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第3单元测量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简案
第3单元测量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2,5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4.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地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2.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米尺、卷尺、直尺……)二、创设情境,质疑导入1.现在请你仔细阅读一下教材,你能估计一下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吗?(指名几位学生)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三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2.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一端要对准0刻度,尺子紧靠数学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3.学生汇报。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怎么办?4.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它们,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三、操作活动,体验感悟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PPT课件放大尺子)师:大家找的和他找的一样吗?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2.其实银行卡、电话卡、尺子,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3.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磁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4.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5.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PPT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6.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要用毫米作单位。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作单位。如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都要用毫米作单位。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四、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1毫米和1厘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独立在自己的尺子上来寻找、发现,然后指给同桌看。(1)(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数字几的?大家数出第3单元测量课时教案[教师专用]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名学生)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2)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30毫米是多少厘米?80毫米呢?五、课堂小结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六、巩固练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4页“练习五”第2,5题。七、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始终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来开展,力求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2.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有以下三个层次:从感性的认知困惑中激发学生参与;从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引导学生参与;从活动实践中指导学生参与。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足之处]学生动手测量时,应在课前指导测量方法。这节课中还发现学生的估计、估量能力比较差,出现了一些错误,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较小的长度单位这一部分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如果能让学生理解用较小的长度单位会更精确就更好了。[再教设计]对于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再进行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多进行测量训练,加强学生的估计、估测练习。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三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3,4,7,8,10题。【教学目标】1.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直尺。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毫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2.我们学过的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我们学过的最小的长度单位呢?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那1厘米呢?3.师: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厘米和米呢?二、操作活动,质疑导入师:如果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为什么不选择毫米为单位呢?1.估一估。(1)小组活动:估计课桌的长度。(2)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第3单元测量课时教案[教师专用]2.量一量。(1)小组活动:组内四人合作,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并思考:你们是怎样测量的?(2)汇报方法。(3)比较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3.引出课题。师: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一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三、引导探究,建立表象1.请同学们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学生汇报。(PPT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2.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试着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看表示1分米时,大拇指和食指所叉开的大小。(反复两次)3.请同学们用尺子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画得准不准。4.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5.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里有几个1分米?请同桌两人观察直尺,你有什么发现?全班交流。(板书:1米=10分米)6.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那么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四、讨论交流,揭示方法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中5角硬币的图片。(1)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是多少?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2)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①1厘米是()毫米。②2厘米是()个10毫米,就是()毫米。(3)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4)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5)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三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中办公桌的图片。(1)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①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②()个10厘米就是()分米。③80厘米等于()分米。(3)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4)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5)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3.归纳总结。师: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六、巩固练习教材第23页“做一做”,第24页“练习五”第3,4,7,8,10题。七、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第3单元测量课时教案[教师专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用自主探究培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直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认知结构。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不足之处]在进行测量和长度单位换算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时把学过的长度单位混合在一起,不能合理地运用和判断,学生的长度观念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再教设计]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测量,充分感受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用进率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三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教材第26页例4及做一做,第27页例5及做一做,第27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让学生熟练掌握千米与米两个长度单位间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3.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准备】PPT课件,皮尺。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圆珠笔长约15()。(2)过街天桥长约100()。(3)纸板厚约5()。(4)钉子长约4()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PPT课件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境吗?谁能说一说这幅图主要说了些什么?2.学生汇报。3.请同学们说一说对千米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认识。第3单元测量课时教案[教师专用]4.师:通过图我们可以知道测量较长的路程时用到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三、多种体验,建立表象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
本文标题:第3单元测量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简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1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