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汉语史音韵学第一章绪论音韵学的对象1音韵学的功用2一、什么是音韵学1、定义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古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2、音韵学的产生汉末佛教从印度、西域传入我国。佛典翻译的需要,促使当时的人对梵文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在梵语拼音字母、拼音原理的启发下,汉末以来,学者们对汉语语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反切与四声反切四声是古人为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汉字为一个字注音。前面的字称反切上字,注被切字的声,后面的字,称反切下字,注被切字的韵、调。•南齐周颙。沈约才明确提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调名的分类和确立,说明古人对声调已有了深入、科学的研究。正是由于对汉字声、韵、调都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中国音韵学才具备了产生和发展的学术条件。TitleTitleTitleTitleTitleTitleTitle反切的文献出处《国故论衡·音理篇》“孙叔言(孙炎)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经典释文·条例》《颜氏家训·音辞篇》唐·陆德明“然古人音书(即为字注音)止为誉况之说(即直音法),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章太炎:“是应动时已有反语,则记于汉末也。”3、音韵学与语音学语音学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实验语音学。音韵学它是专门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而且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它是中国传统的一门学问,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二、小学•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有个专有的名称,叫“小学”。六种技艺也好,六经也好。作为蒙童来说,首先都要学识字。故叫“小学”,意思是最基础的学问。到了汉代,就开始把研究文字学问叫“小学”了。“六艺”则有不同的说法:早期的六义,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后来“六义”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根据《大戴礼记》记载,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周礼·保氏》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1小学名称的由来2、小学的研究内容字音字义字形•我国分析研究字形最早的一部书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书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距今将近一千九百年了。晋吕忱《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等同类的字书.研究字义的书最早的一部要算《尔雅》,是一部同义字或近义字的字典,属於训诂范围。类似这种按字义来编排的书。还有西汉扬雄的《方言》,东汉刘熙的《释名》,晋张揖的《广雅》等。我国最早一部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其次晋吕静《韵集》。但这两部书已失传,现存最早一部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把同音字编在一起,按四声分韵排列,供作诗押韵选字用的.三、音韵学的分类•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是以宋元以来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反切。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语音系统的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一、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二、利于做好现代语音规范化的工作。•“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机械”的“械”字,xìè、jìè,方言gàì,在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è。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所以“械”字当读为xìè。将“械”读成jiè或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三、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人的研究,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因为方言就是历史上某一阶段的官话即普通话在某一地区的保留。•幕--北京[mù]•--梅县[muk]•giān、kiān、hiān•坚、牵、掀--g、k、h--广东梅县•j、q、x--普通话•ziān、ciān、siān•笺、千、先--z、c、s--梅县,j、q、x--普通话•精、清、星--z、c、s•经、轻、兴--g、k、h•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梅县j、q、x普通话四、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五、音韵学是训沽学的工具《吕氏春秋·重言》•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日:“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日:“国必有圣人也。”……少顷,东郭牙至。管仲日:“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日:“子邪?言伐莒者。”对日:“然。”管仲日:“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日:“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日:“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日:“臣闻君子有三色。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青青子佩「buЭ」,悠悠我思〔siЭ〕。•纵我不往,子宁不来〔lЭ〕?