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啮齿动物分类基础及我国常见鼠种分布区划
第四章鼠的分类学基础及地理区划鉴别鼠种是灭鼠工作的基础。只有查清不同地区害鼠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有效的防治方法,选择有利的灭鼠时机与地点,才能制订全面的灭鼠规划。鉴别鼠种主要是依据形态特征,包括外形、毛色、头骨、牙齿、阴茎骨及体表衍生物的结构。此外,还有生理、生化、遗传、生态等特征差异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常用的外形及头骨测量方法•外形测量(图2-3):•头骨测量(图2-4)第一节啮齿动物的分类及识别三个目的区别食虫目:门齿不呈凿状,有犬齿。兔形目:门齿粗大呈凿状,无犬齿,上颌门齿两对,在一对大门齿后还有一对小门齿。啮齿目:门齿粗大呈凿状,无犬齿,上颌门齿只一对,在大门齿后无小门齿。识别动物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两大类。直接识别可得到较可靠的结伦,是识别的主要方法。间接识别也是野外考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工作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其形态、栖息环境和活动特点,并有较丰富的观察和识别各种痕迹的经验。其准确度相对比较低,因此在必要时须捕促一定数量的动物进行直接识别,以验证用间接识别方法取得的结论是否可靠。鉴定工作通常由分类学专家或在分类学上经专门培训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鉴定的步骤主要包括:使用检索表试查动物至目、科、属、种;查阅地区动物区系名录和文献;查对原始描记(该动物的发现者在原发表的论文中对该种特征的描记);与模式标本或经研究机构准确鉴定过的标本对比;确定动物名称。啮齿目常见种类分科检索表1.体表被有坚硬棘刺…………………………………………豪猪科Hystricidae体表被有软毛………………………………………………………………………22.尾轴背腹扁平,其上覆有大型鳞片………………………河狸科Castoridae尾轴圆形或侧扁,其上被毛或小型鳞片或无尾…………………………………33.上臼齿(包括前臼齿)列有齿4~5枚,下臼齿列有齿4枚……………………4上日齿(包括前臼齿)列有齿3~4枚,下臼齿列有齿3枚……………………74.无尾,后足仅3趾…………………………………………豚鼠科CavⅡdae有尾,后足5趾……………………………………………………………………55.后足趾间有膜,营半水生生活……………………………鼠加鼠布科Capromyidae后足趾间无膜;营树牺或地面生活………………………………………………66.身体前后肢间无飞膜………………………………………松鼠科Sciuridae身体前后肢间具飞膜……………………………………鼯鼠科Petauristidae7.上臼齿列有齿4枚…………………………………………………………………8上臼齿列有齿3枚…………………………………………………………………98.后肢较前肢长2~2.5倍;中颐骨不相并合;尾端无长毛束;栖于林地或草地……………………………………………………………林跳鼠科Zapodidae后肢较村肢约长4倍;中脑骨互相并合;尾端常有长毛形成的“尾穗”;多栖息于漠地……………………………………………………跳鼠科Dipodidae9.臼齿的咀嚼面成斜列的嵴起……………………………………………………10臼齿的咀嚼面不成斜列的嵴起…………………………………………………1110.尾长超过体长,尾基部毛很短,末梢毛长而松散,形成毛簇………………………………………………………………………猪尾鼠科Platacanthomyidae尾长小于体长,多被以长毛………………………睡鼠科Gliridae11.眶下孔的下缘几乎是一系直线,臼齿的咀嚼面呈块状的孤立齿环………………………………………………………………竹鼠科Rhizomyidae眶下孔的下缘成“V”形,臼齿咀嚼面不呈块状孤立齿环……………………1212.第1、2上臼齿咀嚼面上具有3个纵行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成横列的板状嵴起………………………………………………………………鼠科Muridae第1、2上臼齿咀嚼面上仅有2个纵行齿尖,或咀嚼面被分割成两纵行各种状态的齿环………………………………………………………仓鼠科Circetidae一、啮齿目Rodentia是哺乳动物中最大最成功的一类,拥有哺乳动物中2/5的种类,分布几乎遍及南极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世界各地。