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太平天国科举制度是太平天国覆灭的原因之一
太平天国科举制度是太平天国覆灭的原因之一作者:华强,马洪涛,HuaQiang,MaHongtao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刊名:探索与争鸣英文刊名:EXPLORATIONANDFREEVIEWS年,卷(期):2007,(9)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3条)1.江南贡院19992.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19953.太平天国(三)19524.金陵癸甲新乐府19525.太平天国印书19826.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四)19647.讨粤匪檄8.太平天国(四)19529.太平天国(三)195210.东王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198311.皖樵纪实196412.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二)198113.有学者认为,清代科举制度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院试,第二级为乡试,第三级为会试和殿式相似文献(8条)1.期刊论文杨银权.YangYin-quan论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特点及意义——对传统科举的挑战与冲击-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既与传统的科举制度有所相似,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更多地打破了旧科举的一些限制,力图体现自身特色,特别是它所倡导的平均主义、开设女科等举措无疑加速了清末科举制的废除进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平天国的科举制考试是古代科举考试和近现代考试制度的一个分水岭.2.期刊论文杨银权.YANGYin-quan对传统科举的冲击、挑战与否定——论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特点及意义-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既与传统的科举制度有相似的部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更多地打破了旧科举的一些限制,力图体现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它所倡导的平均主义、开设女科等思想和举措无疑加速了清末科举制的废除步伐.在考试内容上,所体现的资本主义思想和内容,又是对传统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彻底否定.3.期刊论文李海红.邢战国太平天国平等思想述要-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太平天国的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敬奉上帝、领导人之间、组织安排、官员选拔、政务决策、司法制度、科举制度和妇女地位等方面,这既是对历代农民起义平等理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清政府黑暗统治下的现实反映.同时,基督教、白莲教和天地会等教义中的某些平等思想也是其重要来源.由于农民意识的封建性,其平等思想不可避免地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4.期刊论文陈开江.向红兵.CHENKai-jiang.XIANGHong-bing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科举制之关系探讨——兼论清廷推行捐纳举措的得与失-贵州文史丛刊2010,(1)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咤拓宽了太平天国运动史的研究视野,对全面认识晚清政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5.期刊论文李成军.LICheng-jun晚清士绅的文化权力与近代政治运动-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3)士绅集团是影响晚清政治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文化及政治势力,其文化权力来源于科举制度下他们掌控儒家思想解释权的独特地位.晚清主要政治运动及其结果都可以从士绅争取文化权力的斗争中得到解释,如太平天国反孔的文化立场遭到了士绅的激烈抵制是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晚清的自我改革运动由于侵犯了士绅的文化权力而遭到失败;近代乡村由于士绅势力的没落而导致乡村文化素质的普遍降低等.6.期刊论文张应斌.ZHANGYing-bin黄遵宪青年时期的思想-嘉应学院学报2008,26(4)黄遵宪青年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和四次科举落第,这些事件加深了他对晚清腐败政治的体验,也触发了他对封建文化弊病的批判,这主要表现在:他批判言、文分离的语言文字制度,批判腐朽的科举制度,并提出了言文统一的诗歌创作主张.对旧文化的强烈批判成为青年黄遵宪思想的主要特色,这对50年后五四新文化有一定的影响.7.期刊论文郎友兴镇政的现代化:南浔政治结构在近代的演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1)南浔政治结构在近代的演进表明了市镇权力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之趋势.江南商业性市镇之权力通常由少数强宗巨族所把持.进入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向市镇集中,乡村地主中也有不少转向了市镇;而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则提高了商人在市镇权力结构和社会中的地位.科举制度废除后,南浔又得风气之先,兴办了不少近代新式学校.加上太平天国的兴起打击了江南的旧家世族,也深刻改变了江南市镇的权力结构,为市镇权力的重组创造了新的机会与条件.另外,南浔政治结构在近代的演进也表明了市镇的政治向正规化、规范化发展,市镇本身的日益复杂化使市镇管理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需要,这样,仅仅依靠保甲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市镇社会之要求.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机构设置,变地方权威为国家在基层的政权分支.自清末新政以来,中国乡村明确了以市镇为中心的建制,建立了乡镇行政机构.市镇不仅成为农村传统社区的文化中心,而且开始扮演政治中心的角色.8.学位论文孙洪军清代按察使历史角色及其嬗变研究2008晚清以前中国处在传统社会,按察使职能变化甚微,其担任的角色变化不大。晚清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递嬗的时期,内外交困的清王朝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随着社会面貌的变化,社会管理方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按察使的职能上就是其职掌角色内涵的变化和差委角色的多样化。从按察使职掌角色的变化看,刑名总汇的角色有了新的内涵:由于民教讼案的增多,传统的国内诉讼因领事裁判权保护下教士、教民的参与而向国际诉讼的方向发展;因审办教案,使按察使司法审判内容得到扩展;乱世用重典的习惯促成就地正法制度的产生,弱化了按察使的检察官角色。社会治安方面,由于保甲制度的废弛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巡警作为新式治安方式开始出现,监狱管理也有新的举措,按察使成为巡警的创办者和监狱管理的改良者。晚清官场日益腐败,按察使的监察职掌日益弱化。科举监试角色因废除科举制度而结束。驿传逐渐废弛,加上电报技术传入的冲击,驿传地位下降,裁撤驿站之声日益高涨,清政府着手设邮局裁驿站,按察使驿传总管的角色渐渐弱化。从按察使差委角色的变化看,传统差委得以保持,新的差委日渐增多。晚清对外战争中因参与签订条约的谈判及参与审理教案,按察使开始扮演临时准外交官的角色。军事差委增多,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时期,文职按察使领兵作战习以为常,按察使又成为内外战争中的指挥员;按察使的军事才能开始成为其任官的一个考虑因素。按察使军事差委的剧增,造成积案问题,削弱了其刑名总汇的基本角色。部分按察使参与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而开展的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按察使又成为洋务与新政的实践者。晚清按察使差委角色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是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社会经济政治渐趋多元化的反映,差委角色的多样化又与管理要求专业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机制,满足日益分化的社会的需要成为时代的必然。清末新政中地方官制改革,是对按察使制度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将按察使的新旧差委一并剥离,按察使大量临时角色被剔除,使脱胎于按察使的提法使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它将司法与行政、司法行政与司法审判、审判与检察、审判与侦察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分立,彻底改变了省级司法政刑不分、民刑不分、审检合一的僵化司法机制,取代按察使的提法使的社会角色定位是职掌清楚、权责分明的省级司法行政长官,提法使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晚清按察使职掌角色内涵的变化与差委角色多样化到清末新政提法使职掌角色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司法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部分。尽管由于清朝的迅速灭亡使提法使制度没有得到发展与延续,但是按察使改革的制度设计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司法体制而言无疑是省级司法制度的创新,其专业化的改革方向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晚清按察使角色的变化,是社会基本矛盾变化的结果,是社会管理方式变化的反映,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影响深远。它推动了地方社会治安方式的进步、对外交涉机构的建立以及各种新的社会管理机构的诞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现代化,尤其是省级司法的现代化,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华中师范大学(hzsfdx),授权号:4c01da3c-20b1-4208-b03d-9e5500000eba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2日
本文标题:太平天国科举制度是太平天国覆灭的原因之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