,由中国和西方亚欧各国进行陆路贸易的商旅大道。由于中国的丝绸经此路大量西运,因此人们称这条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它东自汉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由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自敦煌西出阳关,经楼兰、伊循等地最后到大秦。北道从敦煌出玉门关到车师前王庭,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危须、焉耆等地,西愈葱岭达大宛、康居到奄蔡。一、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是什么?西汉初期,正是匈奴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匈奴骑兵常常在今陕西、山西、河北北部、河套一带惊扰掠夺,先头部队甚至逼近京师长安,由于中原社会经济尚未恢复,西汉政权尚未巩固,西汉政府只能采取妥协的态度。经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他一改过去妥协的政策,对匈奴发动军事进攻,并招募志愿者出使西域,张骞应招出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他前后13年,历经各种艰辛,虽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诸国进行交往,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力,加强了与西域的沟通交流,把汉朝的统一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由于他的出使,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交通路线有了很大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西域各国的直接联系。继张骞以后,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西域诸国的使节、商人也接踵东来,汉朝与西域的社会经济日益密切。二、汉朝中央政府怎样对新疆地方进行管辖?①实行屯田。②册封当地首领,颁发印绶。③派遣官吏。3④修筑烽燧列亭。⑤派遣侍子制度。⑥纳贡制度及宽抚政策。三、汉代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汉代,西域地区开始大兴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解决了军队及来往使节的粮食问题,带动了农业发展。同时,西域兴修大量水利工程,掘井技术传到西域,给西域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冶铁技术在当时也相当发达,所造器具运往各地,龟兹成了西域的冶铁中心。畜牧业在当时是西域的主要经济部门,西域的牛、马、羊等牲畜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带动了内地的养马业,同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手工业生产水平也大大提高,商业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基础上迅猛发展起来。原因是: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天山南北与内地融为一体,在统一机构的行政管理下,西域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不仅使西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而且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四、为什么说自汉代起,新疆便成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地区的统辖管理完全确立,西汉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一、简要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政治形势。东汉时期,匈奴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讧,政权分为南北二部,南政权归附,北政权势力严重削弱,在长期的统治和被奴役因素影响下,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西域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公元前91年,匈奴崩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权衰败,封建军阀势力崛起,经过多年的混战与兼并,形成魏、蜀、吴三国,但为时短暂,后西域几十个地方政权相互兼并,形成天山南北七个国家,这种政治格局给鲜卑、柔然、高车、嚈哒等政权在西域这个历史舞台上的活动与角逐提供了条件。二、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及意义。鲜卑、柔然、高车、嚈哒等政权在西域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争霸战争,引起了这一地区的政局大动荡,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但是,国内各民族间接战争也促使各族人民在特殊环境下的交流与交往,使这些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甚至是血统上的相互混杂,这一切导致了天山南北的居民自然融合与同化,这时西4域各民族的融合和同化,主要表现出铁勒化的趋势,这也使得9世纪40年代,西域回纥主力方向西迁,今天新疆主要民族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用充分的史实证明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有什么意义?220年,曹丕建魏称帝,改元“黄初”,派敦煌长史张恭任西域戍已校尉,驻防高昌,屯垦戍边,并册封当地国王。265年,司马氏的西晋代魏,向西域派出戍已校尉及西域长史,并册封了龟兹、鄯善等国国王。291年,中原政局混乱。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叛晋,建立前凉政权,任命李柏为西域校尉。中原的郡、县、乡、里等行政管理制度第一次在西域出现,并得以推广。376年,先秦政权经营西域,吕光主持西域军政事务。386年吕光派其子吕覆驻守高昌,统辖西域。400年,敦煌太守李嵩将西域划归为汉朝统辖管理,并命其子管理敦煌及西域事务。420年,北凉在高昌推行汉晋以来的一套政治制度。448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南安王元桢为西域校尉,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中原王朝与西域在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密切联系,这也为我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章隋唐对西域的统辖一、试述唐朝统一西域的经过和意义。