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化学复习一、名词解释题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和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们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的物质产生有害影响者。2、环境污染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3、化学污染物: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4、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5、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6、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7、酸雨: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pH5.6的降水。8、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高的CO2、H2O、CH4等物质具有使太阳辐射通过到达地面,却大量吸收了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温度升高的现象。9、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10、积聚膜:颗粒物的有效直径在0.05-2μm范围内,主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11、爱根核膜: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05μ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12、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13、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中(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4、生物富集: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5、毒物的协调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个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就是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增加。二、填空题1.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2.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是由污染物和环境背景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3.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4.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而是被确认为污染物质的那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5.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因化学物质引起的占80-90%。6.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环境问题。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8.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分布。9.Pasquill根据地面风速、日照量和云量把大气稳定度分为6类,即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较稳定E和稳定F。10.只有被体系吸收的光,且波长在100nm-700nm范围的光才可引起光化学反应。11.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自由基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自由基是指在原子或原子团外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其氧化能力很强。13.洛山矶烟雾与伦敦烟雾性质的不同在于。14.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16.酸雨就是由于酸性物质的pH5.6而形成的。17.造成臭氧耗损的三大类物质分别是NOx,HOx和CLOx。18.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粒子的粒径范围是10μm。19.水体中化学污染物有重金属、有害阴离子、营养物质、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类型。20.天然水的碱度主要由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三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碱度。21.配位体的特征是至少有一个原子具有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孤对电子或分子中有π电子,它们能与金属离子结合。22.在各类天然吸附胶体中,以腐殖质胶体的吸附表面为最大。23.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或积累常数越大,则说明该化合物越稳定。24.大多数粘土矿物微层间内表面吸附的等温式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它是经验式。25.水合氧化物与腐殖质类颗粒物对各种浓度污染物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以求出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26.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作用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27.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地改变反应分子,强烈地影响水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归趋。28.标化分配系数主要是考虑了土壤或底泥中有机化合物对分配系数的影响。29.当有机污染物能作为食物源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细胞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时,其生物降解模式为生长代谢。30.从动力学观点看,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富集速率,是生物对其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及由生物机体质量增长引起的物质稀释速率的代数和。31.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和蛋白质镶嵌组成的、厚度为75-100Å的流动变动复杂体。33.在污染物质的分布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转运以被动扩散为主,人体内存在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对污染物的分布进入起到阻隔作用。34.根据起催化作用的场所,酶分为两大类,虽然两类都在细胞中产生;但是胞外酶能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对底物起催化作用。35.在双成分酶的非蛋白成分中,辅基同酶结合比较牢固,不易分离;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松弛,易于分离。36.主动转运和被动易化扩散,是正常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37.在物质通过生物膜的主动转运中,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38.污染物的排泄以肾和肝肠为主,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该现象称为肝肠循环;能进行该循环的物质,通常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39.呼吸道是吸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吸收部位肺泡。40.皮肤接触的污染物质,常以被动扩散相继通过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在经过真皮中毛细血管壁膜进入血液。41.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42.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43.受体是靶器官中相应毒物分子的专一性作用部位。44.毒物最先在机体内达到毒作用临界浓度的器官,称之为靶器官。45.机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46.根据剂量(浓度)大小所引起毒作用快慢的不同,将毒作用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或亚慢)性三种。47.生物转化和光化降解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机体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48.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Fe含量成正比比例关系。49.与水体中汞的气态迁移有关的过程包括:汞的气化、还原和二甲基化过程,多种形态的汞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三、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膜态的叙述正确的是(D)A.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2.5μm,积聚膜的粒径为2.5~10μm,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于10μm;B.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膜的粒径为大于2μm,粗粒子膜的粒径为0.05~2μm;C.爱根核膜的粒径为0.05~2μm,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于2μm;D.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膜的粒径为0.05~2μm,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于2μm;2.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A)A.NO2;B.O3;C.HCHO;D.HNO2;E.SO2;F.ROOR’.3.以下物质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包括(ABD)A.CO2;B.CH4;C.颗粒物;D.N2O.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B)A.酸度[CO32-]+[HCO3-]+[OH-]-[H+]B.酸度=2[H2CO3]+[HCO3-]+[H+]-[OH-]C.酸度=2[CO32-]+[HCO3-]+[OH-]-[H+]D.酸度=[H2CO3]+[HCO3-]+[H+]-[OH-]5.重金属污染最大的特点是(C)A.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B.毒性大,污染严重;C.不能被降解而消除;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6.脂肪酸降解的一个特征过程是(D)A.三羧酸循环;B.先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低分子物;C.无氧时,发生甲烷发酵;D.β-氧化.7.在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中,被动易化扩散与被动扩散的区别在于(D)A被动易化扩散需要一定的代谢能量;B被转运的物质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可以改变膜的表面张力;C被转运物质的直径小于膜孔;D被转运物在高浓度侧与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载体结合。8.汞化物在底泥中主要行为(AB)A.发生甲基化作用;B.形成HgS后被底泥及生物吸附;C.很快溶解到水中;D.被植物吸收;9.以下与表面活性剂的降解相关的过程包括(ABCE)A.烷基基链上的甲基氧化(ω氧化);B.β氧化;C.芳香环的氧化降解;D.转氨基E.脱磺化;.10.以下关于毒物的毒性正确的是(D)A同一种毒物在任何情况下所产生的毒性都是相同的;B根据毒物所产生的毒性的大小,可将毒作用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C毒物毒性大小主要是由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决定的;D低剂量(浓度)毒物长期逐渐进入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而致毒为慢性毒作用。10.全球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前三位的是(A)A.全球增温问题,臭氧空洞问题,酸雨问题B.海洋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物种灭绝C.森林面积减少,饮用水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越境迁移D.饮用水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噪声污染问题11.参与酸雨的形成化学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ABCDEF)A.O3;B.SO2;C.HO;D.HO2;E.H2O;F.NO2。12.以下关于逆温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A.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B.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C.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D.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13.SO2被氧化成SO3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ABD)A.SO2的气相氧化;B.SO2的间接光氧化;C.微生物氧化;D.SO2的液相氧化;14.以下哪个符号表示标化的分配系数(B)A.f:;B.Koc;C.Kp;D.Kow;15.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A)。A.KH1.013*102Pa·m3/mol;B.KH1.013Pa·m3/mol;C.KH1.013*102Pa·m3/mol;D.KH1.013Pa·m3/mol。16.在下列哪些过程中,导致有机污染物的分解的有(CF)A.吸附作用;B.分配作用;C.光解作用;D.水解作用;E.挥发作用;F.生物降解作用.17.五十年代日本
本文标题:环境化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6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