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E·M·福斯特1.首先,我最好和盘托出并且点明我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中产阶级的性格特点。此观点拥有详实的历史渊源,因为自18世纪末起中产阶级就成为了英国社会的主导阶级。中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发家,凭借1832年的《改革法案》掌权,他们与大英帝国的崛起和构成休戚相关,他们也是19世纪文学的缔造者。稳重、谨慎、正直、高效、缺乏想像力、虚伪是每个国家中产阶级的特点,然而在英国,上述特点也是全体英国人的特点,因为只有英国的中产阶级掌权长达150年。拿破仑无礼地称我们为“店老板民族”。而我们更喜欢称自己为“伟大的商业民族99后者听起来更有尊严,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当然,英国社会还包括其他阶级,贵族阶级与贫苦阶级。然而,批评家的眼睛只盯着中产阶级,正如他们只盯着俄国的贫苦阶级与日本的贵族阶级一样。俄国的典型形象是农民和工人,日本的典型形象是武士,英国的典型形象是布尔先生,他头戴高顶大礼帽,身穿合体的衣服,挺着大肚皮,数着银行的大笔存款。圣·乔治也许会蹦蹦跳跳地举起标语,发表政治演说,而约翰·布尔则会去送货。如果基博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圣·乔治也曾戴上高顶大礼帽,他是一位军火承包商,并且供应质量低劣的熏肉。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2.其次,正如中产阶级是英国的核心一样,公学制度是中产阶级的核心。这种超乎寻常的体制具有地域性,它还没有扩展到英伦三岛。爱尔兰和苏格兰都不存在这种体制(这两个国家不在我的调查之列),尽管这样有利于其他优秀体制的出现,比如仅限于美国某些学校所采用的阿里加体制,因为它产生于安格鲁一萨克逊中产阶级,而且只能在上述阶级中实行。英国公学制度比充满社会与精神复杂性的大学更充分地体现了中产阶级的特性。学生寄宿、必修运动项目、高年级同学在差使低年级同学为自己办事时必须对其行为负责,以及高度重视身材与团队精神是英国公学制度的四大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公学的学生具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3.毕业后,男生们要么立刻开始工作、参军、从商或者移民,要么进入大学深造,经过三至四年的学习后从事律师、医生、公务员、教师或记者等职业。(如果他们无缘体力工人或艺术家)在各个行业中,他们是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将对他们产生影响。学校的回忆也会影响他们。许多人都把在学校的日子视为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们带着遗憾的心情怀念那段金色时光。那时生活虽然艰苦,但还不算复杂,那时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思考,如果说他们思考的话。他们受到的教导告诉他们,学校是个微型世界。他们相信,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学校,那他就不可能爱自己的国家。而且他们通过加入“老朋友”社团尽量使那段岁月延长,事实上他们中某些人一生都没有离开这个社团。他们认为学校万事好。他们崇拜学校并引用这样的评论来赞誉学校,“打赢滑铁卢战役的基础是在伊顿公学的球场上奠定的。”他们并不在乎这句评论在历史上是不适用的,也不在乎它并不是惠灵顿公爵发表的,而且惠灵顿公爵是一位爱尔兰人。他们反复引用这句评论,因为它表达了他们的情感,他们认为,即使惠灵顿公爵没有这样说,他也应该这样说,即使他不是英国人,他也应该是英国人。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并不是完全由公学学生或安格鲁一萨克逊人组成的,而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对于这个社会中的财富与难以捉摸的东西,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他们进入社会时,体魄健美,智力一般,却感情匮乏。而恰恰就是感情匮乏使英国人在国外遇到了许多困难。感情匮乏并不是冷酷无情。这一差别相当重要,是我下一个论点的基础。4.并不是英国人没有感情,而是英国人害怕有感情。在公学中他们已被教导感情是有害的。他们不应该表现出大喜大悲,甚至在谈话时不应该把嘴巴张得过大,否则他们的烟斗会从口中掉落。他们必须掩饰自己的情绪,或者仅在特殊场合才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5.