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十章---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1第十章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划分标准1、含义: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2、划分标准在统计分类上:发展中国家一般以60岁以上划为老人,发达国家以65岁以上划为老人。自0-14岁,一般称少年儿童阶段,15-60岁或15-64岁为劳动适龄阶段,60或65岁以上称老年段。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目前,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二)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形态,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数量减少或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从而使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二是死亡率下降和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加和相对比例提高。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的前一阶段,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比例下降。而到第二阶段,导致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则转变为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其主要表现不是少儿人口的减少,而是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的增加。可以说,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第二阶段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标志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只有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生活水平上升以及医疗发达的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才会呈现下降趋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才会延长。(三)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概况1、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经济日报]:据法国《论坛报》刊登的统计数字,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意大利64岁以上的老人比例最高,占18%,日本为17%,德国、英国和法国均为16%,荷兰为14%,美国为13%。人口老龄化趋势已使西方发达国家忧心忡忡。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老龄化最早的关注出现在19世纪末的法国。早在1800年,法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就超过了5%,到1900年时逐渐增加到了8%。这是法国在19世纪里,生育率逐渐下降到更替水平的结果,它引起了对人口潜在减少的担忧。瑞典是另一个在19世纪经历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当法国、瑞典走在老龄化的前列时,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则都是20世纪发生的现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和经济衰退使西方国家对人口减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现出很大关注。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对人口老龄化的关注与研究不断增长,特别是美国、法国和联合国的人口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1982年维也纳国际老龄问题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对老龄化问题出现了空前的关注,频繁的区域性和国际性论坛在评估老龄化形势、后果,开展研究和探讨对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2、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状况到20世纪中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死亡率大幅下降之后,平均出生率保持在千分之四十以上,人口增长迅速,导致人口的年轻化.1950年,发展中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4.1%。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年龄结构一直经历年轻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增长抑制经济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东南亚)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下降。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各国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如亚洲与非洲。在不断增长的研究中,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亚洲老龄化的关注开始出现并在迅速增加。这是由于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迅速的生育率下降引起了人口增长与年龄结构的很大改变,决策者担心老龄化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口的福利。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老龄化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当作历史进步来庆祝。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3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中国按2005年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世纪之交:人均GDP达1000美元,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预测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人均GDP达3000美元,开始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峰值可上升到23%左右,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中国的老龄化有四个特点第一,人数多。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是1.44亿,世界上60岁超过1亿人口的只有中国。第二,进展快。据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将占到30%。从2005年的11%到30%,中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许多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我国的生产率水平比较低。刚刚达到了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用来支持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即我们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账比较大。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没有养老积累的,这个包袱就留到现在,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老龄化给我国带来很多问题:第一、养老金的压力比较大。年中国万享受养老金人员付出的养老金已经超过了5000亿,这是巨大的数字。第二、医疗的费用会加大。按照一般统计,老年人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3倍以上。第三、老年人需要照顾,老年的护理等事业也有很大的压力。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4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而中国老龄化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地区差异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北京、天津等四个直辖市和浙江、江苏等中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要远强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将会通过吸引西部地区年轻劳动力的流入而得到满足,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西部地区的老龄化速度预计将高于东部地区。二、城乡倒置改革开放前20年,我国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的进行城镇化,导致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从农村流入城市,降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同时却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根据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2009年调查,农村在老年人口总数、老龄化水平和老年抚养比等三个重要指标上都明显高于城市。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为1.05亿,是城市的1.69倍;老龄化水平18.3%,是城市的2.3倍;农村老年抚养比高达34%,是城市的2.8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谁来养活中国?已执行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调整,是否应放开二胎管制,无疑都需在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背景下重新考量。未来5中国是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且人口仍在持续膨胀,增速为每年570万。一方面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难题。安联集团上一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养老体制改革是关键。争议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观点,国家卫计委负责人表示,“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与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绝非主要原因,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2035年之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将保持在8亿以上,这个数量相当于欧洲各个国家人口的总和。所以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劳动力数量问题不会出现,但是劳动力素质需要提高。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
本文标题:第十章---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2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