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国际经济学萨尔瓦多版考试重点整理(含页码)
P38机会成本与商品价格•在没有国际贸易的前提下同时生产两种产品时,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假如美国的全部资源可以用来生产180单位小麦或120单位布,则小麦的机会成本为2/3单位布,小麦相对价格就是2/3。•机会成本固定时,相对价格只有生产决定,没有考虑需求。•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说明两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重新定义:一国在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上具有比较劣势•每个国家仍然专门生产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P57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所得FIGURE3-4TheGainsfromTradewithIncreasingCosts.•贸易可能线•贸易三角形•贸易利益表现为消费边界的扩张•贸易平衡时共同的相对价格是试错确定的•均衡相对价格如何决定的严格的理论方法,详见第4章的内容。结论•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各国仍然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生产和贸易•差别在于,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各国的分工是不完全的•原因在于,随着分工的深化,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在不断接近,当在两国相等时,贸易达到均衡。•均衡时共同的相对价格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之间。五、比较利益的分解: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一国在国际贸易的得益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交易所得来源于商品以国际价格交易所获得的收益•分工所得来源于一国把其资源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重新配置所获得的利益•只须在封闭均衡点引入一条与国际价格平行的线便可将2者区分开来。XYABTIIIIIIEOA到T的福利增进为交易所得的,T到E为分工所得P109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赫-俄-萨定理(H-O-S):国际贸易将会使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相等。•也就是说,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的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国家1(L丰裕、K稀缺)商品X商品Y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出口X进口Y扩大X生产减少Y生产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L需求较少的K供给较少的L供给较多的KL价格上升K价格下降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国家1劳动L丰裕,L价格相对较低国家2资本K丰裕,K价格相对较低国际贸易开展后国家1劳动价格上升国家2资本价格上升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1、要素相对价格均等PX/PYAB(w/r)1(w/r)*(w/r)2P’APB=PB’PAw/r0A’B’实际上,各国均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和生产技术相同时,要素相对价格和商品相对价格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要素绝对价格均等•实际上,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同质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会趋于一致•证明略•现实情况与理论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假设条件是不成立的,如技术不同,要素不同,加上运输成本与关税壁垒等问题阻碍商品价格趋于一致,从而阻碍要素价格趋于一致二、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描述的是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相对价格的影响•一般结论: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而另一种要素的实际报酬下降。以国家1为例•X劳动密集型,Y为资本密集型,贸易后X的相对价格(PX/PY)开始上升•X产品生产要素投入增加,Y产品要素投入减少•但X部门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比率大于Y部门所释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比率•所以,要素相对价格(w/r),即名义工资上升•两个产业都发生资本对劳动的替代,K/L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MPL上升,实际工资上升•由于假设生产要素充分利用,所有劳动的真实收入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上升•若一国基于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开展贸易,则丰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收益,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则因贸易而受损。•贸易有赢家有输家,但得益者的收益大于受损者的损失,可以通过合适的再分配政策使所有人都从贸易中获利。2、特定要素模型•上述分析假设所有生产要素的流动都是自由的,长期内,也确实如此。但在现实中,特别是短期内,有的生产要素是不能流动的。这里,将生产要素分为流动要素和特定要素。•假设劳动丰裕的国家1生产两种产品X、Y,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在短期内,劳动自由流动而资本不流动。W0FECVMPL’X特定要素模型VMPLYVMPLXF’E’C’0’W•出口X后,PX/PY上升,劳动需求增加,名义工资上升•劳动从Y行业转移到X行业的过程中,各行业资本数量固定。所以,X行业的K/L下降,Y行业的K/L上升•X行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MPL下降,Y行业的MPL上升。即以X计价的实际工资下降,以Y计价的实际工资上升•所以,贸易对劳动投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人们的消费习惯,主要消费X的工人生活下降,而主要消费Y的工人生活上升。•对于资本所有者而言,其收入状况因所处产业不同而迥异。在X产业,劳动的流入使固定数量资本的边际产量MPK增加,利率上升,不论消费模式如何,资本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在Y产业,则相反。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结论:•短期内,自由贸易对出口产业的特定要素有利,对进口竞争产业的特定要素不利。对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消费模式。•长期内,贸易对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有利,而对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不利。