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题二力学导学案专题二力学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1专题二力学中考命题动态分析力学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一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质量和密度;二是力、弹力和重力、运动和力、摩擦力;三是压强和浮力;四是功和功率、机械能、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一、质量和密度的分数值约占总分的6%,考查的内容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和应用.其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术,出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约占总分的4%,考查的内容是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出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形式,增加了一些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二、力、弹力和重力、运动和力、摩擦力占总分的4%~6%,考查的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惯性定律,惯性现象,二力平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力的种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出题形式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其中二力平衡、惯性、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中考热点.三、压强知识是中考必考知识之一,分数值占总分的4%~5%,考查的内容是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知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浮力的基础.液体压强知识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热点是压强的概念、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用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解释相关问题,大气压的变化和应用.出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近年来出现较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问题.浮力知识是中考重点考查知识之一,分数值占总分的5%~6%,内容包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等,中考考查浮力时还经常综合质量和密度,二力平衡、力的合成等有关知识,对于综合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出题形式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四、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知识是中考重点考查知识之一,分数值占总分的5%~7%,考查的内容是功的概念、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和功率,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比较综合性的知识,出题形式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简单机械占总分的3%~4%,考查的内容是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杠杆的五要素及平衡条件、力臂的正确画法,滑轮、滑轮组的绕法等是中考的热点,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机械能知识占中考总分的1%~2%,重点考查的内容是动能、势能的概念,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等.出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2中考复习大纲导航1.知道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和应用,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正确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4.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及惯性现象;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会运用二力平衡进行受力分析.5.知道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6.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会作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或图示).7.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力的实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8.知道杠杆及其五要素的含义,会画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及其应用;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会根据需要选择简单的滑轮组.9.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知道连通器的原理.10.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11.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1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13.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理解功率的概念.14.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中考复习要点精讲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3)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4)正确使用刻度尺:①观察它的测量范围——量程,以便确定它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②观察它的分度值,方便读数.③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图所示.④测量时,刻度尺要摆放正确,沿着被测边放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歪斜.⑥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规律总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不是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则还应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在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中考复习要点精讲(5)误差:①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者、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环境的温度和湿度.③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清除.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主观造成的,是可以避免、清除的.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2)单位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3)测量时间的工具:时钟、秒表(4)计时标准:①很久以前,人们根据自然现象确定年、月、日等时间概念.②后来又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设计制造各种时钟.③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确定,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为1s.3.特殊测量方法:(1)化曲为直:把一弹性不大的细线重合在被测曲线上,在细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再把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两记号间的长度即可.(2)辅助法: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原理进行测量.例如:测圆锥的高、乒乓球直径、硬币直径等长度,往往用刻度尺和三角板组合起来进行测量.(3)积少成多:当被测物的长度很小时,可将相同的物体叠在一起,用刻度尺测其总长度,再除以物体个数即得.(4)化整为零:测量长度大的曲线长度,可以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周数再乘以轮子的周长即得.考点2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2.运动和静止:(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其他物体叫做参照物.①参照物不是不动的,而是假定不动.②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③参照物可以选择除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相对静止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彼此相对静止.特别提醒:使用停表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2)检查零点是否准确.如不准,应记下其读数,并对读数作修正.(3)实验中切勿摔碰,以免震坏.(4)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知识拓展: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要抓住物体的宏观位置是否改变,也要识别社会经济活动、微观的分子热运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等干扰因素.4中考复习要点精讲3.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2)速度定义及公式:①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速度公式:v=s/t,s——路程,t——时间,v——速度,公式中s、t、v是对同一运动物体同一段路程或时间而言的.③变形公式:s=vt,t=s/v(3)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常用km/h.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的分类(2)匀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匀速直线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③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不变的,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5.平均速度:(1)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2)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情况.2.质量和密度考点1质量及其测量1.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质量的单位:质量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t=103kg1kg=103g1g=103mg3.质量的测量: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4.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前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2)称量时把被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3)读数时,右盘里的砝码质量和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即是左盘中物体的质量.5.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2)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特别提醒:(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自然界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常见的,但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往往把一些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例如,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不变的速度运动着的汽车等,都可以看作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都相同,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规律总结:测平均速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正式实验之前应该多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数据更准确.5中考复习要点精讲考点2密度及其应用1.密度的概念:(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2)密度是物质的特性:a.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同种物质来说(状态不变),密度是不变的.b.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c.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等无关.2.密度公式和单位:(1)密度公式:ρ=m/V(2)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是kg/m3,常用的还有g/cm3、kg/dm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g/cm3=1kg/dm3=103kg/m3(3)密度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需要了解、掌握物质的密度,必须学会使用密度表.3.密度的应用:(1)求质量:m=ρV(2)求体积:V=m/ρ(3)鉴别物质:ρ=m/V考点3密度的测量1.量筒的使用: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水银除外),如图所示.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1)实验原理ρ=mV(2)固体密度的测定: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b.向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c.将固体放入量筒里的水中使其浸没,测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d.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固体的密度ρ=m/(V2-V1).(3)液体密度的测定: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倒入一部分液体于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d.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3.物态变化与物质体积(1)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除外),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2)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特别提醒:1.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游动,所
本文标题:专题二力学导学案专题二力学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8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