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十年课改,十年成长(潘建明 )
十年课改,十年成长—江苏初中数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潘建明常州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前言历时十年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文化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变革,更激起我们对当下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深刻反思与检视。目录一、课改十年回顾二、十年成长三、十年深思四、对今后的展望我省十年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只能摘其精要来回顾风雨十年的课改心路历程……1.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01年,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率先进行试点探索;2002年,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启动;2004年,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2005年,普通高中整体进入课程改革;2008年,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方案正式实施。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时序比全国提前了1年多。-信息来源《江苏教育报》一、课改十年回顾十年课改,十年风雨,十年成长(1)整体面貌:以本为本以人为本;(2)生态面貌:以教为中心以学定教;(3)精神面貌:提高分数提升学习力;(4)课堂面貌:精讲精练少教多学。从2001年至今,我省自主开发出版27种国标本教材,在全省乃至全国广泛使用,塑造出江苏课程资源品牌,其中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国家教育部的新教材使用综合评估中获得第一,特别是以她为载体,所形成的专业团队为师资培训、教学研究和质量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每年全省都召开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优秀成果交流大会,来自全省各地600多名一线老师参加了会议。一批反映江苏区域地方文化、前沿科技成果和江苏传统优势的地方教材,得到了中小学校的一致好评。各校普遍开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2008年10月和2010年10月,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与江苏省教育厅共同组织了江苏省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分析测试,八年级数学学科是此测试的科目之一。现就这两次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全省初中数学学业质量的分析报告。两次测试均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考虑了地区(城市、县镇、农村)、地域(苏中、苏南和苏北)、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类分层特征。2008年从全省抽取了769所中学的92002名九年级学生参加八年级数学测试,2010年从全省抽取了754所中学的101524名九年级学生参加八年级数学测试。测试的学生数约为15%,因此,测试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全省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业质量状况。——信息来源董林伟、王红兵《江苏省初中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2.痛并快乐着——十年心路历程(1)困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①高中课改滞后,初、高中课改脱节,初中数学课改怎样才能不迷失方向?②“专家引领”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现实误差很大,其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强,如何才能加强课改的针对性?③初中学段教材没有同时到位,教材的系统性如何解决?章节的目标不明确,对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把握?④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如何平衡发展?⑤新课程冲击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大家都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要学习、要提高,但工作的负荷很重、压力很大,这些矛盾如何解决?⑥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滞后的矛盾如何解决等等。为什么要课改?课改究竟怎么改?课改改什么?课改的核心是什么?更加让大家难以适应的是教材,北师版、人教版、华师版,可以说是教材年年变,要求各不同,普遍感到无所适从,历经多年的探索,直到使用了苏科版教材后,我省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才相对进入了稳定期、提升期,由喧闹走向冷静,由浮躁走向沉思,逐步显得有深度和富有成效。要我们从已习惯的教学大纲走出来,进入到全新的、陌生的新课程标准中,有着太多的不理解和困惑。(2)探索——摸着石头过河2001年,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率先进行试点探索;无锡市实验区坚守教育理想不动摇,坚持课改理念不怀疑,创新课改举措不停步,破解课改难题不气馁,以科研促课改,以强师推课改,以“共同体建设”促课改,校本课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以提高新课程的教学价值与教育效能。①健全促进课改的机构和机制;②统一认识,树立“四个观念”:⑴育人为本的教育观;⑵人才多样的成才观;⑶全面发展的质量观;⑷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的价值观。③树立一个新观念,实现“四个转变”:⑴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⑵转变教师观;⑶转变教学观;⑷转变学生观。④建立一整套工作方案,强化考核评比;⑤改造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出台新的“评课标准”:⑴教学模式新;⑵学习方式新;⑶教学策略新。⑦开展教学反思研讨:建立了周周有上实验课的制度,课后由上课教师本人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⑧大市和辖区定期召开课改经验总结和交流会无锡新课改的成功经验为全省的新课程改革成功奠定了基础。从2002年秋开始,南京市13个行政区、15个学区义务教育段的900多所学校,起始年级整体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今年课改实验已进入第二年,实验年级已顺利延伸到二年级和八年级,参与实验的中、小学生数已达35万多人、教师2万多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明显变化。他们始终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2)反思——回归教育理性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教材使用的恋旧化;②教学目标的虚无化;③教学内容的去数学化;④教学方式的形式化;⑤教学手段的异化;⑥学生的两极分化。常州市定期召开总结会,每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提炼全常州地区(五区二市)初中数学课程实施的经验,讨论当前初中数学课程实施的热点、难点问题,拓展初中数学课程实施的思路,提升区域初中数学课程实施的水平。会议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交流展示平台,涵盖了课堂观摩、主题沙龙、经验交流、专家讨论、领导讲话等诸多层面。内容涉及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与对策,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骨干教师培养,数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沙龙主题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教师参加可菜单选择。(3)创新——结合学情实际①关注教学策略创新;②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创新;③评价方式创新;④推进课改的深入发展的措施上创新;⑤在教师培训方式上创新。