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课件2(岳麓版必修一)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皇权加强,等级森严1.夏朝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2、商朝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度、礼乐制度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分封制:目的:拱卫王室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宗法制(祭拜祖先的源头)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既是兄弟关系,也存在政治上的上下级关系,所以说,大宗小宗既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小宗既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皇帝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2.三公九卿——中央权力体系3.郡县制——地方制度(废除封国、诸侯国,划分行政区,长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及中央负责,无封地)4.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否定世卿世禄制度5.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掌军务)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度(隋唐时有丞相,但设三省六部分权)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评价:1.分工明确、效率提高,减少决策失误;2.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权一分为三)3.是中国官制史重大变革,它标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对后世影响深远.二、宋代:二府三司制宋朝时,相权再度被分割。中书门下(行政权)与枢密院(军权)合称“二府”;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三司”,总管财政。宋设二府三司削弱相权,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三、元代:中书一省制中央机构变化说明——其实质是:皇权与相权的争夺;总的趋势是:皇权逐步加强。隋唐完善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度四、选官制度——科举制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西周——世卿世禄•战国、秦——军功授爵•西汉——察举制、征辟制•东汉末、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明、清——八股取士(科举制)科举考试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五、监察与谏议宋代出现谏院;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加强皇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1.废丞相原因:丞相制度妨碍皇权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废除丞相制度影响:积极: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消极: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导致君主独裁,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2.设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无决策权(二)清朝——军机处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标志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一.汉唐地方割据于集权措施1.西汉初年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看重血缘关系;原因:国家地域辽阔,难以用单一中央管辖的办法;刘邦错误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迷信血缘关系;后果: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削弱中央集权,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汉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加强对地方控制。二、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收精兵:将禁军由三衙统领,发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于皇帝加强皇权削实权:①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②州郡直属中央③设通判,直接奏报中央,监察地方④文臣做知州制钱谷: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北宋方针是守内虚外、强干弱支。宋初措施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加强了皇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不仅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机构的演变总结:•朝代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朝(决策)外朝(三公,执行)•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一省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四、元朝——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统一,受中央控制。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机构的设置总结:(1).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郡国并行制削藩推恩令(2).西汉(3)唐朝——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五代十国(4)北宋——削实权、受精兵、制钱谷(5)元朝——行省制度3.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独立性减弱;秦汉以来,皇权加强,相权减弱4.不管地方机构中央机构如何演变,都是加强皇权5.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6.中国古代社会晚期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趋势是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秦朝三公九卿——中央机构(皇权与相权)(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制——地方机构(中央与地方)汉朝汉初汉武帝东汉中央设三公郡国并行制中外朝推恩令、设刺史尚书台刺史权力增加隋唐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文臣做地方长官、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郡直属中央;设通判;财赋归中央元中书一省制地方:行省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军机处皇权强化中央机构设置沿革(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秦:三公九卿西汉:中外朝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元:中书一省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地方机构设置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削藩——七国之乱——推恩令、设刺史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宋: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元:行省制明:设三司1.刘邦在位时曾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候者,天下共洙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功业D安抚汉初以来功臣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09山东)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这种现象源至A井田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宗法制6.北宋统治者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主要是为了解决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B统治集团内部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集团内部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7.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生存的基础B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加强了皇权8.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专制主义制度D.群主立宪制度9.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2分)分别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主要不同。(4分)⑴不同: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影响:秦朝: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如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抽签表决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⑵不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4分)1.某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速抢修溃堤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是哪个时期的制度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2.明朝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3.(09.深圳)明太祖即位不久后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她这番话最主要的意图是A.证明秦朝以后设相制度是错误的B.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C.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D.意欲废除丞相4.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5.近几年,历史电视剧非常受观众欢迎,有一部电视剧有这么一个镜头,一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跪受笔录。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这部电视剧最有可能是A《孝庄秘史》B《太祖秘史》C《戏说乾隆》D《康熙王朝》6.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喂解决这一矛盾,各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B汉武帝时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的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1.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臣”。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中书门下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8山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位多官,相互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4.(09淄博)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度5.(09江苏)按唐制,中男(16-21)不服兵役,成男(22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大臣封德潾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大臣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6.(08上海)下列选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7.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职权有分工,监督,无合作②三省的运转机制是:中书----尚书----门下③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④户部主管赋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四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如下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宰相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本文标题: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课件2(岳麓版必修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3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