从前(这是一件秩事),我与一位印度朋友到欧洲度假,为期一周。我们玩得很愉快,当全陷入了绝望。他认为假期结束了,所有的幸福也将随之而去,而且痛苦的日子将一直持续至世界末日。他将伤心表达到了,极点,到了无以言表的程度。然而在我身上则表现出强烈的英国人特征。我想到我们可以在一至两个月以后再次见面,如果我们在此期间有话要说,可以通信,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这不值得大惊小怪。这并不是生离死别。“振作起来,”我说,“振作起来。”他拒绝振作,于是我任由他陷入郁闷。6.这件事的结尾更说明问题。因为当我们于次月见面时,我们的谈话对了解英国人的性格大有裨益。一开始我便指责朋友。我告诉他不应该在这种小事上牵动并体现出这么多感情,这并不妥当。“妥当”这个字眼儿激怒了他。“什么?”他大声说道,“你是不是像分配土豆一样分配你的感情?”我不喜欢土豆这个比喻,但是沉思片刻后我说,“是的,我是这样,而且我认为应该这样。小事需要的感情少,大事需要的感情多。我希望我的感情分配得当。我也许是像分配土豆一样分配感情,但是要胜过你像桶里的水一样乱溅。”他不喜欢水桶这个比喻。“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么我们绝交,”他喊道,然后离开了房间,而后又立刻转回来,补充说道,“不——但是你对于感情的整个态度是错的。感情与妥当无关。感情只在于是否真诚。我碰巧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于是我流露我的感情。你是否应该感情丰富这并不重要。”7.这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我不能同意你的看法,并且要说明我与你一样重视感情,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果我在小事上随意挥洒感情,我害怕在大事上无感情可施,比如破产、人生危机这样的大事。注意“破产”一词,我是作为慎重的中产阶级一员讲这番话的,而且我们总惦记着欠债就一定要偿还。然而我的朋友是从东方人的角度出发的,而且东方人背后的传统不是中产阶级的谨慎而是皇帝般的慷慨大方与丰富多彩。东方人认为自己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如约翰·布尔认为他的财富是无穷无尽的。对于物质资源,东方人的态度显然是不明智的。金钱并不是无穷尽的。如果我们花费或让出我们全部的金钱,我们便身无分文,而且必须承担后果,这经常是令人不悦的。但是,就精神财富而言,东方人也许是对的。感情或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表达感情越是充分,你所要表达的感情就越丰富。真爱不同于黄金和泥土分享不会使之减少……雪莱写道。无论怎样,雪莱相信精神财富是无穷无尽的,他相信我们可以大量地、充满激情地在各种场合表达我们的情感,而且我们无论怎样表现悲哀和欢乐都不过分。8.我已通过上面的轶事描绘出一个典型的英国人了。现在我将从这个眩晕又不熟悉的高度降下来,继续评论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关于英国人迟钝的特点。英国人表面上冷漠而且无感情,因为他们确实迟钝。每当有事发生,英国人会迅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感情上做出反应。从前一辆马车正驶过阿尔卑斯山,车上坐着英国人和法国人。拉车的马脱缰,马车在冲过桥时刮到了桥上的石头,马车来回摇晃,险些跌进桥下的沟壑。法国人极度恐惧,他们肆意尖叫,慌张地挥动双臂胡乱冲撞。而英国人则相当镇静地坐着。一小时后,马车停在一家小旅馆前换马,此时情形发生了逆转。法国人完全忘却了危险,快乐地闲谈着,而此时英国人则刚刚感受到危险,其中一个人还因患了精神分裂而必须卧床休息。由此可见,两个民族在身体上存在明显差异,正是这一差异对其性格特点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国人的反应迅速及时,而英国人则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做出反应。英国人迟钝而又实际。英国人的本能制止他们在马车中摇来摆去,因为如果他们这样做,就更容易翻车。英国人注意的是我们应该一再注意的事实。当灾难来临时,英国人的本能是去做最先能做的事,并且尽量推迟感情的到来。因此英国人在紧急情况下异常镇静。无疑他们是勇敢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勇敢的性情归功于精神功能,而英国人的神经系统是为身体上的紧急情况而准备的。英国人行动迅捷,感觉迟缓。二者的结合的确有用,具备这一结合的人多半都很勇敢。动作结束时,英国人才会有感觉。9.