南通市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创新研讨会南通市举行了市区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市区初中数学中心教研组、通州区初中数学中心教研组、崇川区与港闸区的名师培养对象参加了会议,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成员李庾南等教育专家亲临活动现场指导。3.在矛盾中前行(1)走出误区——还原课改“文化本性”①课改就是“换教材、摆学具、说方法、小组讨论”;②课改是教学精英分子的事,课改成果都要被理论所证实;③追求课堂气氛热闹,重活动过程而轻思维过程;④赏识教育导致廉价表扬泛滥,使学生的思维浅尝辄止、随意应付、道德判断力下降、价值观扭却。⑤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层次,不能正确地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没有系统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没有给予有效的帮助,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⑥课件做得很漂亮,但没有多少内涵,教学变成了频频切换画面的课件展示会,由原来的“人灌”改为“电灌”;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镇江市为走出误区:一、“请进来”,市教研室每年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利用暑期对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再由辖区教研员组织县、区级培训,各学校组织学校培训,这种培训一直坚持开展已有七年,从未间断;二、“走出去”,市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省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苏派名师精品课展示活动等,积极组织市、区级骨干教师赴外地学习培训。三、“重实践”,“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实现高效课堂。”通过不断的调研学习,有了自己的课改思路,高效课堂最终落脚于“活力课堂”打造。(2)非议——价值文化选择课程改革体现的是一种新的价值文化选择过程。这一选择,以既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多种价值差异为基础,多元价值观碰撞,理论争论、学术对话。①课改改出一大批学困生;②部分教师对课改存在着抵触情绪,观念上不更新,行动上不积极,产生了课改的“高原期现象”;③姜伯驹:新课标于2001年7月颁布,按新标准编写的新教材陆续出版试用。原定分步到位,滚动发展,到2010年才全面实施。事实上到2004年9月就已在全国仓促实施。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特别是,“新课标”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几个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错误的。(3)两张皮——戴着镣铐跳舞①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走样的招生制度是教育(课改)变异的真正罪魁祸首;②考、教分离之痛——教师的无奈之举;③浮躁、立竿见影、功利色彩较浓,行政思维过多,专业思维较少;④教育的机制和体制未能促进教育者做正确的事。教育办得成功的地区总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二、十年成长1.教育环境优化——社会价值认同度高①优化了数学教育的大环境,引领了全社会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认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得数学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②树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观,形成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的,其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机制;③在教学中师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再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和“平等中的首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民主”和“平等对话”,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双赢”的,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习共同体”。2.教育理念更新——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前所末有的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机遇。教师的观念新了,同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了,科研能力提高了,改变以往数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教材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过程教学”、“成功教学”、“指导自主学习”、“自学辅导”、“合作学习”等教法研究,加强了对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偏向等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2003年3月扬州市首次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研讨会在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隆重举行。来自省教研室的专家领导及扬州大市所属七个县、市、区的220多名课改年级的数学教师参加了这次为期两天的培训研讨活动。翔宇实中课改年级的七位数学老师各显身手,为参加活动的专家领导、老师,开设了七节初中数学课改观摩课。省市教研室的专家领导和听课老师对七节观摩课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民主,教与学的关系新颖、独特、浑然一体,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有了充分进行数学思维与创新的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课改精神。省教育厅教研室的数学教研员李善良博士为参加活动的全体教师作了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讲座。3.教育行为转变——以学定教、以学评教①新课程借助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与新知有机整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历经体验、感受、探索、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为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长的过程。②通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实践与创新。③课改促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强了,在“教什么”、“怎么教”之前先弄清“为什么要教”,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步向“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拓展”这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转变;④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数学学习活动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连云港初中数学“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法为了更好地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有效实施,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引领全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2月6—8日,连云港市教研室分灌云灌南片、东海赣榆片
本文标题:十年课改,十年成长(潘建明 )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7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