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及工作管理1.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2.组织机构及其职责3.考核与评估4.制度保障(一)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1.信息收集2.网络报告3.信息管理4.资料的保存报告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2)报告人: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个案的填报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涉法死亡个案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内容《死亡医学证明书》一般项目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其他项目5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死因信息报告方式《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程序、时限县级医疗机构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信息管理死亡信息的审核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对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自查;县疾控中心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网络审核报告信息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进行审核确认。资料保存(1).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2).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二)各级职责县级各类医疗机构:填写、收集和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专人负责网络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死亡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对补漏,开展质量控制,专人负责网络报告。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三)考核与评估(1)考核方式一般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县疾控中心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资料分析与利用等综合评价指标。(2)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资料分析与利用等综合评价指标(3)评价指标1.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经费保障、机构建设、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及稳定性等。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情况等。5.资料分析与利用:包括年度分析报告质量,数据质量分析频次等。考核常用指标报告及时率>90%审核率=100%迟审率<5%审核正确率>95%死因不明编码率<5%死因编码不准确率<8%(包括:死因诊断不明、伤害意图不明、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肿瘤未特指部位、呼衰、肝衰、肾衰)(四)制度保障例会制度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死亡信息核实制度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工作制度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基本填写要求填写方法常见的错误和正确填写方法对特殊情况的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第一联出证单位保存,用于网络报告第二联由出证单位寄送县(区)疾控中心,内容与第一联同,可进行网络代报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出证单位保存县(区)疾控中心保存户籍管理部门保存殡葬管理部门保存(一)死亡证明书的用途死亡医学证明书是由医务人员对死亡填写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其用途主要包括:(1)居民死亡的法定记录,记载死者的各项基本情况及死亡原因,有关部门据此注销门户,办理殡葬火化等。(2)是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卫生部门利用它进行居民健康状况的专题研究,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采取防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可以作为一种法律证据提交公安、司法部门。(4)越来越多地用于保险、遗产等群众性、社会性凭证及公证,成为其必备的文件。注意的是死亡医学证明书加盖医疗单位公章后方视为有效定义死亡原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床死亡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根本死因的定义:(a)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直接死因的定义:最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情况。对于每一例死亡病例来说,主要死因常常不等于根本死因。(临床医生往往习惯于只报告主要死因)死因链:可以认为就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一系列疾病或损伤的发生链,并按先后顺序排列,可以合理解释。“顺序”一词是指分别记入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逐行上的两个或多个情况。(二)基本填写要求1、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3、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5、如死因不明,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6、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可向公安部门反映。(三)填写方法(一)基本项目: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尽量做到不缺项,不错项。填写选择式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二)死因诊断第Ⅰ部分:这是必须填写的部分,应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各行的逻辑关系式d病→c病→b病→a病→死亡,即应报告的直接致死疾病或情况填入a行,引起a行的疾病,按疾病发展顺序,依次向下填写在b行,c行和d行上,最早的疾病填入第一部分的最低一行,并不一定要填满各行。第Ⅱ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填写其他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无关的疾病或情况,没有也可以不填。如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必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d)病最长,(c)病次之,(a)病最短。填写方法例:某人患慢支20年→肺气肿10年→肺心病5年→死亡。正确填写为:Ⅰ(a)肺心病5年(b)肺气肿10年(c)慢支20年例:某男服安眠药自杀,他还患肺癌。正确填写为:Ⅰ(a)安眠药中毒(b)自杀Ⅱ肺癌值得注意的是,医生在进行填报时,必须把有关死亡一系列疾病或损伤中毒的情况按照顺序正确、全面填报,不得人为舍弃”死因链“上的任何有关信息。填写方法例: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死亡原因发病至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Ⅰ(a)颅内损伤1小时(b)颅骨骨折1小时(c)行人在道路上行走1小时意外被卡车撞倒Ⅱ根本死因:意外被撞例:直肠癌→肝、胰转移癌→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死亡原因发病至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Ⅰ(a)上消化道出血休克2小时(b)肝、胰转移癌半年(c)直肠癌3年Ⅱ根本死因:直肠癌(三)填写方法(三)统计人员填写项目:统计人员根据医生报告的各种疾病和顺序,运用ICD规则确定根本死因,编码分类。要求各项目必须填写完全,不得空项或随意涂改。(四)证明书背面的调查、访视记录:当证明书正面信息填写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时,由临床医生、保健医生、社区医生、防保医生或统计人员到死者家属或联系人处调查死者生前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要求必须详细、准确填写。主要询问内容包括:致死疾病名称、发病或诊断的时间、诊断单位、生前患有的各种疾病。询问完成后应由死者家属或联系人被调查者姓名处签字,其余各项目调查者填写,不得空项。(四)常见错误和正确填写方法发现常见的错误包括以下几方面:(1)致死疾病诊断空白,且无访视调查记录:临床医生一定要填写有关死亡诊断(包括原因不明),不能空项,否则必须由相关人员重新访视核实,核实的内容应填写在证明书背面。(2)疾病顺序问题颠倒顺序顺序混乱甚至根本没有顺序同一行填写了多个疾病诊断对此,医生填写时应注意尽可能地将导致病人死亡的一系列疾病按演变顺序填在第Ⅰ部分,其他促进死亡的疾病按照其严重程度依次填入第Ⅱ部分,且每行尽量只填写一个疾病。以下情况需要注意:如果导致病人死亡的疾病有两个及以上的顺序,则应把主要的一个顺序填写在第Ⅰ部分,其他的顺序记入第Ⅱ部分。如果医生认为各疾病间没有顺序关系,则只将导致死亡的疾病记录在第Ⅰ部分,其余疾病填写在第Ⅱ部分(
本文标题:全人群死因监测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5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