传统上一般分成松鼠型亚目Sciuromorpha、鼠型亚目Myomorpha和豪猪型亚目Hystricomorpha三个亚目。松鼠型亚目Sciuromorpha松鼠型亚目是啮齿目中出现和分化比较早的一个亚目,包括一些亲缘关系并非很近的类群,有人将这些类群升级为不同的亚目,其中有些成员也被一些专家划入其它的亚目。松鼠型亚目分布比较广泛,以亚洲、北美洲和非洲最为丰富,少数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北部,而大洋洲和南美洲南部没有分布。现存类群有山河狸总科Aplodontoidea、松鼠总科、河狸总科、鳞尾鼯鼠总科、衣囊鼠总科等。山河狸总科Aplodontoidea山河狸Aplodontiarofa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松鼠总科Sciuroidea是松鼠型亚目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支,包括松鼠型亚目超过半数的种类,分布也遍及松鼠型亚目的全部分布范围。其成员的外形和习性差别非常大,这些成员均归于松鼠科Sciuridae,其中又分为可以滑翔的鼯鼠亚科Petauristinae和不会滑翔的松鼠亚科Sciruinae,也有人将鼯鼠亚科提升为一个科。松鼠科Sciuridae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科,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适应从半荒漠、高山到热带雨林的多种不同生活环境,有些种类还出现在城市花园中。松鼠科成员依生活习性可以分成树栖、夜行性、可以滑翔的鼯鼠类,树栖、昼行性、不能滑翔的松鼠类和地面生活的地松鼠类三大类,虽然彼此差异较大,但多有较大的眼和或多或少蓬松多毛的尾。鼯鼠类是所有会滑翔的哺乳动物中最著名的代表,以东南亚最为丰富,邻近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也有少数,另有飞鼠属Pteromys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美洲飞鼠属Glaucomys分布于中北美洲。松鼠类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其中松鼠属Sciurus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属,多数成员分布于美洲,但是也有几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其它的树栖松鼠以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种最多,体型差异也较大,其中东南亚和南亚的巨松鼠如可见于我国广西、云南的两色巨松鼠Ratufabicolor体重可达2-3公斤。非洲的树栖松鼠体型差异也较大,其中体型最小的成员体重仅10克左右。地栖的松鼠以北美洲最为丰富,欧亚大陆北部和非洲也有不少。地栖的松鼠中包括一些体型较大的成员,如土拨鼠Marmota又称旱獭,大者体重可达8公斤。常见的花鼠Eutamiassibiricus习性介于树栖松鼠和地栖松鼠之间,挖洞穴居,但也常在树上活动。花鼠分布于东亚北部,在美洲另有近20种种与其相似的美洲花鼠Tamias,也有人将二者合并为一属。花鼠Eutamiassibiricus北美土拨鼠Marmotamonax赤颊林飞鼠Hylopeteslepidus鼠型亚目Myomorpha鼠型亚目的种类超过千种,占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1/4,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哺乳动物。鼠型亚目成员体型比较小,咬肌发达,牙齿数量少,除了以对门齿外,仅有几枚臼齿。鼠型亚目包括种类繁多的鼠总科Murioidea和种类较少的跳鼠总科Dipodoidea与睡鼠总科Gliroidea。鼠总科Murioidea包括鼠型亚目绝大多数的种类,这一类群体型上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习性上非常多样化,主要是植食性或杂食性的陆栖类型,也有食昆虫等小动物和食鱼的类型,有些为树栖性,也有些为半水栖,在陆地上各种生存环境中都能见到。鼠总科的分类又不同意见,有人将其分成主要分布于新大陆和北方大陆的仓鼠科Circetidae,分布于旧大陆的鼠科Muridae,分布于旧大陆荒漠地区的沙鼠科Gerbillidae和旧大陆的穴居类型瞎鼠科Spalacidae和竹鼠科Rhizomyidae,仓鼠科常被并入鼠科,有时沙鼠科甚至所有的鼠总科都并入鼠科。