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如果抽象程度较高,那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例如,《羊城晚报》有这样一天消息的导语:本报讯山西省大寨大队也不大锅饭了。今天,他们将960亩地全部分给130户农民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原来集体经营的一个煤窖、一座酱粉坊、3台拖拉机、200亩果园、800亩山林,也全部承包给个人。这条导语劈头第一句“大寨大队也不吃大锅饭了”,抽象程度较高,记者紧接着就用较为实在的内容充实它,使这条导语既引人注目,又较为具体实在,使读者一瞥之下便掌握了事件的梗概。(3)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它的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显露出来。例如——合众国际社伦敦5月20日电24岁的冈萨雷斯去年在马德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却做零工,其中最好的工作是遛狗。法学博士只能以遛狗为业,这条导语中人物的身份和职业反差强烈,容易吸引读者。2.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见闻式一般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情的局部细加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本报讯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这条导语对于猫头鹰的刻画就比较细腻:“威武神气”的神态,“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观察细致而周到,描写生动而传神。这次民间艺术展览会上展出的做品有树根造型、民间玩具、陶瓷、泥塑、剪纸、编织、绣品等100余种,而作者偏偏从中挑出一件,在导语中如此精雕细琢、着意描绘,这便是特写式导语的写法。在采用描写型导语时,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要明确描写的目的,描写是为生动地表现报道主题服务的,不要为描写而描写。第二,描写要简洁而传神。描写型导语与消息躯干部分的描写不太相同。它要求更为简练,一般只寥寥几笔勾勒。描写过多,就不符合导语要“清晰、简明”的要求了。第三,在描写时要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新闻报道中的描写是建立在细致而独到的观察基础上的,若是记者自身没有被观察、采访的对象所打动,没有掌握采访、描写对象的个性特征,那就无法写出别具匠心的描写型导语。光靠堆砌现成的形容词是不行的。过分的矫饰往往反而掩盖掉新闻的特色,陈词滥调恰如旧瓶装酒,两者都是新闻写作所忌讳的。3.议论型导语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因而一般不允许记者直接在新闻稿里滥发议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议论有多种形式,运用得巧妙,既不违背新闻报道的要求,又能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主要有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数种。(1)引语式导语。记者自己不便出面议论,可以借助别人的口发表言论。在导语中,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本报讯“啊,新娘子,让我亲亲你的脸蛋吧!”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七日下午访问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引语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该注意:A.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B.所引用的话必须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够牢牢地吸引读者。C.所引用的话必须忠于原意。可以把采访对象的有语病、或拖沓的话略加调整,但不能歪曲人家的意思。未加改动的是直接引语,要加引号;略加调整的是间接引语,不能加引号。D.引语不要太长,要精辟,最好是“警句式”的。E.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代说此话的人物的身份。合众国际社5月26日电“我比尼克松早来了十几年。”57岁的詹姆斯温纳里斯自豪地说,“历史已经证明朝鲜战争后,我决定留在中国是正确的。”温纳里斯现在是中国一个省级大学的英语教授。朝鲜战争停战后,有20名美军战俘自愿留在中国,温纳里斯是其中之一。(2)设问式导语。记者故意在消息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有一点议论的色彩,而又紧密围绕关键的新闻事实展开,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设问式导语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设问式导语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特别感兴趣的事情。除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外,某些新的知识、奇特构思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例如——本报讯你知道怎样把黑夜变成白昼吗?一位科学家设想在月球上装反光镜,在夜间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估计只要在月球上安装20万平方米的反光镜,就可以使地球永远摆脱黑暗。B.要有疑而问,注意针对性。设问式导语所涉及的问题,应该确确实实是令读者感到迷惑不解、急切需要寻求答案的问题。不能单纯为了吸引人或叙述的方便而故弄玄虚。例如——本报讯青年团的干部应该配备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实践证明:配备青年人比年老的人更好、更能组织青年活动。在设问式导语中提出这类尽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往往反而惹读者耻笑。C.要自问自答。设问的目的在于吸引读者,而不是为了考读者,因此在设问之后,一般要立即用事实作出解答。本报讯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表明: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D.一般不要连续设问。为求导语简洁,一般不要在设问式导语中提两个以上的问题,而且所提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3)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或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特点。例如——本报讯多年来青蛙已经绝迹的北京市莲花河上游一带河区,如今在深夜又听到了阵阵蛙声。莲花河水系管理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治理影片洗印污水取得的成果。在这条导语中,第一句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第二句是对于事实的评论。“听到了阵阵的蛙声”是现象,加以评论是为了引导读者透过这一现象,看到实质——由于污水治理改善了水质,才有蛙声阵阵。如果没有后面的评论和补充,前一句关于蛙声的描写就失去了新闻价值。这种写法适用于那些意在“用事实说话”的寓理于事的报道和“以小见大”的报道。
本文标题: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2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