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2016)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第一单元地球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南极。2.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就是赤道。【纬线和经线】1.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纬线。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经线。3.经线和纬线的比较: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半圆都相等。南北方向纬线圆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为零。东西方向【纬度和经度】1.地球仪的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纬度。2.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耸立着一座著名的赤道纪念碑。3.人们把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定为0°纬线,也就是赤道,度数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最大值为90°;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北极就是北纬90°(写作“90°N”),南极就是南纬90°(写作“90°S”)。4.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的;此线以北的半球为北半球,以南的半球为南半球,即纬度是北纬的就在北半球,纬度是南纬的就在南半球。5.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看右图)(1)图中字母表示低纬度的是A,纬度范围是0°-30°,即0°-30°N和0°-30°S。(2)图中字母表示中纬度的是B,纬度范围是30°-60°,即30°N-60°N和30°S-60°S。(3)图中字母表示高纬度的是C,纬度范围是60°-90°,即60°N-90°N和60°S-90°S。6.几条比较重要的纬线:赤道是0°的纬线;北回归线是23.5°N的纬线;南回归线是23.5°S的纬线;北极圈是66.5°N的纬线;南极圈是66.5°S的纬线。7.地球仪的经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8.经度的划分:国际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度数由0°经线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80°,由0°经线向东到180°为东经,用“E”表示;由0°经线向西到180°为西经,用“W”表示。180°的经线只有一条,叫180°经线。9.两条相对的经线就组成一个经线圈,例如:70°E和110°W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43°W和137°E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10.国际上规定,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到160°E的半球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的半球为西半球;或者20°W以东,160°E以西的半球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的半球为西半球。11.东西半球的判断:看经度,东经度大于160°E在西半球,小于160°E在东半球;西经度大于20°W在西半球,小于20°W在东半球。12.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经纬网】1.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2.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既准确又方便。3.利用经纬网定位:(看右图)(1)写出图中A、B、C、D的经纬度:A的纬度是,经度是。B的纬度是,经度是。C的纬度是,经度是。D的纬度是,经度是。(2)写出图中A、B、C、D四点所在半球:在北半球的是,在南半球的是。在东半球的是,在西半球的是。(3)图中A、B、C、D四地:在低纬度的是,在中纬度的是。第3课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昼夜更替】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为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2.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时间的差异】1.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样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2.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选学)1.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做东时区和西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经度7.5°,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叫东西12区。2.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是该时区的“区时”。3.中央经线的计算:时区数×15°。如:东5区的中央经线是75°E;西9区的中央经线是135°W。4.时区的计算:经度数÷15=商…余数余数小于7.5°就用商为时区数,大于7.5°就用商+1为时区数如:118°E就在东8时区,65°W就在西4时区。5.伦敦时间就是中时区的区时,也就是0°经线的地方时。6.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使用起来不方便,我国就使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统一使用时间,这就是“北京时间”。也就120°E的地方时。7.区时的计算:记住口诀,画出下图(注意图中正数为东时区,负数为西时区),就可以计算了。区时计算办法巧,时差(时区之差)先算好,明确时差再计算,东加西减就知晓。如:东5区的时间为5月1日8时25分,则西6区的时间是4月30日21时25分,北京时间是5月1日11时25分。计算过程:西6区时间=5月1日8时25分-{5-(-6)}时=4月30日21时25分北京时间=5月1日8时25分+(8-5)时=5月1日11时25分8.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9.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与东侧的西12区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从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要退1天;从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要进1天。第4课地球的公转【四季变化】生活中,四季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冷暖的不同,植物生长的变化,太阳升落时间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4.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样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四季的变化。5.读右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在北极上空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如图箭头)(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纬线),北半球是春分日(节气),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23.5°N(纬线),北半球是夏至日(节气),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纬线),北半球是秋分日(节气),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23.5°S(纬线),北半球是冬至日(节气),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3)表示北半球春季的是A→B,月份是3、4、5月,南半球为秋季(季节);表示北半球夏季的是B→C,月份是6、7、8月,南半球为冬季(季节);表示北半球秋季的是C→D,月份是9、10、11月,南半球为春季(季节);表示北半球冬季的是D→A,月份是12、1、2月,南半球为夏季(季节)。(4)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最短的一天是冬至。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夏季,最低的季节是冬季。【五带的划分】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读右图“五带划分示意图”,回答:(1)划分五带的根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及范围:A是热带,纬度范围是0°-23.5°。B是南温带,纬度范围是23.5°S-66.5°S。C是南寒带,纬度范围是66.5°S-90°S。D是北温带,纬度范围是23.5°N-66.5°N。E是北寒带,纬度范围是66.5°N-90°N。B和D合称温带,C和E合称寒带。(3)填出五带分界线的名称及度数:a是北极圈,纬度是66.5°N;b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N;c是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d是南极圈,纬度是66.5°S。(4)有阳光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或北寒带和南寒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温带(或北温带和南温带)。(5)我国地跨五带中的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6)热带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温带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变化明显;寒带的气候特点是终年寒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选学)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问题:(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作回归运动。(2)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随后直射点北移;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回归线上,之后向南移;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了赤道上,并继续向南移;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至此完成一次回归,并开始进行下一次回归移动。(3)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二次。2.读右图“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N,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是夏至(节气)。(2)在A、B、C、D、E五地中,昼短夜长的是D地,昼长夜短的是B地,昼夜等长的是C地,有极昼现象的是A地,有极夜现象的是E地。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夏至北回归线最大昼长夜短秋分赤道居中昼夜等长冬至南回归线最小昼短夜长春分赤道居中昼夜等长第二单元地图第1课地图的基本要素【绘制校园平面图】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1.看地图,要学会辨方向。在地图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确定了东南西北方向,就能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定向。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朝向南方;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朝向北方。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一般指向标指向北方。4.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用“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比例尺】1.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表示方法。写法如下:数字式例如:“1:1000000”或者“1/1000000”或者“”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或者“一百万分之一”线段式例如:。3.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图例和注记】1..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2.记住课本P23页图2.9的常见图例。第2课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1.地面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也叫绝对高度),单位是米;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3.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种。4.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地形类型海拔特征地表形态特征平原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高原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缓,边缘陡峻。山地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相对高度大于100米。丘陵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相
本文标题: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9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