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10401自考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复习资料
10401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1、《尚书.尧典》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书,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资料。“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志”本义指志向,但笼统的说它指人们的主观方面,包括思想感情在内。所谓“诗言志”是要求诗人在在有了对现实的真情实感的前提下以抒情的笔触,反映激动过他的现实。2、“思无邪”出自《诗经》,是孔子对《诗经》内容的概括,所谓“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思无邪”,具体的说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淫”、“不伤”即是要求“约之以礼”,做到“中和”。孔子强调文学形式和内容并重的观点是:“文质彬彬”。“辞达而已矣”是孔子对文学语言提出的标准。3、“兴、观、群、怨”体现了孔子很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可以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互相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艺术文学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4、“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5、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6、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7、墨子反对艺术(歌舞)提倡非乐。主张文学的实用依据是是“三表”,“何为三表?”——“一: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三: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名之利”(意思是:要求根据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参酌当时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在“刑政”的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符号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之法。他所说的“言”指广义的“文学”与“言谈”。8、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非乐》篇中。9、荀子曾在《解弊》中批评墨子“弊于用而不知文”。10、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他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他说文章写作的精妙之处,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并非语言所能表达的。12、关于庄子“言意”关系的理论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不传意”)。13、《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14、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庄子》较深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发愤著书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卫宏)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6、《毛诗序》的中心内容是:强调诗歌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关雎》是表现“后妃之德”的诗篇。7、《毛诗序》认为变风、变雅的产生,是由于现实政治发生变化的结果。它肯定了诗歌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把文艺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说明变风、变雅的产生,人民讽刺上政,是社会发展的结果。8、唐·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宋·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都是对“发愤著书”说观点的继承和发展。9、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论衡》主要是在哲学上阐述他的进步主张。如《艺增》、10、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他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他说文章写作的精妙之处,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并非语言所能表达的。12、关于庄子“言意”关系的理论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不传意”)。13、《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14、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庄子》较深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发愤著书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卫宏)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6、《毛诗序》的中心内容是:强调诗歌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关雎》是表现“后妃之德”的诗篇。7、《毛诗序》认为变风、变雅的产生,是由于现实政治发生变化的结果。它肯定了诗歌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把文艺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说明变风、变雅的产生,人民讽刺上政,是社会发展的结果。8、唐·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宋·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都是对“发愤著书”说观点的继承和发展。9、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论衡》主要是在哲学上阐述他的进步主张。如《艺增》、《超奇》、《自纪》,都是他在文学方面的见解。王充对“华而不实,伪而不真”这种文风,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疾虚妄”、“归实诚”的主张,对“虚妄”的文风进行了批判。10、王充《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11、汉赋所表达的内容:一是抒下情,通讽谕;二是宣上德,尽忠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1、最早提出文人相亲,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他指出自古文人相轻,原因是“善于自见”。2、曹丕提出用“审自以度人”的原则,克服“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毛病,这就是他作《典论·论文》的主旨。3、“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典论·论文》4、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5、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曹丕和陆机)6、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陆机的《文赋》7、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遗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这里的会意是指(具体构思)8、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著作是(《文心雕龙》)10、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11、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12、《文心雕龙·神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驿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授于思,言授于意”13、刘勰指出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想象可以飞越千载,任意翱翔。思维活动一定要寂静地,专注的,聚精会神的进行,让自己的想象,上接千载,视通万里,眉眼之间,浮现着风云变化的种种景色。主观的想象不能离开客观的事物。14、刘勰对作家的要求:一“积学”,不断积累知识;二“酌理”,不断增长才干;三“研阅”,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怿辞”,逐渐掌握运用文辞的技能。15、《文心雕龙·情采》“情”指思想感情,即文章的本质。属于思想内容的范畴;“采”指作品的文采,即语言技巧,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16、刘勰指出诗人与辞人创作态度的不同,诗人以真实感情为基础,内容饱满,真切动人,在形式方面,能量体裁衣,修短适度,能够“要约而写真”。辞人为要达到沽名钓誉的目的,不惜生造感情,令人生厌,由于本末倒置,遗真逐伪,文章必然“淫丽而泛滥”。17、《文心雕龙·物色》“物色”是客观事物,是创作的客体。18、《文心雕龙·知音》“知音”本指善于欣赏音乐,这里借指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和评价。19、“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等出自《文心雕龙·知音》。20、《文心雕龙·序志》“文心”指作文之用心,包括作文的纲领、方法,体裁和文学批评。“雕龙”指作文如雕刻龙纹一般,以此来比喻作文的精细和要讲究文采。21、阐述《文心雕龙》一书的大致内容及其体例:一阐述自己关于文章写作的基本观点;二论述文学的体裁问题;三创作问题;四批评问题;五:最后在《序志》篇里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统领各篇。22、《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格,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23、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的是(《诗品》)24、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直寻)25、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诗经》和《楚辞》26、钟嵘提倡“建安风力”;主张诗的自然美,强调诗的形象性,提出“赋、比、兴”的兼顾运用。反对形式主义的诗风,抨击“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哲理诗。27、“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为钟嵘所言,即“滋味说”对诗歌艺术美的强调。28、萧统的《文选序》揭示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是选文的标准。第四章:唐宋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2、提出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主张的是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3、陈子昂的《修竹篇序》,表现了他关于诗歌复古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复古,具体地说,就是恢复“正始之音”。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一个纲领。4、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是陈子昂对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5、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是陈子昂对齐梁诗风徒具华丽词藻而匮乏深微的情志寄托的批判。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文学提出了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判,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7、陈子昂受到皎然“复多而变少”的批评的原因是:他执着于超越六朝而恢复古道,故重于因袭而缺乏创新。8、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最早的论诗绝句,它属于(组诗)。杜甫对南朝庾信的评价是“凌云健笔意纵横”。对初唐四杰的评价是:“王杨卢骆当时体,劣于汉魏尽风骚”。9、皎然的诗论作品除《诗仪》一卷外,最重要的是《诗式》10、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皎然。11、皎然指出诗是“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12、皎然是我国诗歌意境说的真正奠基人。1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皎然的《诗式·取境》。他评价康乐公(谢灵运)的是:“但见情性,不睹文字”。14、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该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15、“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16、白居易对南朝文学的评价是“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对李、杜的评价是“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7、白居易关于诗的最高标准是“六义”,他所取者在于“美刺兴比”(为诗歌的最高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文学应为时政而作,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除此之外,吟咏性情之作皆不足道。他认为值得称道者,不过陈、鲍、李、杜四人。18、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格境界19、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20、韩愈对散文的艺术形式相当重视,他认为“辞不足不可以成为文”。21、司空图的诗论代表作是《诗品》,描述了诗的二十四种艺术风格。司
本文标题:10401自考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0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