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商品学概论》主讲:陈勇军连锁专业主干专业课程2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商品组成与性能8学时第三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6学时第四章商品分类与编码6学时第五章商品标准化与质量认证6学时第六章商品检验与质量监督8学时第七章商品包装6学时第八章储运中商品的质量保持4学时第九章商品、资源与环境4学时机动4学时合计:54学时3第九章商品、资源与环境4第九章商品、资源与环境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了资源、环境的概念、种类和特性,分析了现代商品生回产和消费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可持续发展和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想,并以商品设计、生产、销售、消费和废弃后处置等生命周期全过程为线索,简要介绍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生态包装等改善商品环境行为的有效手段和方法。5一、资源及其分类第一节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是指一切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未经劳动加工而被人类在自然界所发现的物质及能量。资源与商品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源只有经过劳动加工才能成为社会财富。尚未开发的资源仅仅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生产活动将其开发出来并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商品,资源才能成为有用之物。自然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海洋、能源、景观资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6二、自然资源系统的特性第一节资源与环境(一)整体性其中其种资源条件改变,就会引起其他资源条件相应变化,甚至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二)区域性地球与太阳相对位置及其变化;地表海陆分布及地形、地貌、地质的不同;人类的生产活动等,是影响自然资源地理分布和自然组合的主要因素。(三)有限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即使是可再生资源,由于其所能提供的量受到限制,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四)多用性资源在开发利用时要选择最佳成分、用途和利用方式,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做到经济、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从而避免部分资源被废弃而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污染和危害。7三、环境及其分类第一节资源与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类以外的地球上其他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的总体。它虽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仍按自然规律发展着。自然环境按其主要的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江河环境、湖泊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等)、地质环境等。8四、自然环境系统的特性第一节资源与环境自然环境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特性。(一)最小限制性自然环境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各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二)整体效应性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同时彼此之间又具有相互的依存性、联系性和制约性。(三)地域差别性地域差别性是指地球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面积大小的自然环境系统具有不同的整体特性。(四)变动调节性自然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限度内,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作用或影响可得到自我补偿或化解,使自然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9五、商品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第一节资源与环境当今世界所公认的环境问题,一是环境破坏问题,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问题,如过度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量采水、滥垦草原等所引起的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盐碱化、资源短缺或枯竭、物种濒危或灭绝、地面沉降等现象;二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商品生产、消费活动中释放的各种过量的排放物,废弃物已非环境所能吸收和净化,从而毒化和污染了自然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等。这两个方面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都是各种商品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副产品10六、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环境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及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的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包括发达国家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的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某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11一、商品及其生命周期第二节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产品销售导入成长成熟饱和衰退产品快速上市未来前景不明市场快速渗透现金流量大市场份额增长利润丰厚市场份额稳定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市场萎缩负利润12一、商品及其生命周期第二节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商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消费(或使用)直到废弃处理的全部活动过程,称为商品的生命周期(见图)。13二、国际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第二节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表以后,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人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在创造繁荣的经济和享受文明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付出了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沉重代价,环境问题是工业发展的伴生问题;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进一步提高,这是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回报。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许多发达国家的调查中显示,有9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关心环保。可以预见,未来的市场中,谁拥有绿色商品,谁就能抢占市场;谁在商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再利用,努力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谁的商品就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就能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14三、商品及其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第二节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鉴于环境保护已涉及到国际间贸易要求与商品的竞争力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将“环境与安全”问题列为标准化工作最紧迫的四个课题之一,一是环境问题对消费者、政府、商业和工业的日益重要;二是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商业的成功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发展全球的经济和服务,需要制定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来协调全球的环境问题。生命周期评价是对商品从设计、制造、消费(使用)、到废弃处理再利用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所做出的全面评价。生命周期评价是以预防为主,对商品及其企业实行全过程的环境控制,从根本上杜绝商品发展与保护环境相背离的弊病。15四、商品的生命周期评价第二节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它是通过对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废物排放进行辨识和量化来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评估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寻求改善环境影响的机会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会。这种评价贯穿于产品的工艺和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提取与加工,产品制造、运输以及销售,产品的使用、再利用和维护,废物循环和最终废物弃置。16四、商品的生命周期评价第二节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1.识别商品(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减少其环境影响的机会;2.为产业界、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决策提供支持,例如:企业规划、优先项目设定、产品与工艺的生态设计或改善以及政府采购等;3.选取商品(产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包括测量技术、商品(产品:环境标志的评价等4.市场营销战略,例如:环境标志、环境声明或商品(产品)环保宣传等。总之,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个实用的分析工具,可用来为支持组织的战略计划、产品设计或再设计、商品(产品)环境行为评价、环境标志方案设计等收集信息,也可为政府管理机构的商品(产品)分析提供有关信息。17一、生态设计的概念第三节商品的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它要求在设计新产品时,从材料的选择、商品的结构功能、生产加工过程、包装和运输方式、商品的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处理等,都必须考虑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两个因素。具体而言,商品生态设计要求在商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自然资源、能源的节约,污染预防,无毒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可再生性等,同时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确保商品的基本功能、质量、使用寿命和经济性等。18二、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商品的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一)材料选择生态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选材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而且应考虑环境约束准则,了解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选材时应考虑以下要求:1.材料使用中要对人体无毒,对环境无害;2.废弃后的商品材料可被生物降解或被日光降解;3.该材料易回收,易处理,可再用;4.该材料加工低能耗,低成本;5.该材料易加工,污染小;6.尽量减少所用材料种类。19二、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商品的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二)可回收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是指在商品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其零件或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加工性等问题,以实现零件、材料、能源的最大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的设计方法。(三)可拆卸性设计可拆卸性设计要求在商品设计应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商品报废后可重用部分能充分有效地回收和再使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可拆卸性设计要求在商品结构设计时改变传统的连接方式代之以易于拆卸的连接方式。20三、清洁生产的概念第三节商品的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战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21四、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商品的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一)清洁的原料与能源(二)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清洁的产品(四)贯穿于清洁生产中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所谓清洁生产的工艺和产品是和现有的工艺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推行清洁生产,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适时地提出更新的目标,不断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争取达到更高的清洁化水平。22一、环境标志和声明的概念与种类第四节环境标志与其他标志产品(一)环境标志和声明的概念ISO14020标准将“环境标志和声明”定义为:用来表述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的说明。所谓“环境因素”是指一个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它们涉及产品或服务的自然资源获取、产品的生产、配、使用或处置的实际情况。环境标志和声明的形式,可以是出现在产品或包装标签上的说明、符号或图形,也可以是置于产品文字资料、技术公告、广告或出版物等中的说明、符号或图形。23一、环境标志和声明的概念与种类第四节环境标志与其他标志产品(二)环境标志和声明的类型1.I型环境标志计划这种类型为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日本的生态标志、中国的“十环”标志等。I型环境标志具有以下特点:(1)要经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2)对选定的每类产品都有一套考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科学的标准,因而被认证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总体环境优越性;(3)标志一般仅限于证明性商标图形和定型的支持性语言的使用,可避免产品机密数据的泄露;(4)标志的产品种类选择严格、标准制定程序繁琐需时较长,不适用于市场寿命较短(小于2年)的产品,限制了产品类别的扩展;(5)标志目的在于为消费者快速识别、选择商品提供方便,但通过标志本身来提高消费者环境意识的作用有限;(6)标志申请和认证费用较高。24一、环境标志和声明的概念与种类第四节环境标志与其他标志产品25二、绿色食品第四节环境标志与其他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食品的污染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工业废物污染农业环境,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积累;二是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导致有害化学物质在农产品中
本文标题:商品学概论第九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2687 .html