开普刺鼠Acomyssubspinosus北澳窜鼠Notomysalexis澳洲水鼠Hydromyschrysogaster鼠科种类仓鼠科Circetidae是哺乳动物的最大一科,现存种类超过600种,化石种类也不少,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亚科和族,而这些亚科和族的划分争议比较大。仓鼠科以新大陆种类最多,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型亚目成员均数此类,其次是欧亚大陆北部,是欧亚大陆北部的主要鼠类,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并且是马达加斯加仅有的啮齿类,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却没有分布。仓鼠亚科西方鼠亚科鼢鼠亚科仓鼠科种类竹鼠科豪猪型亚目Hystricomorpha豪猪型亚目Hystricomorpha较早从其它啮齿类分化出来,其成员种类不多,但是彼此间的形态和习性有较大的差异,是啮齿目中种类最少而科最多的一个亚目。豪猪型亚目成员虽然外形差异较大,但是解剖结构比较一致,头骨和下颌均为豪猪型,咬肌穿过大眶下孔,门齿和釉质层全为复系式,颊齿四个,为脊型齿。豪猪型亚目的起源和演化关系尚不明确,较早的化石出现于埃及一带,但不久在大西洋彼岸的南美洲也能见到,推测豪猪型亚目的早期类型可能和灵长目同一批从非洲到达南美洲,是第一批到达南美洲的啮齿类,而后分别在非洲和南美洲演化。豪猪型亚目可以大体分为非洲类型和美洲类型两个大类,其中美洲类型种类更多,也更具多样性,并且有些类型有向着较大性草食动物进化的趋势。另外旧大陆的豪猪科Hystricidae与这两个类型均有一定区别,分类地位不确定。豪猪科分布遍及非洲和亚洲南部,在南欧也能见到,是豪猪型亚目唯一见于欧亚大陆的成员,而以东南亚种类最多。豪猪科成员以身上有棘刺而著称,身上的毛演化成保护性的棘刺在很多哺乳动物中都出现,而啮齿类中甚至在豪猪型亚目中就出现在多次,但是以豪猪科的刺最为发达。美洲豪猪科Erethzontidae分布也非常广泛,在南北美洲重新相连后,从南美洲到达了北美,现在北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都能见到,包括豪猪型亚目中分布最北的成员。与豪猪科相比,美洲豪猪科的刺较短,较细,通常不超过4厘米。美洲豪猪科主要为树栖性,有适合爬树的爪子,豚鼠科Caviidae兔豚鼠Dolichotispatagona水豚科Hydrochoeridae灌丛八齿鼠Octodondegus鼹八齿鼠Spalacopuscyanus八齿鼠科Abrocomidae八齿鼠科Abrocomidae是适应穴居生活的啮齿类,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和西部的平原和山区。典型的八齿鼠科成员外形略似普通的老鼠而头部比例较大,口鼻部较圆,四肢短,其中穴居性最强的鼹八齿鼠Spalacopuscyanus则有较多的穴居性特化。八齿鼠科成员均善于挖洞,食植物的块茎、块根等地下部分。二.兔型目Lagomorpha兔型目是一个分布广泛的小目,自然分布于澳洲以外的个大陆和一些岛屿,并被引入澳洲,但在南美洲种类很少,而马达加斯加岛和东南亚的一些岛屿上没有分布。兔型目与兽目可能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并可能和啮齿目、跳鼩目有一定起源关系。兔型目与啮齿目一样都有可以不断生长的门齿,没有犬齿,其生活习性也和典型的啮齿目比较相似。兔型目的成员唇部有裂缝,形成“兔唇”,尾短或无尾,动作敏捷。兔型目的成员均为草食性,一般是无选择性的吃各种食物,有双重消化的能力,将盲肠中形成的富集维生素的软粪吃下再次消化。兔型目包括鼠兔科Ochotonidae和兔科Leporidae。第二节我国农业害鼠区系分分布及地理区划(一)中国有害啮齿动物分布估计,危害较大的鼠类有70余种,而其中能在全国或局部地区严重为害的约30种左右。每种鼠都有自己的发生和演化历史,其分布都受地史变迁和现代生态地理条件的制约.因而各种害鼠的分布各不相同。例如,黑线仓鼠、大仓鼠、东北鼢鼠、东方田鼠、北社鼠、中华姬鼠等的分布区明显偏东;相反地,喜马拉雅旱獭、赤颊黄鼠、印度地鼠、原仓鼠、柳沙鼠、红尾沙鼠、塔里木兔等刚只分布在西部地区;板齿鼠、大足鼠、黄毛鼠、黄胸
本文标题:啮齿动物分类基础及我国常见鼠种分布区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4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