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
试卷第1页,总17页202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C.DNA和ATP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D.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彻底水解为葡萄糖【答案】C【考点】DNA与RNA的异同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解析】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脱氧核糖C5H10O4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糖蔗糖C12H22O11植物细胞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麦芽糖乳糖C12H22O11动物细胞多糖淀粉(C6H10O5)𝑛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糖原动物细胞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解答】A、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错误;B、原核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DNA和ATP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C正确;D、人体肠道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不能被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试卷第2页,总17页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B.衰老细胞的体积增大,色素积累C.细胞癌变通常是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D.细胞分化导致人体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答案】B【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A、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A正确;B、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色素积累,B错误;C、细胞癌变通常是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D、细胞分化导致人体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正确。3.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生殖器官内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7条染色单体B.该细胞可能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该细胞最终产生2种类型的精细胞D.该细胞4条染色体中两条来自父方,两条来自母方【答案】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解析】试卷第3页,总17页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某细胞中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示意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解答】A、该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但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B、根据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均有基因a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可能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由于发生过基因突变,所以该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有3种类型,C错误;D、该细胞的4条染色体为2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两条来自父方,两条来自母方,D正确。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B.人工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并且可获得预期性状C.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互换后可能引起基因重组D.花药的离体培养有利于获得纯合基因型,从而缩短育种年限【答案】B【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A、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B、人工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一定能获得预期性状,B错误;C、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互换后可能引起基因重组,C正确;D、花药的离体培养有利于获得纯合基因型,从而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C.同种生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试卷第4页,总17页D【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C、同种生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C正确;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如Aa连续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6.在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的血浆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如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分泌腺体激素名称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缺碘人群激素含量补碘前补碘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正常降低正常垂体M正常N正常A.表中M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N为升高B.表中M为促甲状腺激素,N为升高C.表中M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N为降低D.表中M为促甲状腺激素,N为降低【答案】B【考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解析】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解答】垂体分泌的激素M是促甲状腺激素,缺碘前,合成甲状腺激素减少,反馈作用减弱,使垂体分泌M增多。7.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菌酶不一定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不一定是特异性免疫C.浆细胞一定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T淋巴细胞一定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答案】C【考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试卷第5页,总17页【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为了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解答】A、溶菌酶不一定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A正确;B、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B正确;C、浆细胞也可以来自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D、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D正确。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B.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C.乙烯可以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合成D.脱落酸主要在衰老的叶片和果实中合成【答案】D【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解答】A、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促进细胞分裂,可促进细胞分裂,植物生长,A正确;B、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B正确;C、乙烯可以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合成,C正确;D、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D错误。9.用平板划线法或稀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用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B.都需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C.接种时都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D.都可以用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答案】C【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解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试卷第6页,总17页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解答】A、用平板划线法或稀涂布平板法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A错误;B、平板划线法需要用接种环进行接种,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用涂布器进行接种,B错误;C、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接种时都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C正确;D、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D错误。10.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促进细胞融合B.细胞融合前都要先制备原生质体C.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D.都能够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答案】D【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解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只能形成杂种细胞,而植物细胞融合能形成杂种个体。【解答】A、不能用灭活的病毒促进植物细胞融合,A错误;B、植物细胞融合前需要先制备原生质体,而动物细胞不需要,B错误;C、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都能打破生殖隔离,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如图是某细胞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③④属于生物膜系统B.结构③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C.该细胞一定不含有细胞壁D.该细胞不可能为处于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答案】D【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试卷第7页,总17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原核
本文标题:202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3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