p414二、国际收支和汇率调节的货币分析法badikPYM(一)固定汇率体系下货币供求和国际收支•假设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实际收入Y不受价、货币供给等名义变量的影响;•按照货币理论的观点,货币需求是价格P、收入Y与利率i的稳定函数:PPe•价格由购买力平价决定,能够灵活调整•假设货币供给Ms=m(D+F)•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s=Md•当货币供给D增加,货币需求不受影响,多余货币流出,形成国际收支赤字,外汇储备F减少;•反之,若货币需求增加而D没有改变,则货币流入,形成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F增加。–固定汇率体系下,在长期一国无法控制其货币供给规模。(二)浮动汇率体系下货币供求和汇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供求变动如果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会通过汇率的调整而修正,不必有储备的国际流动。•假定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由本国货币供求决定;•国内外非货币金融资产可以完全替代(非抵补利率平价成立);•国内外货币无替代性,即国内居民不持有外币。•外汇市场的汇率取决于国内外货币市场的均衡•假设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basikPYMbasiYPkMbaSSiiYYMMkkPPRbadikPYM•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s=Md,即汇率决定于如下三组变量的相对变化:•(1)两国货币供应量的相对增长率。如果国内增长多,本币货币贬值;•(2)两国实际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本国实际收入相对增长,本币升值。•(3)两国利率的相对变化。本国利率水平相对提高,国内货币需求降低,价格上涨,本币贬值。•不论是利率还是实际收入,其对汇率的影响都是通过其货币需求效应来起作用的,因而在货币主义者看来,汇率的决定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依据也是购买力平价,但由于其直接将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模型不仅涉及货币存量等货币性经济变量,而且兼顾实际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从而增强了理论说明的全面性,它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补充、发展而不是替代。p446浮动汇率下的调节•一、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的变动•一国货币贬值可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但逆差国外汇供求曲线的形状(弹性)对贬值和调节效果影响巨大FIGURE16-1Balance-of-PaymentsAdjustmentswithExchangeRateChanges.二、外汇需求曲线的推导•美国对欧元的需求源于进口商品和服务时的外汇支出,即取决于进口市场均衡时价格和数量的乘积。•美国对欧元的需求曲线D€来自对以欧元计价的美国进口的供求曲线美元。•美元贬值只影响美国对进口品的需求DM。FIGURE16-2DerivationoftheU.S.DemandandSupplyCurvesforForeignExchange.•一般情况下,如图所示,美元贬值都将使美国进口数量减少,进口品的欧元价格下降,最终导致美国对欧元需求的减少。即D€曲线斜率为负;•但若DM弹性为0(垂直),美元贬值不会影响对欧元的需求。•而且,给定SM后,DM弹性越小(越陡),贬值后美国对欧元需求量的变化就越小,即美国对欧元需求曲线D€的弹性越小(越陡)。三、外汇供给曲线的推导•美国对欧元的供给源于出口商品和服务时的外汇收入,即取决于出口市场均衡时价格和数量的乘积。•美国对欧元的供给曲线S€来自对以欧元计价的美国出口的供求曲线。•美元贬值只影响美国对出口品的供给SX。•美元贬值导致美国出口数量增多,出口品的欧元价格下降。欧元供给数量的变化取决于曲线DX的价格弹性。–DX富有弹性,S€斜率为正。且DX弹性越小(更陡峭),S€弹性越小;–DX单位弹性,美元贬值将使美国的欧元供给完全不变(S€垂直),零弹性;–DX缺乏弹性,S€斜率为负。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1)仅有两国和两种商品(2)自由贸易(3)一国之内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国家之间无劳动力流动(4)生产成本固定(5)没有运输成本(6)没有技术革新(7)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率不等,甲国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任何商品的生产成本中均高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贸易的可能性。贸易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李嘉图关于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基本思路国际贸易价格差异成本差异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图形解释H-O模型假设条件•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3、在两种产品中,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密集型。•4、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5、两国生产不完全分工•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7、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8、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等贸易障碍•10、两国资源充分利用•11、两国贸易是平衡的•要素禀赋论,是瑞典新古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完善了赫克歇尔的观点,创立了完整的要素禀赋理论,并在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创建的,在西方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是古典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标志要素禀赋理论内容:•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即劳动丰裕的国家1出口劳动密集型的X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Y产品;国家2,相反。偏好要素分配(收入)商品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价格技术要素供给一般均衡框架商品价格商品成本产品价格差异产品的成本不同国际贸易生产要素价格不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国际贸易基础)逻辑思路:•p115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以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为例•局部均衡是指其他因素不变时,只考察被征税关税的进口产品。•小国:该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即它对于世界市场中的价格事实上没有影响。•适合分析小国对与本国产业规模很小的产品相竞争的进口货物征税关税的情况。各种效应•国内价格•生产•消费•贸易•税收收入•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FIGURE8-1PartialEqulibriumEffectsofaTariff.一般来讲,•需求弹性越大,消费效应越大•供给弹性越大,生产效应越大•需求、供给弹性越大,贸易效应越大,关税的收入效应越小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为出口津贴,是出口国为了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
本文标题:国际经济学萨尔瓦多版考试重点整理(含页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2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