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1导言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1)人均收入水平低(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4、购买力评价法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思考题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不利: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有些地方比较贫困。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2发展中国家的6个特点:政府宏观调控效率低下环境破坏严重农业保护力度小,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收人水平低3、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外贸易。第一章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概念上的区别+衡量上的区别。详见发展经济学课件和教材。2、基尼系数重点:提出、概念、数值范围、我国的基尼系数。详见课件3、绿色GDP概念思考题1、依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如何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生产+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经济总量2、分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自然资源方面,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的情况下,我国在资源资源方面的储量并不乐观。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存在着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口素质偏低的情况。结构型制约因素,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失衡,现在有着结构性经济过剩。有效需求制约,存在着一些,结构性过热、消费市场疲软、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3、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问题:①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②人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衡,有些开发难度大,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3)环境问题:环境破环日益严重,且国家环保资金投入不足。(4)缺乏适应技术(5)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6)市场发育程度不足4、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大可持续发展教育力度,加大相关教育科研投资,培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2)建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3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培育有效工业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3)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5、如何治理北京雾霾(1)政府进行角色转换,实行多主体、网格化的治理模式。(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能源结构改革。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产业,调整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比例,通过政策、税收手段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完成创新技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清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3)合理规划城镇,控制城镇人口密度:吸引人们向中小城市迁移,以此控制北京城市规模,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预有效防和控制空气污染。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城市大规模建筑的增加,使得原本地理位置三面环山,空气流通较差的北京空气流通状况更加恶劣。(4)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鼓励和刺激市场企业与个体参与治理雾霾。(5)合理引导国民的生活方式。政府应引导国民选择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6)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共治。京津冀地区已经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第二章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美国经济学家两个核心观点:①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②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2、钱纳里“两缺口模型”①提出:②三个“约束”:③等式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即“储蓄缺口”X-M是进口和出口差额即“外汇缺口”。④积极调整和消极调整。3、外资的利用与发展、引用外资的利弊:4详见课件4、其他各种理论简单了解思考题1、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学理论,结合案例,对中国引进外资进行利弊分析。引进外资的益处:1、解决了国内发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短缺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收入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升级了产业结构4、扩大了社会就业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6、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7、促进企业技术创新8、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9、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引进外资弊端:(1)造成对国外资源的技术依赖、阻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与技术创新(2)导致利润外流,国民财富流失(3)引进外资导致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威胁(4)“超国民待遇”的外资引进政策导致外资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投资需求不足(5)加剧了国内收入分配不均(6)导致国内消费结构畸形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和地区结构失衡(7)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会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转移。(8)外资利润汇出,加大了我国的外汇缺口2、如何有效利用外资(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2)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3)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4)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5(5)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6)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7)积极预防外资风险,提高利用外资有效性。控制外资经济规模,防止国民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关注外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加强相关政策出台,预防外资造成行业垄断。3、分析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1、教育深化:概念2、知识失业:概念3、智力外流:最初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也被称为“智力反向外援”。后来人们把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留学人员滞留不归也划入智力外流的范畴。思考题:1、人口增长(劳动力智力与创造力)好处多还是坏处(需求压力)多?好处:(1)带来廉价劳动力(2)巨大的市场(3)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弊端:(1)人才亟缺,存在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教育投入增长难以赶上人口增长速度。(2)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3)环境压力大,由于不断扩大的物质需要,破坏生态系统2、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生产知识和技能—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63、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和最主要投入,应当如何有效利用?(1)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中每一份子的潜力;(2)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使更多人能够就业,为社会创造价值。(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初次配置,地区配置,部门和产业配置,职业配置);(4)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增强知识技能,进行人才培训(5)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投资质量效益(5)加大奖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人才回流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答)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人口素质社会财富分配城市化投资率与储蓄率第四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消费规律是什么?答: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个人或家庭生活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总体上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恩格尔消费规律:当人均收入很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比例很高,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很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食物和必需品基本上是农业部门生产的,而舒适品和奢侈品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需求引导生产。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相对变小,而生产工业品和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逐渐加大。为了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资本品工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而经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2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