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题乌江亭乌江亭夏日绝句对比鉴赏教学设计-粤教版新教案
《题乌江亭》《乌江亭》《夏日绝句》对比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古诗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毛泽东曾经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华夏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项羽无疑应属其中一个。他平生只失败过一次,不过这一次失败却败的异常彻底。(播放一段项羽自刎视频)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把他围攻,他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项羽致死不承认自己有何过错,他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生活在晚唐时期的杜牧结束了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题乌江亭》,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这首诗。二、解读诗歌《题乌江亭》1、全班朗诵课文。2、通过朗诵,同学们认为对项羽自刎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可从那些诗句中体会得到呢?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有“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懂得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3、杜牧认为项羽失败后应该怎么办?他议论的依据是什么?应该东山再起。“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两句可以看出。4、到底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诗中作者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①表达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诗人借古抒怀,说明唐王朝即使经过了安史之乱,只要励精图治,重现唐帝国的辉煌也有可能。②诗中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正所谓“胜不骄,败不馁”,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5、再次集体朗诵:读出诗人情感-批判、惋惜。三、对比阅读通过历年高考题我们可以发现,对比阅读的分量在逐年加重。年高考,全国就超过五个省份(辽宁、江西、重庆、湖北、浙江)在古诗鉴赏题中,考察对比阅读,而浙江省的高考题一次就要求比较阅读唐诗、金词和元曲各一首。对于项羽乌江自刎,后人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王安石、李清照他们就分别写了《乌江亭》和《夏日绝句》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这节课我们也拿出这两首诗,与杜牧的《题乌江亭》一起,学习如何对比鉴赏古代诗歌。1、全班朗诵《乌江亭》和《夏日绝句》2、所谓对比鉴赏,主要是看它们的异同,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三首诗的相同点是什么?同:①写作内容上相同。都是针对项羽自刎事件而写。②体裁相同:都是绝句。不过,对比鉴赏我们主要看它们的不同点,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3、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可以从那些诗句表现出来?1)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2)王安石则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牧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民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了。“中原一败势难回”。3)李清照认为做人应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再次感受作者感情,全班朗诵三首诗。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如何进行对比阅读,最后我们来总结下对比阅读的鉴赏方法。()先思考阅读材料的相同点:用来对比阅读的材料,或者是题材相同,或者是风格流派相同,也或者是作者相同,这是对比阅读的切入点。()再进行对比阅读的重点:求异。、查找题材所写的背景。就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同是项羽自刎,为什么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会有如此不同的评价,这跟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有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知人论世。杜牧乃世家子弟,他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并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因此,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但他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期又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导致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无人支持,失败已成定局,是无法转败为胜的。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的南逃经历,因此她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她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顾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管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在诗中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思考作者笔下的景物特点:写历史古迹还是景物、意象。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作者看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如我们曾经做过的练习《华清宫》和《过华清宫》所写的内容都是关于华清宫,华清宫是中国唐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它曾经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但由于作者观点不同,因此写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思考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赏析诗歌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衬托、对比、反复、反语等修辞手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及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结合、照应等这些表现手法。如我们现在所对比的这三首诗,它们分别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杜牧从大处着眼,直接议论,但对历史事实不正面评说,另有新论,议论不落传统,使人耳目一新;王安石则在最后一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历史的必然性;李清照在诗中连用三个典故,“人杰、鬼雄、项羽”,借古讽今。、体会作者的情感。“诗言志,歌咏情”,我们要全面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情感态度就不同。五、课后作业:做印发的诗歌对比鉴赏练习。附:本课学习诗歌三首题乌江亭乌江亭夏日绝句杜牧王安石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百战疲劳壮士哀,生当作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中原一败势难回。死亦为鬼雄。东江子弟多才俊,江东子弟今虽在,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为君王卷土来?不肯过江东。育星教育网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快乐学习并不是说一味的笑,而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快乐方式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因为快乐学习是没有什么大的压力的,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好。青春的执迷和坚持会撑起你的整个世界,愿你做自己生命中的船长,在属于你的海洋中一帆风顺,珍惜生命并感受生活的真谛!老师知道你的字可以写得更漂亮一些的,对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学习,就要有灵魂,有精神和有热情,它们支持着你的全部!灵魂,认识到自我存在,认识到你该做的是什么;精神,让你不倒下,让你坚强,让你不畏困难强敌;热情,就是时刻提醒你,终点就在不远方,只要努力便会成功的声音,他是灵魂与精神的养料,它是力量的源泉。
本文标题:题乌江亭乌江亭夏日绝句对比鉴赏教学设计-粤教版新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1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