这里有一个更重要的结论——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英国人天性冷漠,他们如何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文学,尤其是诗体文学?就散文而言,英国文学不是一流的,是诗使英国文学与希腊、波斯或法国文学齐名。然而英国文学却被视为非诗体文学。原因何在?拥有伊丽莎白体戏剧和湖畔诗人的民族绝不是一个冷漠、无诗情画意的民族。冰不能生火。由于文学总是以民族特征为基础,因此,英国特性中肯定隐藏着激情的源泉,这样才会创造出我们读到的火一般的文学作品。我们常常在周围熟悉的人身上寻找热情的同情心、浪漫、想像力,但往往无功而返。然而,这些品质肯定存在于英国整体民族之中,否则我们不可能有如此热情奔放的英国国歌。只是一颗有待发展的心,而不是一颗冷酷的心。10.问题在于英国人的性格并不容易理解。英国人的性格彰显着简约的气质,它标榜自己简明,然而我们越探究它,遇到的问题就越多。人们往往认为东方是神秘的,其实西方也是神秘的。乍一看东西方都不会展现自身的本质。我们知道从远处看海是什么样子,颜色单一,水面平平,似乎里面不可能有鱼类动物生存。但是,果我们沿船舷向海底望去,我们会看到十几种颜色,海水一层深似一层,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大海犹如英国人的性格特点——看似波澜不兴,实则不然。大海的最深处和各种各样的颜色就像英国的浪漫主义和敏感性。我们没料到能在英国人的特性中找到这些特点,但它们确实存在。现在继续我的比喻,鱼是英国人的感情,总想游到水面,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它们在深处游动,形体扭曲,模糊不清。有时它们成功地游到水面,我们便会欢呼,“哇,英国人是有感情的!他们的确会感受!”偶尔我们会看到那美丽的文鳐鱼完全跃出海面,跳到空中,沐浴在阳光下。英国文学如同一条文鳐鱼。它表明,在表层下面,在人们不易注意到的地方,生命一天天地延续着,同时它也证明在咸咸的、不适于居住的海水中存在着美丽和情感。11.现在让我们回到陆地。我们将以英国人对于批评的态度为起点。英国人不会被批评惹恼。他们聆听,也许根本没听,一笑了之,并说,“噢,那家伙在嫉妒”,“噢,我已经适应了萧伯纳似的老把戏,它们伤害不到我。”英国人从来不去想那人可能有点嫉妒但他批评得对,不会认真考虑别人的批评并从中受益。英国人从不认为自己还需要进步,改进只是说说而已,他们极度自满。东方和欧洲的其他国家总是因自身不够完美而不安。因此,他们憎恶批评。批评伤害了他们,他们迅速而又愤怒的回答常常掩饰了,他们追求进步的决心。而英国人却不这样。他们根本没有不安的感觉。让批评家们去叫嚣吧,英国人认为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宽容的幽默态度”并不是真正的幽默,因为幽默受到了傻笑和哄堂大笑的限制。12.此前我曾暗示英国人有时是虚伪的,现在我有责任展开这个相当痛苦的话题。虚伪是向我们提出的最重要的指控。德国人野蛮,西班牙人残忍,美国人肤浅等等,然而我们是虚伪的英国,虚伪的岛屿,这里的人们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握着手枪建立了大英帝国,两手同时拥有财政特许权。这项指控公正吗?我想是公正的,但是当我们进行指控时,我们必须清楚何为虚伪。虚伪是否意味着有意识的欺骗?如果是,那么英国人是无辜的,不存在文艺复兴式的反派人物。虚伪是否意味着无意识的欺骗?糊涂虫?如果是,那么我相信英国人是有罪的。当一个英国人被引入歧途时,他几乎总是从犯糊涂开始。公学教育没有赋予学生清楚的头脑,而且他很容易使自己的思维混淆。我们在神学领域看到了这一倾向,在行为学领域是否也如此?13.这里把简·奥斯汀作为权威来引用似乎有些奇怪,但是简·奥斯汀已经在她有限的范围内非凡地洞察了英国人的思维。她的世界是有限的,然而她的性格从未尝试任何重罪。但在观察行为问题时,她的目光尖锐无情。她的小说《理智与情感》的前几章提供了一个经典例子,使我们看到两个英国人在走上一条错误道路之前是如何先犯糊涂的。老德什伍德先生刚刚去世。他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为他留下一个儿子约翰,第二次婚姻为他留下三个女儿。他的儿子富有,而比他长寿的第二个妻子和三个女儿则贫困。他把儿子叫到病榻前,郑重地将一家人托付给他。备受感动的年轻人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并暗下决心给每个妹妹1000英镑,随后喜剧性的情节开始了。由于约翰·德什伍德向妻子宣布了自己
本文标题:课文-notes-on-the-english-character-英国人的性格特点-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1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