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危险源辨识(修改版)
危险源辨识1.目的为对本公司的施工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其控制采取控制措施,制定本管理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管理。3.编制依据3.1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3.2《管理手册》(A版)3.3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4.职责与权限4.1生产副总经理是本管理制度的主管领导,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4.2安全总监负责组织、监督本制度的实施。4.3技术质量部4.3.1是本管理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4.3.2负责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4.4项目部是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5.管理要求5.1术语5.1.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也称为“危险”、“危害因素”、“事故隐患”、“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等。5.1.2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5.1.3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能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5.1.4可接受风险是指已降至公司根据法律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而愿意承担的程度的风险。5.2危险源辨识5.2.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识别出公司整个范围内所有的危险源。主要应包括:a.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b.在工作场所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源。5.2.2危险源辨识应充分和全面,应是主动地而非被动地,应具有主动性、前瞻性、预防性。5.2.3危险源辨识应在工程施工前完成,应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辨识为主要内容,应建立以工程项目施工产品实现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加上固定区域及临时生产、加工、生活、办公等区域,做到全面辨识无遗漏。5.2.4危险源辨识内容应考虑三种状态、三个时态和六种类型: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b.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c.六种类型: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5.2.5危险源辨识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a.公司按常规活动(如正常是施工生产和服务活动)、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险抢修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如分包方、监理人员等)的活动;c.人员行为(如工人的操作)、能力(完成工作的本领)、其他人为因素(如指挥、监控方面);d.工作场所之外,可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有害健康的危险源。e.工作场所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活动产生的危险源(如施工生产过程对场外造成的危害影响);f.工作场所内基础设施、设备、材料,无论是公司自有的或外部提供的(如建筑物、施工设备、物资等);g.组织内部活动的改变、材料的变化、计划的变化(如新技术的采用、新材料的使用、施工生产计划变化等);h.管理体系的变化,包括临时变化对运行过程活动产生的影响(如组织机构的调整对人员的影响);i.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如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是对组织的基本要求);j.工作区域、过程、安装、设备、运作程序、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相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应考虑如何降低风险,包括工作的安排要适合人的能力等)。5.2.6公司危险源由安全总监组织技术质量部等部门人员进行辨识评价;项目部危险源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辨识评价。5.2.7危险源辨识的实施a.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b.技术质量部每年年初在各项目部危险源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由技术质量部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c.当公司的产品、活动和服务范围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5.3风险评价5.3.1风险评价的要求a.符合实际情况,为制定管理目标提供依据;b.确定一般风险及重大风险;c.辨识采取消除、降低、控制风险的措施。5.3.2风险评价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区域或活动,可使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在试图确立伤害的可能性时,现行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宜予以考虑。风险评价宜足够详细,已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特点,建议采用复合评价法,即:评价人员依据下列准则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进行评价,凡是判断为不可接受风险的就一步到位得出结果,不再量化打分。凡未被直接判断为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采用LEC法判定。a.对被评价的危险源,如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直接评价为“不可接受风险”;1)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危险源;2)不符合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的危险源;3)现场直接观察到存在或潜在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4)相关方有全责抱怨或投诉而又无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5)被动绩效测量中,曾发生过且目前又缺少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b.LEC评价法,评价公式:D=LECLEC评价法是主观经验的判断,应当在评价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研究修正,以确保危险源能得到有效控制,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危险源辨识评价人员应根据各自辨识的危险源,分别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危险源清单,按照LEC方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根据不同的可能性赋予不同分值,如下表:E: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序,并根据不同的时间,赋予不同的分值,如下表: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并赋予不同分值,如下表:D:评价参数,危险性分值为D=LEC三者乘积。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频度E分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10完全可以预料10连续暴露100大灾难多人死亡6相当可能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40灾难数人死亡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7严重、重伤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1每年几次暴露3重大致残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地暴露1引入注目、需要救护0.1实际不可能通过量化打分,将危险性分值D值细分为Ⅰ-Ⅴ个等级,分别对应为:特高、高级、中级、低级和轻微级。对不同风险等级D值大小对应的风险等级控制策划结构见下表:危险等级D值划分对应等级的风险控制策划表分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控制措施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Ⅰ特高不考虑成本问题,紧急行动降低风险320-16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Ⅱ高级160-7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Ⅲ中级努力降低,考虑成本-有效性70-2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Ⅳ低级保持现有管理并定期检查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Ⅴ轻微级无需关注,不需记录5.3.3重大风险评价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a.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危险源;b.不符合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的危险源;c.现场直接观察到存在或潜在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d.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投诉而又无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e.被动绩效测量中,曾发生过且目前又缺少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f.采用LEC评价法,D160分;根据评价结果,各项目部应确定重点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计划,建立《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并及时报送公司技术质量部。技术质量部根据评价结果,根据公司产品、活动和服务范围,识别并确定公司重大风险,建立《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并实施监督检查。5.4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5.4.1公司技术质量部、项目部应在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5.4.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的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5.4.3降低风险方法选择的层级原则a.在完成风险评价和对现有控制措施加以考虑之后,技术质量部、项目部应确定现有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或是否需要改进,或者是否需要采取新控制措施。b.如果需要采取新的控制措施或者需要对控制措施加以改进,可按以下层级原则顺序选择降低风险的控制方法:1)消除:改进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以安全品代替危险品;2)替代: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使用低压电器;3)工程控制措施:如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连锁装置、声罩等;4)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如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准入控制措施、作业安全制度、标牌和工作许可证等;5)个体保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带、口罩和手套等。5.4.4降价风险方法的选择不但应考虑处理方法的成本与效益,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5.4.5风险控制的方法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风险控制的方法,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制定管理方案。为实现管理目标,重点针对评价为不可接受风险(中级以上级别的风险)的危险源消除不可接受风险。b.制定管理程序或专项管理措施。为实现管理目标,针对各种等级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程序或控制中规定运行准则,规范管理过程,使风险达到可接受或可接受风险状态的保持。c.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事件、事故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以消除、降低或控制特殊情况下的风险带来的危害。d.保持相应的程序或措施。针对评价为低级别及其以下的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应遵循和保持现有管理程序中规定的运行准则和专项方案措施,对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对相关区域进行监督和检查等控制措施,应防止其超出可接受的风险范围。5.4.6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风险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情况的变化,持续进行评审或修订,确保风险管理的适宜、有效。风险管理应坚持风险识别要全面、评价要正确、控制要有效、评审要及时并应定期进行,不断增强实效性,持续改进,不断完善。5.4.7技术质量部、项目部应根据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a.控制措施是否使用风险降低到容许水平;b.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c.是否已选定最佳解决方案;d.评价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e.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被用于实际工作中;5.5.变更管理5.5.1技术质量部、项目部应管理和控制可能影响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的任何变更。包括公司结构、员工、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使用等的变更。此类变更在其引入前应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评估,更新《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和《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5.5.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危险源重新辨识、评价和更新:a.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b.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c.公司管理方针有重大变化时;d.相关方有严重抱怨时。5.5.3为确保任何新的或变化的风险为可接受风险,对变更过程的控制应回答下述问题:a.是否已产生新的危险源?b.与新危险源相关的风险是什么?c.源自其他危险源的风险是否已发生变化?d.变更是否可能对现有风险控制措施产生不利影响?e.在考虑可用性、可接受性以及现时和长期成本的情况下,是否已选择最适宜的控制措施?6.支持性文件7.记录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危险源-01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危险源-02
本文标题:危险源辨识(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9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