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重点总结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第一章绪论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和方法。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影响。1、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学产生造成的消极影响。2、从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对社会学产生造成的积极影响。二、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直接动力。1、阶级结构的变化。2、都市化。3、宗教的变化,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铺垫。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社会学作为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专门知识理论体系,在其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它的许多思想观点一直被包含在诸如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学说理论之中,或者说它是以社会哲学的形式而存在。一、社会哲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关系第一、研究对象有些一致,都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发展,社会学的对象要更广泛,经验性更强,研究较为个别的实际问题。第二、有相类似的理论逻辑结构第三、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第四、各自特定的研究方法。二、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前提(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1.社会契约论:霍布斯,洛克,卢梭2.君主论共和思想,马基雅弗利3.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尔萨斯人口论),法国的政治思想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等等。4.自然科学成就三、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一)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受其直接影响的有: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当代功能主义,理性选择,交换理论(二)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三)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四)美国的实证主义1.讲求实用,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2.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到微观的个人行为和个体间的互动3.乐观的思想,对社会改革和进步充满信心。4.关注都市问题,犯罪率,失业,住房等十分具体的东西。四、社会学的发展阶段1839年,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西方社会学自此开始,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从19C30年代到20C30,40年代)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一)孔德:社会学就是发展到实证科学阶段的社会科学或“社会物理学”。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可观察,可证实。(二)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社会进化。(三)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与纯粹个体不同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二、理解社会学理论个人的行动是带有意义的,他确定各种情境,并赋予自己和别人的行动以某种社会学意义。韦伯:研究对象是人本身是有意义的社会行动。社会行动的本质取决于行动者赋予其上的主观意义,研究方法:“投入理解”。舒茨:现象社会学。美国符号互动主义:米德,托马斯,库利。三、批判理论: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卢卡奇四、其他形式:难以划分的还有研究“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的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研究非逻辑行为的帕累托。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80年代的深入发展阶段。帕森斯:整合各种不同取向的社会学使之融合成一个更具有综合性因而也更具有解释力的社会学体系。提出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乃至西方社会学界取得近乎霸主的地位,很快受到人们的激烈批评。1、默顿的“中层理论”,针对过于抽象,缺乏经验基础,把功能分析与经验研究结合起来。2、社会冲突理论针对过于强调均衡、稳定、一致,忽视社会中的强制与冲突现象而产生,强调社会结构的强制性,社会过程的冲突性,社会变迁的普遍性。代表人物:达伦多夫,米尔斯,科塞,3、过于注重社会客观层面,忽视主观层面。符号互动主义:库利、托马斯、米德,戏剧理论:戈夫曼。本土方法论:强调社会生活中的主观层面。4、注重宏观分析缺乏微观基础,注重结构忽视个人的缺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布劳的社会结构理论。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批判理论注重于批判现实,寻求人类解放的新道路。第三阶段:80年代以来的进一步发展阶段――新的综合。从总体上看,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学的主流趋势,还仍然是“分”而不是“合”,综合立场得到较为广泛的接受,理论综合形成一个较明显的趋势,应该说是80年代以后尤其90年代以来的特点。1、新功能主义:亚历山大、卢曼,建立起一个新的具有多维性质的综合性一般理论。2、结构化理论:吉登斯3、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4、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5、实践理论:布迪厄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第一节生平与著述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1798-1857年)是近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他给人留下了“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形象”一、孔德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二、孔德的个人经历。三、孔德的思想来源:1、启蒙主义,2、与启蒙主义相对立的传统主义,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科学分类和建立在其上的科学等级体系是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说是他的一大理论支柱。孔德关于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提出,与他的科学分类及其等级体系不无关系。一、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一)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科学分为五种:天文现象-天文学物理现象-物理学化学现象-化学生物现象-生物学社会现象-社会学(二)各门科学互相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体系中各门科学顺序有先后,位置有高低的次第结构。这就是孔德所谓的科学等级体系,排列的原则是:先达到实证阶段的任何一种知识都同他的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相一致。(三)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在增加。后一门科学离不开它前面的科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二、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一)对实证概念的诠释。在孔德看来,“实证的”一词具有这样五个方面的内涵:(1)真实的而非虚幻的;(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4)精确的而非模糊的;(5)肯定的而非否定的。实证概念成了孔德庞大的实证哲学的核心术语。(二)通过实证主义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观。(三)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一)社会静力学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常常被视为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它所涉及的是社会的秩序、组织以及和谐等问题。。社会静力学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其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持续的原则。1、社会基本单位――家庭。2、社会联系的纽带:语言、分工和宗教。a)语言具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特点。分工以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合作。b)宗教的作用表现在,它向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二)社会动力学孔德为社会动力学确立的研究任务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体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核心是社会进步,进步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是指远古至中世纪早期(1300年之前)的这段历史。又可细分为三个具体时期:拜物教时期,多神教时期和一教独尊的基督教时期。在每个具体时期里都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出现或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出来。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从1300年到1800年的“西方革命”时期。此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牧师和法官,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国家,而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组织则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团结是依赖法律体系形成的。3、科学阶段(实证阶段):社会发展的顶峰。主要标志是科学的普及、实证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科学社会作用的增长。实证社会主要由牧师、银行家和工业家共同管理。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要保证社会学获得有关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真实规律,就必须使用那些在自然科学中使用的实证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比较。1.观察法。孔德认为,观察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2.实验法。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类型。3.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历史法。历史地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最适合于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第五节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1、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2、牧师的特殊作用3、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4、关于社会的进步评说:一、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研究社会,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把社会学发展成客观性对科学有积极意义,但并不彻底。二、方法论上的贡献要比具体的理论研究更突出,但显露出典型的资产阶级学者的立场和缺陷。三、社会分工造成的人与人的相互依赖性,但基本上是一种资产阶级学者的保守立场来认识分工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孔德的社会学充满内在矛盾一方面为论证资本主义诞生和确立的合理性,他站在进化论立场上,主张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可抗拒的规律,但另一方面又把资本主义看作人类历史发展到最高阶段,强调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与调节。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规律的认识是唯心主义,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精神是合理的。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这是最主要的。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如果做到,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第一,控制时间作答。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本文标题: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重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2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