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安全管理部培训大纲•一、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定义和发生前兆。•二、我公司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地质灾害点分布。•三、我公司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的种类•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4、地面塌陷(沉降):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5、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滑坡滑坡前兆:•坡脚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水位突变;•坡的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痕;•坡的前部土体上隆、突起;•坡上岩石开裂或出现被剪切挤压的声响;•动物惊恐,植物形态变化。滑坡滑坡崩塌崩塌前兆:•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崩塌崩塌泥石流前兆:1、溪沟出现异常洪水,流水非常浑浊;2、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3、溪沟内发出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的声音,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4、上游发生山崩,有异常臭味出现。发生地面塌陷的前期预兆•井、泉的异常变化:如突然干枯、变浑浊、翻沙、水位突然下降等。•地表变化:地面地鼓、小型垮塌、环形开裂、沉降等;植物倾斜或枯萎;积水地点冒气泡、冒水泡、出现旋游。•建筑物变化:倾斜、开裂、下沉等。•动物变化:动物惊恐。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地面塌陷的检监测方法•长期、连续地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等,可掌握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治理。•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设置一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测量。地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可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进行监测。水点变化的观测常用测量水量、水位的仪器进行。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可借助物探或钻探方法查明。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沉降、裂缝的防御措施•1、以避让为主。•2、回填、注浆、夯实。•3、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发展动向•按唐山市国土资源局路南区分局确定,南湖区域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发生险情和灾情级别高,突发性强,灾害类型主要是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形式。•经地质专家评定,南湖区域共有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其中在我公司所属区域内有2个。二、我公司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我公司区域内地质灾害点(区)1、低碳生活馆。2、小南湖公园。汛期是我公司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1、降雨是引发我公司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特别是持续降雨或暴雨。2、从历史上看,唐山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汛期。•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我公司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组织措施。•2、制度措施。•3、技术措施。三、我公司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组织措施•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2、明确责任人。确定2个地质灾害点(区)的管理负责人、监测预报责任人。制度措施•1、对2个地质灾害点(区)建卡。•2、制定具体监测预报方案。•3、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技术措施•1、开展防灾、监测知识培训。•2、对2个地质灾害点(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3、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研判灾情趋势,指导灾害防治。•4、科普宣传、营造氛围、提高防范意识。监测内容主要监测地面塌陷、沉降、裂缝发生的前兆:•1、井、泉的异常变化:如突然干枯、变浑浊、翻沙、水位突然下降等。•2、地表变化:地面地鼓、小型垮塌、环形开裂、沉降等;植物倾斜或枯萎;积水地点冒气泡、冒水泡、出现旋游。•3、建筑物变化:倾斜、开裂、下沉等。•4、动物变化:动物惊恐。监测次数、时间•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地质灾害监测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本文标题: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7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