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第一节城市系统构成社会系统;产业系统;空间系统;其他系统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概念、属性、区划、归属等;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用地分类;用地构成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仓储用地;绿地;郊区用地主讲:一、城市系统构成主讲:一、城市系统构成(一)城市社会系统(二)城市产业系统主讲:一、城市系统构成(三)城市空间系统(四)城市其他构成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等:城市的供电、给排水、供热、燃气废弃物处理、电讯信息网络等设施。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概述1、城市用地概念: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既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2、城市规划区概念: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发展实施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定义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市区、城市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概念3、城市建成区概念: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已经建成的区域,一般城市建筑连接成片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可以理解为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实际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4、城市郊区概念:学术上定义城市郊区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尚未完全城市化的周边地区,因而郊区的范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城市研究、城市规划或城市管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城市郊区的范围只能是以城市行政管辖范围为依据,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发生变化。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特性1、城市用地属性城市用地属性2、城市用地价值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三)城市用地区划及管理1、城市用地区划2、城市用地管理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城市与自然环境1)自然环境对城市的作用:1.城市环境形态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2.自然环境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3.自然环境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4.自然环境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和形态、影响城市的兴衰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A.地质条件(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重,在此荷重下,地基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壤的自然堆积情况存在着差异,加之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相差悬殊,全面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A.地质条件(2)滑坡与崩塌: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的土、石向下滑动。(物理地质现象)崩塌—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体失去稳定而塌落。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A.地质条件(3)冲沟:发育性冲沟死亡冲沟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A.地质条件(4)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每年人们所能感到的地震有5万多次。强烈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范围也较大。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震源释放能量的量化标准)烈度: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主讲: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A.地质条件A.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B,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须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C.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5)矿藏:矿藏是地质条件之一,也是种资源。它的分布与开采还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主讲:(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B、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1)水体的作用:(2)水文条件:地表水: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市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面水。(3)水文地质条件: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来问题。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C、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在城市地区,由于城市所造成的大气下垫面层的改变,以及城市与外界的温差所形成的热力差异,将促使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而出现“城市气候”特征。影响规划与建设的气象要素主要有A太阳辐射:日照标准、建筑间距、建筑朝向B温度:温度对城市的影响、热岛效应、逆温层、对流和城市大气污染C降水与湿度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对城市防洪、排涝、排水及用地有直接影响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四)用地条件评价1、自然环境条件C、气候条件:D风象:风向与风速两个量来表示1)风向:风向的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次数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2)风象玫瑰图: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3)污染系数: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4)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城市布局时留出开敞空间作为风道,引导气流伸入市区,道路走向考虑盛行风向有利于通风。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主讲:4)地形条件:A地形地貌分类山地、丘陵、平原B地形地貌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高程、高差与城市规划建设坡度与城市规划建设地形地貌与城市布局形态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主讲:(四)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一类用地:适宜建设用地;二类用地:基本适用,但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三类用地:不适宜或需大量工程措施才能使用。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四)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一类用地:1)地表坡度在10%以下,对各项建设用的都比较符合;2)地质承载能够满足各项建筑要求;3)地下水位(-2m)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深;4)不受百年一遇的洪水威胁;5)没有沼泽现象,地面不积水;6)没有冲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址现象。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四)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二类用地:1)地表坡度较大10%~20%2)土质比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需要人工处理;3)地下水位(-1.0~-1.5m);建筑施工前需要排水;4)洪水淹没属轻度,范围小,水平面竖向高1.5m,需人工处理;5)有积水、湿地现象;6)有轻微的小范围的发育性断层、裂带等不良地址现象。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四)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三类用地:1)地表坡度20%,建筑及道路均不好建设;2)土质承载力比较低;3)在2m以内埋深出现流沙层,需人工处理;4)有严重的发育性断层、活动性冲沟等不良地址现象;5)农业生产价值高的高产农田,具有开发价值的各种资源,及水源、水流,军事用地(特殊用地,单列)。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3、城市用地选择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菜地;3、保护古迹与矿藏;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6、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二、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主讲:一、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分类标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用地类型中文名称代号用地类型英文名称居住用地RResidential公共设施用地CCommercialandPublicFacilities工业用地MIndustrialManufacturing仓储用地WWarehouse对外交通用地TTransportation道路交通用地SRoadsStreetandSquare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MunicipalUtilities绿地GGreenSpace特殊用地DSpecially-designated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EWaterAreaandOthers三、城市用地构成及分类主讲:一、居住用地国际居住标准: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三、城市用地构成及分类主讲:一、居住用地(一)城市居住区的类型1、按所处位置分类1)城市型居住区:城市功能用地的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相连,不含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2)独立工矿型居住区独立性较强,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距离较远,含有部分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医院、商业服务、公园等)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一、居住用地(一)城市居住区的类型2、按建设条件分类1)新建居住区按照规划标准进行建设的新型居住区2)旧居住区城市内部原有的、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一、居住用地(二)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一、居住用地(二)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1、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周边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住宅间绿地和住宅间小路)的总称。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二)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地、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3、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路及非公共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4、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户外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一、居住用地(二)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用地平衡)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一、居住用地(三)城市居住用地的分类R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一、居住用地(四)城市居住用地的指标1、影响因素1)城市规模2)城市性质3)自然条件4)城市用地标准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一、居住用地(四)城市居住用地的指标2、用地指标用地类别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用地指标m2/人18—2810—157—15≥9其中公共绿地≥7占建设用地比例%20—3215—258—158—15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讲:(五)城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1、理论发展里坊--里弄--邻里单位--居住小区--居住区--综合居住区2、居住用地的选择1)自然地质条件·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四、城市用地类型详解主
本文标题:第六讲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