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合兵十万,在漠北诸部的配合下,分道出击西域。630年,李靖在阴山一战大败东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灭亡,东突厥汗国的灭亡对北方及西域地区的影响很大,各国纷纷要求归附唐朝,并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同年,西突厥的石万年举七城归附唐朝,这种局势为唐朝统一西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638年,西突厥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庭臣服,北庭反对。640年,唐拜吏部尚书候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进讨高昌,西突厥军队降唐,唐得两地,分别设西州与庭州,同年又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4年唐太宗设立焉耆都督府。647年设龟兹都督府。次年,唐朝完全统一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迁安西都护府于西州,同时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镇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史称“安西四镇”。649年,唐设置瑶池都督府,同年5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高宗李治即位,阿史那贺鲁擅自出兵,统一西域后,不再听命于唐朝。653年唐撤消瑶池都督府。656年,程知节大败西突厥。657年,唐朝对西域发动大规模重读,西突厥诸部纷纷投降,西突厥汗国灭亡,唐朝完全统一了西域。唐朝对西域的统一,扩大了唐朝的版图,使唐朝在世界的声望更高,声誉更远,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5二、唐朝为什么要在西域实行州县制和羁縻府州制两种行政制度?简要说说羁縻府州制的特点及安西、北庭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实行州县制是为了严格执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府兵制度;实行羁縻府州制是为了保留原来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唐朝在西域实行这两种行政制度是为了在西域推行军政合一的都护府建制,减少行政开支和军饷给养,对付外来军事寇掠,更好地维护所管辖区内的社会秩序,完成保卫祖国边疆,管理西域的历史使命。羁縻府州制的特点:保留了原来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部落或地区大小,列置羁縻府、州、县,任命本民族大小首领担任都护、都督、刺史、县令等官职,这些官职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享受国家俸禄,肩负朝廷使命,加强辖区内部民的管理。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安西四镇及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阿姆河以南的20年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管辖范围: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天山以北、楚河以西至里海以北的地区。三、列举唐代西域社会经济的主要史实和文化艺术上的主要成绩社会经济方面:①农业生产格局发生了变化。过去天山以北地区多为畜牧业,天山以南为农业,到了隋唐时期,天山以北也出现了农业,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农业有了很大的进展。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西域的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等发生很大变化。②畜牧业以养马、羊、牛、骆驼为主。③手工业、纺织业相当发达,所造物品远销中亚,制革手工艺品更是成为了西域民族的生活必须品。④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每隔30里就设有一个驿站或是驿馆,在运输中还有专门的机构车坊。⑤商业活动开辟出新的局面,西域的葡萄干、药材、马匹等销往内地,而内地的金铁器皿和文具纸张等也贩往西域等国家。⑥商品交换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如龟兹、焉耆的金、银币等。文化艺术方面:①突厥语在这一时期获得广泛应用。②唐代西域有多种文字,如:汉文、粟特文、中亚婆罗谜文、回鹘文等。③音乐舞蹈:西域之乐,常与舞蹈配合,谓之“乐舞”。著名的隋唐燕乐二十八调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另外,西域各国乐器各类繁多,有箫、笙、琵琶、贝等十余种;西域乐曲有37个,唐代十部乐中,就有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三种。西域是中国舞蹈故乡之一,据记载有胡旋舞、拔头舞、胡腾舞等。④绘画:西域绘画以“犍陀罗艺术”手法为主要风格,创作了大量壁画、版画及布画等,其中于阗大画家尉迟乙僧对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影响很大。⑤佛教:当时在西域广为流行,6北庭、高昌等地还专门设置了汉文佛典译场。⑥道教:唐朝一度规定,道先,儒次,佛后的次序,使首都在西域也广为流传。⑦唐代雕版印刷在西域迅猛发展,其精美程度不低于中原。四、列举主要史实说明回纥汗国与唐王朝和亲密、友好、融洽和睦的典范关系。回纥汗国与唐王朝和亲密、友好、融洽和睦的典范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册封与助兵②绢马贸易③和亲第五章宋元明时期的西域一、简述宋元明时期西域几个地方政权的分布情况。西州回鹘政权:东起哈密,西至阿克苏的冰达坂,南接当时土蕃控制的于阗,北至伊犁河。喀拉汗王朝:东至罗布泊,西起卡拉库姆沙漠,南尽阿姆河,北到巴尔喀什湖。西辽王朝:东到今新疆中部,西达咸海,北到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巴哈台山,东南抵和阗,西南界阿姆河。察合台汗国:天山西北部的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和田地区,中亚的七河和河中地区。叶尔羌汗国:东起哈密,西至帕米尔高原,南界西藏,
本文标题:新疆地方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3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