•《诗经·郑风·子矜》•玉阶生白露,夜久寝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ji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ha]•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第一章思考练习•1、什么是音韵学?•2、什么是语音学?•3、什么是今音学?•4、什么是古音学?•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第一节、概说•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汉字的字音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部分,比如发[fa],f是声母。•声母一般是由辅音构成,如班[ban],参[can]、寒[han],但我们不能说辅音就等于声母。•1、辅音应用的范围不限定在声母,除了作声母之外,还可以作韵尾。在普通话了作韵尾的辅音只有[-n][-η].如难、堂。而在古音中则有[-m][-n][-η][-p][-t][-k]六个辅音韵尾。心[sim]、三[sam]、男,남[nam]、一[yat]、六[luk]、十[∫ap].•2、声母是指字音的开头部分而言的,辅音是指发音性质而言两者的概念完全不同。一、声纽•声纽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最早提到“纽”的文献是唐代孙愐的《唐韵·序》。根据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研究,声纽与现在所说的声母略有不同,它包括同辅音的颚化音和非颚化音,如“见”纽包括[kj]、[k]两个声母。二、字母•【字母】•声类的代表字叫字母。传统音韵学归纳了声类之后,便从同一声类的字中找出一个作为这一声类的名称,如:帮、透、泥等。它们分别代表着一个声母类别,习惯称之为字母。•字母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30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唇音不芳并明•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知彻澄日是舌上音•牙音见〔君〕溪群来疑等字是也•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是正齿音•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梵文的字母叫“悉昙”(siddham)。这种“悉昙”字母分为两种:一种叫“体文”,、一种叫“摩多”。“摩多”又叫“转声”(即元音的意思),这两种字母就是辅音和元音,基本上相当于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现在我国能看到的一本较早的梵文书叫《悉昙字记》,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写的。•二十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这类材料有两份,一是《归三十字母例》,二是守温韵学残卷,即,《守温韵学残卷》中的三十字母,内容基本相同。《归三十字母例》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守温韵学残卷》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二十年代北大教授刘复先生到法国将后者抄写回来,收在《敦煌掇琐里》。36字母•传统音韵学沿用最久的一套声类标目。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30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同时增补了“非、敷、奉、微”和“娘、床”6个字母,即成了36个字母。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宋人三十六母清浊五音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牙音见溪群疑舌音舌头端透定泥舌上知彻澄娘唇音重唇帮滂并明轻唇非敷奉微齿音齿头精清从心邪正齿照穿床审禅喉音影喻晓匣半舌音来半齿音日三十六字母-1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重唇轻唇双唇音舌尖中音唇齿音舌面前音舌尖前音舌面前音舌头舌上齿头正齿齿音舌音唇音精心照审从邪床禅清穿特征旧名今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发音方法发音部位返回本章目录三十六字母-2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发音方法特征发音部位旧名今名舌根音牙音见溪群疑影(零声母)舌根音晓匣喉音舌面中音(半元音)喻来日舌尖中音舌面前音半舌音半齿音返回本章目录三、声类•声类:这一名称来源于反切上字的归类•反映隋唐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主要材料是《广韵》中的反切上字。由于代表同一声母的反切上字都不止一个,有些甚至多达十几个,所以要弄清《广韵》中共包含多少声母、,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所有的反切上字进行归类。•在现代汉语中,d这个音只用一个拼音字母就可以了。而在中古,由于没有拼音字母,反映这个d的音,可以时所有发这个音的汉字,•东:德红切•冬:都宗切•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多:得何切•德:多则切•丁:当经切•在这里,东、冬、当、都、多、德、丁都可•以代表d这个音,太庞杂,因此有人对他们进行了分类。•清人陈澧最先进行了这项工作,他在《切韵考》中将归类后的每一类省称作“声类”,例如:•都类:都丁多当得德冬•这些切上字同代表【t】这个声母,称作“都类”,又如:•古类:古公过各格兼姑佳乖•居类:居举九俱纪几规吉诡•应当明确,“声类”不等于“声母”,声类是反切上字的分类。反切上字的分类与反切下字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反切下字要求不同的反切上字和它相拼,这是为了求得反切上下字拼切的谐和.所以反切上字随着反切下字的不同就有分类的趋势,这种趋势基本上是:一、二、四等韵一类,三等韵一类。•表示“见”母的“古”类和“居”类,“古”类的反切上字除了“古”还有“公过各格兼姑佳诡乖”,这些只用於一、二、四等韵之前,即跟一、二、四等韵的切下字相拼;居”类包括“居举九俱纪几规吉”等字,都用於三等韵之前,即只跟三等韵(少数还跟四等韵)相拼.•“影”母的“乌”类和“於”类,“帮”母的“博”类和“必”类等,也都是这样。这道理主要是个介音(韵头)的问题.因为三等字肯定有个【i】介音,反切上字也用个三等字,拼切起来比较谐和方便,如果用个有介音【i】的三等字作反切上字去切没有介音的一等韵,就不和谐,要切出准确的读音来比较困难,如“居黄切光”,就•不如“公黄切光”和谐自然。第二章第二节思考
本文标题:音韵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2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