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 国家级基本公卫考核(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new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国家级基本公卫考核工作目的及意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是:患者首诊的主要场所;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的关键环节;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以及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力量。目的及意义为了进一步明确任务职责,规范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考核指标4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服务内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结果登记本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门诊日志建立门诊日志的科室:门诊部内科、儿科、急诊科、妇科及肠道门诊、性病(皮肤)科、呼吸科门诊、传染科、肝炎门诊等专科均应设立门诊日志。其它凡与诊疗法定传染病有关的科室也应建立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住院部应建立和完善入/出院登记制度,以便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查漏补报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门诊或住院部化验室设立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对检测结果实施登记和反馈。X线检查结果登记本放射科、B超室等影像部门应设立检查结果登记本,对检测结果进行登记和反馈。检验部门、影像部门应建立异常化验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将阳性结果报告送检医生或科室(包括门诊和住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登记病种应包括所有接诊病种(不仅仅是传染病)填写要求:1、登记本项目要齐全;2、项目填写完整,不得有缺项;3、填写准确(如诊断病名);4、字迹要易于辨认;5、具体每一项填写要求,如现住址等。传染病登记本疫情管理科室、门诊与病房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本,只登记传染病,传染病登记本至少保存3年。。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病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订正情况(11项)等。14岁以下患儿应填写家长姓名。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登记表传染病的发现、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哪些病种需要报告?如何报告?时限和方式?怎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订正报告和补报?传染病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2.报告时限3.订正报告和补报。《传染病防治法》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三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注意:责任报告单位中无学校和卫生检疫机构)。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哪些病种需要报告?《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甲型H1N1流感(2009年纳入)、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哪些病种需要报告?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纳入)。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时限哪些病种需要报告?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如水痘、结核性胸膜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如何报告?报告原则?报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流程?报告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谁接诊,谁报告)。首诊报告制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限内,进行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即通过网络将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在规定时限内录入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代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在规定的时限内,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属地有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由其代为直报。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首诊医生接诊发现、诊断登记(门诊日志等)填卡疫情管理人员核对登记(传染病登记本)网络录入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或网报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卡片完整性)、逻辑错误等检查和核对,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重点提示!!!甲类和甲类管理传染病(包括不明原因肺炎)要在疾控部门确认后再进行网络直报。报告时限:疫情报卡交接双签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或疫情管理人员在收集或接到门诊或病房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及时完成对传染病报告卡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即时向填卡医生进行询问与核对,并与相关科室传染病报告医生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传染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医疗机构领导和传染病管理员应经常深入有关科室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做好查漏补报工作。县以上医疗单位原则上为每月自查一次,乡(镇)卫生院每季自查二次。对查出明显迟报、漏报和不报的责任人或责任科室应视情节给予处罚。对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报告质量符合规范的科室与个人应予奖励。传染病报告岗位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各项条款,熟记各类传染病病种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掌握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清楚本院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和报告程序。新录用的卫技人员和实习医生必须经过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相关知识培训考试后方能上岗。同时应加强疫情报告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工作,整体提高网络直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报告资料保存1、纸质资料的保存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登记及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3年。2、电子数据的保存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每月导出后保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限和方式?如何报告?怎么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订正报告和补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在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时间分布各异地点分布各异群体性社会危害严重应急处理的综合性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基本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相关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1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5.12)卫生部关于修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08)报告内容?(一)事件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报告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初次报告报告内容:事件名称、初步判定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进程报告报告事件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如何网络报告?具备网络直
本文标题:国家级基本公卫考核(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new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6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